林长龙:书画艺术品收藏常识

月婆娑下影 2024-12-13 09:21:15

林长龙:书画艺术品收藏常识

在德阳市收藏家协会字画收藏讲座上的讲稿

尊敬的各位朋友、方家,大家好!

我受市收藏家协会的安排,在这里与藏友们摆摆关于字画收藏方面的龙门阵。一方面我很乐意,另一方面又诚惶诚恐,害怕出现在鲁班门前耍斧子的笑话。不管怎样说任务接下来了,退路没有了。好的是在座各位都是朋友,讲错了会批评原谅的。

我不是专门的鉴定家,也不是收藏家,对鉴定和收藏行道的规则一点不懂。我只是一个与笔墨打了40多年交道的书画爱好者。我讲收藏,也只能从书画专业角度来谈些看法。同时,将我在几十年的笔墨生涯中,悟出来的一些道理,在这里与各位朋友做个交流。这些知识对字画收藏的朋友来说,或许会有一定帮助的。

收藏,是对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成果的保护。有收藏才能看见历史的足迹,有收藏才会有人类文明的传承与智慧的积淀,也才会有人类社会由朦胧一步步走向开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收藏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应该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尊重和尊敬。

收藏,是一个知识性很强的事业,因为它收藏的对象是人类文明智慧的成果,那么什么是智慧成果,怎么界定与鉴别?要解决这个问题收藏着就得具备广博、深厚的知识储备,只有具备了广博深厚知识才会有慧眼,才能够识别出精华与糟泊,只有这样我们的收藏才会有意义。当然,全才通才的人很少,毕竟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够精通一两项也就很不错了。我们今天就只谈谈中国书画收藏方面的一些常识。

一、中国书画艺术品收藏的目的

我认为书画收藏的目的有三:一是,不以经济为目的,纯粹出于对书画艺术品的珍爱与呵护而收藏。这类收藏多属于无意收藏,机缘巧合就买下,好东西决不放弃。比如,近现代的张伯驹、鲁迅、章太炎、矛盾、胡适、郭沫若、田汉、邓拓、吴含、廖沫沙等等这个层面的人,既是大文人又都是大收藏家,随便拿一件东西出来都是国之珍宝。他们从不卖字画,只买进。这类文人从事收藏,都是学识所至,知识所至,民族责任所至,经济条件所至的人类精英。他们的收藏是一种下意识行为,他们的藏品最后要么传给子孙后代,要么捐献给了国家;二是以投资为目的的字画收藏,这类收藏是资本运作手段,是把资本升值的可能性押在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迁和市场行情的走势上,以不变应万变,看准的潜利;第三种是古董生意,这类收藏主要是按照行规操作,吃价差和检漏是主要经营方式,但里面水深难测。总之,不管哪类收藏的成功与失败,藏家的胆识与眼光起着决定作用。

二、书画艺术品收藏的分类

字画收藏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古字画收藏,二是现当代书画艺术品收藏。两类收藏是有区别的。古字画收藏关键在辨伪,而当代字画收藏的关键是,选准真正的书画艺术家及其好作品。这些都是两类收藏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们就讲讲古字画收藏。

(一)古字画收藏

古字画是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损坏了一件,世上就少了一件。如果一件古字画与当代书画家作品的艺术水平在一个平台上,那么古字画就要值钱得多。因为,它有岁月和沧桑,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在收藏家的眼里,岁月和沧桑是一个历史时段的痕迹,很值钱的。

在收藏古字画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1、把握历史规律、不受故事蛊惑 普通收藏家最好要把收藏的目标和很大的希望建立在开宗立派的大名家身上。因为,这类作品的传世量很少,一般都是国家各类博物馆里的藏品,或者是久盛不衰的世代书香家里的藏品,流到市面上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而且朝代越久远的东西越是如此。这类存世的作品,都有历代政府、大藏家或民间的记录著述的,源流清晰。书画作品与其它文物不同,它遇火、遇水都易于损毁。历史上许多经典作品就都毁于水、火与殉葬!比如王曦之的《兰亭序》原作就被李世民带走了,现在存世的《兰亭序》全是唐以后各代的摹本、临本或刻本拓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如果不是抢得快也被作为殉葬品给烧掉了。可以说,元朝及元朝以前的东西在民间几乎没有。中国,之所以称得上文明古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民族有对文化遗存保护和重视的遗传基因。我们国家历朝历代的政府,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收藏,并且几乎都立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谁也不敢乱动。共产党建国后,立足未稳,就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到民间没完没了的收集文物,而且《文物保护法》已是几经修订了。解放初的老百姓也十分积极踊跃地将文物捐献给国家,这是一次历史上的空前。现在,这些作品一般都藏在省及省以上博物馆中。因此,在平时的收藏中,如果有人向你推销元或元以前的东西,哪怕故事编得再好,第一反映就应该想到赝品、假货。

2、明清时期的存世作品。明、清时期作品在民间还有流传,特别是清代作品。遇到这类作品要先看好孬,再说真假。信守一条,即:真迹在好作品里面,孬作品中无真迹。如果我们遇上一件古代作品,既无历史价值也无艺术价值,就是时间再久远也无价值,特别是吴派后期下层支脉有些画家的作品。当今世上搞古字画收藏有两大难事,一是赝品充市,二是鉴定无权威。不少鉴定专家的职业道德已经全部沦丧,弄得藏家不知听谁的。这些年拍卖行很火爆,行业中为了达到赚取更多利润的目的,竭尽宣传包装之能事。这样,一是让你真假难辨,二是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轨道,很像击鼓传花,不知伤到谁。另外,有的拍卖公司的技术操手们,装出一副鉴定权威的样子,架子摆得大大的,故意装疯立俏,真的要论道,未必就有真才实学。当今世上,谁又来鉴定这些“鉴定家”。历史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越是有知识的人越谦虚,越无架子越平和,越好接触。

总之,收藏古字画要学会辨伪,学会辨伪的方法是多听多看,多读书、多比较、多感悟、多参观博物馆的经典收藏展。这里也说说历代仿品,如果发现有后世名家仿前人经典也是价值极高的,一定不要轻易放过。

(二)当代书画艺术品收藏

当代字画收藏我已经写了一篇文章,是发表了的。今天,只就当代中国书画作品收藏中要特别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谈一谈看法。

1、努力收藏好作品。一件优秀的书画作品刚诞生时,受多种因素所限,看来很平淡,不被商潮所重视。但是,金子就是金子,总有挡不住它光芒释放的时候,总会有智慧的眼睛看见它的光芒。在收藏界经常会听到一个说词,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是说在同一事物面前,不同心态,不同修养,不同学术状态,不同的人生阅历所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我们搞收藏就需要练就一双金睛火眼,不为任何形形色色因素所左右,所谓胆识和眼观光就在这些地方体现。

当今世上,书画家多如牛毛,原因就是字画能卖好价钱,只要舍得投资请人吹,加上口水爆溅,不厌其烦的自吹,这样,在不冷静的收藏者面前是可以得到满意的回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字画不兴卖钱,人们是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国家的培养,一步步走上画家之路的,学书画的动机里面没有一点点经济成分。画家心中,只有对艺术的热爱和无偿地为人民服务念头。那时候,世上的书画家少得可怜。当时绵阳地区共19个县,大县中称得上画家的人也就是那么2—3人不等,小县还更少。全地区有名的书画家也就只有象孙竹篱、夏齐树、张扬学、龚学渊、罗志平、钱伍元、何多俊等人。画家们也低调平和,从不吹自己,认为做人应该谦虚谨慎,吹自己是无知浅薄之士所为,会受到鄙弃。今天来看这批书画家的东西,那才是一点儿怪味也没有的纯绿色精神食品,既养眼又养心,是真正的心灵鸡汤,是非常难得的好东西。现在世面上的书画家吹的功夫比笔墨功夫高出很多倍。冷静点说,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厚积薄发,很讲究知识的积淀,人生的感悟与历练。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不能速成的,他很象阿香婆熬酱,要实实在在去熬才能成,吹是吹不起来的!吹,是一种欺骗,是让人走进圈套。吹起来的东西历史是永远也不会承认的。我奉劝不管是出自什么目的收藏都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你的收藏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2、收藏当代书画艺术品的方法。要保证能收到好作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己要练就一双金睛火眼,要能识别好孬,在自己还不具备这方面条件时,一定要请人“掌眼”,在知识面前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有的只是知识、智慧和客观标准,任何提劲,不服气(学术之争例外)等行为都是失败的必然。二是尽可能直接找到甘守清贫的真正有造诣的书画艺术家本人或者他的经纪人进行直接购买。一般不主张在画商手上拿作品。书画创作是一个高智商的创作实践活动,同一个书画家每一次创作的结果都会不一样,通常说一个书画家一生创作的作品千千万,但是好作品并不是很多,精品就更难得了。精品的产生往往是在不经意中的偶然之得,所谓“无意而佳乃佳”者。当然书画家要得到这样的作品也非易事,这类作品有不可重复性,藏家能得到这样的东西也十分不易。

三、鉴别书画作品的一般知识

当我们面对一件书画作品的时候,怎样来认识、判定和欣赏它,进而决定收藏与否,这是摆在藏家面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看作品的气势气韵,二是看它的题款的书法水平及内容,三是看其构图章法、笔墨技巧与笔墨色韵的微妙之处,四是看印章的韵味,五是了解作者的经历与个性,最后是看其传承。

(一)书画艺术品鉴赏用语

这里,我们将评判和赏析书画作品的常用语词着一罗列,供各位同仁参考运用。这些语词,各自都有各自的特定含义,如果能够领会运用,那我们的收藏将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书法

1、章法。好作品:章法严谨,融汇传统;貌似散乱,神聚于内;随心所欲,放浪不拘;磅礴大气,不拘小节;含蓄内敛,文气照人;线面对比,意味绵长;韵律清心 ,美不可言;天地宽阔,四邻舒坦。……孬作品:只有个性张扬无传统根基;随意涂抹亵渎文字;章法自我哗众取宠。……

2、结体。好作品:虚实得当,线条多变;大开大合,疏密有度;使转灵活,不拘陈俗;创新不离传统,传统不羁创新,线条对比自然,感觉舒坦清心。孬作品:平辅直叙,缺乏生机;线条死板,没有活力;通篇雷同,令心生闷;学养不够,笔画躁烈。

绘画

1、构图。好作品:画面干净,清心利落;奇妙精到,不落俗套;宾主各据其位,画面秩序仅然。孬作品:章法无序,杂乱淤塞;主宾不明,画面无中心;散乱雷同,无韵少神;满纸媚笔俗墨,也无意境可言。

2、用笔(线)。好作品:笔力雄健,苍润厚重;挺拔秀丽,准确流畅;凝重隽永,节奏明快;精细变换得当,刚柔相间契合;灵活洗练,舒坦自然。孬作品:心中无数,犹豫不定;慌不择路,不知所云;僵硬死板,缺乏生机。

3、用墨(面)。好作品:干而不躁,湿中有骨;浓淡得宜,灵活生动;浓中有淡,淡中见浓;浓淡互破,刚柔相济;浓而不闷,淡而不薄;水墨淋漓,不失阳刚。孬作品:浓淡分离,干湿相悖;剑拔弩张,墨猪满纸;墨色不当,灰暗沉弱。

4、笔墨。好作品: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互融,恰到好处;干湿有度,浓淡相宜;笔墨互补,相得益彰。孬作品:笔墨分离,互不相融;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缺乏重心,构图散乱。

5、色彩。好作品:艳而不俗,沉着冷静;不腻不躁,明快清心;色不碍墨,墨纳于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调子统一,和谐舒坦。孬作品:色彩杂乱,没有主调;艳丽夺目,个性张扬;脏乱发闷,色墨相悖。

6、造型。好作品:造型准确,敢虚敢实;夸张变形,结构隐于笔外;笔墨洗练,意到即止。孬作品:结构不准,比例失调;面面具到,小心谨慎;局部有技艺含量但缺乏整体情趣。

(二)书画作品中的技法常识

章法:即书法、绘画中的构图。书画家们在精熟传统章法之后,又各具匠心,独走奇径,运用自己的审美个性面布局,均各具特性,个性化的构图是鉴别作品真伪的重要方面。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为平远、高远、深远等法则。画家们灵活运用,变幻莫测。

用笔:笔就是线条,线条是用于造型的基本语言,如勾和皴。皴,包括很多种类型的线条。比如,形态象散麻的叫披麻皴、形状象斧头劈过的痕迹叫斧劈皴、形状像荷叶脉的叫荷叶皴、形状象弯折带子的叫折带皴……。

用墨:墨是用以表现山石树木体感质感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是面的具体体现。一件作品中既要有线又要有面,有线少墨的叫有笔无墨,感觉是剑拔驽张,欠个性修养,有墨少线的叫有墨无笔,称无力墨猪,俗不可赖,二者必须达到一个最佳组合点。

笔墨的应用,意境的塑造,都充满了儒、道、禅的传统哲学思想。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一句话,不妨在这里说说,供方家指正,即:儒家思想乃笔墨之师,意境升华得道禅心源。儒家是不温不火的进取思想,是积极的,阳刚的。道禅则是虚静的,后退的,与世无争的阴柔哲学。三家共同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思想。书画艺术品藏家,或多或少都应该具备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收藏的成功。

勾皴擦染点。勾皴擦染点是画山石,树木等的技法步骤。勾是用线条画出山、石、树木的结构;皴是在勾好轮廓的基础上用不同的线条画出内部的明暗关系和体感;擦是用破干笔擦出山石树木的质感,厚重感;染是用淡湿墨或色进一步画出山石树木的体感、厚重感、润感和重量感;点是用浓淡墨、色点子点出苔草和精神。不同画家有不同的画法,但是总的规律都是这样。鉴别一件作品,都是要以这些因素为基本依据。搞字画收藏的藏家,都应该懂得一点这方面的知识。

(三)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

1、书法。先秦时期,人们把会写字的人与驾车、射箭的人一样看待,认为只是一种技能,作为书法审美是后人品出来的。书法独立成为一门艺术以后,书家才受到尊重。自魏晋以来,书法日盛,书法家也才亦来亦受到社会的广泛尊崇。

中国书法发展的脉络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上称为古文字)——籀文——隶书(产生形成于汉代),以后的草书、楷书、行书都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产生出来的。中国书法的发展定型期,是在魏晋南北朝。到了唐代,书法艺术已是高度发达,盛况空前空前,法度也森严到让后世生畏。唐代书法不管从哪个方面讲,以后的朝代都再也超越不了这个朝代。两宋时期,自知超不过唐人,就一反唐代森严的法度而偏重意境的追求。再者,宋以后至清的各朝政府,又都力推以科举取仕的馆阁书体,所以,馆阁书法一直占着主导地位。馆阁体书法是一种应试书法,它的特点是统一,不需创新,对章法、结体、笔法都有严格规定,不如此就进不了科场入不了仕。馆阁书法流行期间,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思维,也严重阻碍了中国书法的个性发展。因此,宋以后的书法成就,较之唐以前,就大大逊色了。书法思想的守旧也直接导致国人思想的保守,直至清朝中期,中国书坛才掀起一场大的书法革命,这次革命是以“自然雷厉、质朴生机”的北碑书法来取代“靡弱媚上”的馆阁书法。这次书法和书法审美的革命是直接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次书法革新运动延续到民国时期。这一时期书法革命的代表人物人有傅山、王铎、刘墉、邓石如、包世臣、康有为、罗振王、梁启超、姚华、陈师曾、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祝嘉等等。这一流派的作品今天我们常常遇到,要留心观察、细心研究才能增长眼力。平时我们可以买一些北碑,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书帖和馆阁书法的帖对照看,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绘画。中国的绘画最早见于青海省马家窖、河南省临汝阎村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绘画,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在纸张还未发明之前,人们的绘画是刻在各种器皿上、木板上,或者画在帛上、岩壁和墓室里的。这些绘画至今我们已是难得一见了。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人物为主,山水和动植物只作人物的背景或陪衬,而且山石无皴只染。直到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出现以后,山水画才慢慢地独立走上艺术殿堂。山水画一经出现,就广泛受人们喜爱。到了宋代,山水画就成了中国画的主流。明代董其昌将山水画又分成南北二宗,北宗以荆浩、关同、范宽、李成等为其代表,南宗则以董源、巨然、刘松年、马远、夏圭为其代表。元初的绘画大多宗于两宋,大兴复古之风。以赵孟頫为宗祖左右画坛。到元四家出,才一改宋人风格,以新兴的面目独树。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以前,绘画多用绢素,少有纸本,用墨沧润。元四家基本上不用绢素作画,发展到后来全用纸作画,并且用干笔皴擦,与两宋相反而为。元四家的影响直到明清以至现代。明朝前期,画家往往以题材,画法招来奇祸,搞得画家人人谨小慎为,只有因循守旧的分。这种局面直到明代中期,文人画才开始活跃起来。整个明代绘画都重临摹少创作,陈陈相因,不越雷池。闭门画画,脱离实际,主张秀润,缺乏雄伟。明代绘画主要分浙、吴两大派。浙派宗法南宋院体画,吴派以元四家为宗,两派各尽其能,相互攻击。浙派以代进为旗手,吴伟为先锋,兰瑛为殿军,各帅其部,风靡江南。吴派以沈周为旗手,文征明、董其昌为先锋雄居画坛。浙派虽也有人进入宫庭作画师的,但他们的大队伍主体还是以卖画为生,缺文气,少文人,无力与吴派抗衡。到明朝中后期浙派已是退居杭州一隅,部分市场转移到了海外。今天的日本和朝鲜绘画任然然受到浙派的影响。吴派绘画以吴兴为基地,以元四家为宗祖,势力一天天强大,吴派队伍以士大夫文人为主体,不仅能画还能著书立说,以强势压倒浙派。入清以后,四王直接扛起了吴派大旗,继续统治清代画坛。清代绘画大致分三大体系。一是明代遗民的绘画。他们抱忘国之痛,或高隐山林,或遁跡空门,或放浪江湖。他们的绘画奔放奇肆、苍郁古奥,不同流俗,十分难得。这一系列以道济(姓朱,即石涛)、八大山人朱耷、髨残(即石溪)、弘仁(以上合称清四僧)、梅清、查士标、弘智、傅山、吴山涛为代表影响深远。第二是相伴清朝始终,独领画坛风韵几百年,而又软媚枯淡的吴派绘画。这一派以黄公生为远祖,以董其昌为近宗,以四王、吴历、恽寿平为代表。吴派绘画以“人人大痴、家家一峰”(大痴、一峰都是黄公望的笔名)著称。他们陈陈相因,毫无变化而独占全清画坛。另外一派是活跃在康、乾时期影响后世深远的杨州画派(即扬州八怪)。这派大多是失意文人,以卖画为生,作品贴近世俗。他们愤世嫉俗,生活清苦,瞧不起以四王为首毫无新意、软媚靡弱的“主流”绘画,不与交往。他们多借书画抒怀、宣泄不平,在技法上注重个性,讲求创新,重在表现个人情感,强调写神,并善用水墨写意。这派以金农、郑板桥、黄慎、罗聘等为其代表。

以上是我对字画鉴别收藏的一点浅见,因为时间所限,这里主要讲的是书法和中国山水画,讲得不好,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2012年8月

2024年5月第二稿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