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患,多处转移,此做法让她重获生机!

霸览聊健康 2024-04-11 00:38:07

“希望是作为“生命的最后通路”而存在的。”

期待效应,真实存在

“期待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以心理教育实验方式证明:

一旦人对自己(或别人对他)有一个希望或期盼时,就会按照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并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最后真的有可能成为自己或他人所希望的那样。

简单地说:你所得到的,往往是你所期待的。充满自信的期待,相信事情定会发生,往往事情真的降临。

同样,若相信事情会很麻烦,阻力有时就会不断产生,癌症患者天天担心会复发转移,就一定更容易复发转移。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唯心主义的!其实,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这不是唯心的,而是自我激励或他人期盼,调动了当事人内在相应机能所致。

希望让她赢得生机

许昌的一个老妪让我非常感慨。第一次求诊时是她三四个子女一起“冲”到上海的,告诉我,他们妈的病很麻烦。

原来,该老妪左脚拇趾的恶疮,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已经左腹股沟转移,同时伴有左边的乳腺癌,乳腺肿大得很厉害。

老人其实病了很久,因不愿意麻烦子女,故一直没说。直到伤口发炎发臭,疼痛厉害,子女们才知道。这时候,她既不能开刀,也不能做化、放疗。子女们可急坏了,匆匆赶到上海找我!

那是2003年的事,那年夏天特别热。他们找到我时,七嘴八舌,好几个人都哭了。当时,我只能说试试吧,先把中药用上去,希望对乳腺癌及全身情况有所控制,然后再做全身调整。

这个老太有个愿望,想在美国念书的孙子能回来看望她一下。我让他们转告她,我们努力,她一定能见孙子一面。

据说老人回去后就天天惦记此事,孙子真的9月份来看她了。

身体好转,癌症不再进展

然后说明年夏天要带女友一起回国,再来看奶奶,希望奶奶放心等着。

当年冬天,我去郑州,子女们开车从许昌把老妪接来郑州看我,当时,总体情况明显好转,乳腺肿块用中药后有所消减,脚上的恶疮也没再发展。

此后,我(包括她的子女们)就用同样的方式,每年给她强化新的希望,包括:

2004年看到孙子的女朋友,后来的看到孙子大学毕业,看到孙子继续深造...

直到2009年我们失去联系(2009年后,我很少再去郑州)。

希望,是生命的通路

希望,是使人坚定生活下去的支柱之一,有希望就有可能。心身医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希望是作为“生命的最后通路”而存在的。

意思是说:有希望,才能有康复信念与活下去的信心!其实,临床上很多人的确不是死于疾病本身(包括癌症),而是死于失望或绝望。

不要下“判决书”

因此,自己若想好好地生存下去,首先可正性地利用“期盼效应”,自我产生积极的期盼与希望,心存理想与等待!而千万不可放弃希望,丧失信心。

对于医生及家属,则不可随意地断定死期,让患者绝望!笔者特别反感医生随便给患者下判决:你还能够活多久!此时,给以消极暗示,无异于协同“杀人”。

很多人最后真的在预测期“死”了,死时家属还认为医生水平很高。其实,这就是“皮克马利翁效应”的负面表现。

壮实的牛从小被绳子牵着,长大后系在一个小桩上,它不会犟脱。因为它从小被牵惯了,认为挣脱不了了!这就是习惯的控制力,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

正性期盼,激发康复潜能

至少,在正性及负性期盼下,体内多方面机能状态是不一样的。

就像一个积极阳光的人,更容易创造工作业绩和良好心身状态;一个怨天厌世的人,更容易陷入困境,并容易屡屡被疾病或病态盯上一样。

从“期盼效应”中人们可以得出启示:肯定、赞美和积极期待常具有超常能量,改变个人行为、思想及心身状态,激发康复潜能。

1 阅读: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