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不好不是粗心,只是思维能力不足

飞翔小钰 2024-12-31 20:44:53

计算能力对于学科成绩影响,不仅在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体现更为明显,计算错误没有粗心一说 ,只是单纯的数感不足。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扣分,要么计算错误,要么应用题列式错误,几乎都可以归结到粗心的范畴,而不是不会,打错的题,孩子基本都能订正出正确答案,但下次考试仍然会继续错误,家长认为粗心是一种态度,但其实是一种能力。

批改错误的答案,孩子为什么能够订正,是因为他知道这道题是错的,就会集中精力去发现错误点,而在正常做题过程中,是做不到这种集中度的。让孩子做二十道题目,其中做错了三道,批改出来孩子能够订正,但如果你让其在这二十题中规定时间复查,大概率是难以做到全部订正。

如果是课堂上老师出一道计算,各层次水平学生基本都能作对,因为可以集中注意力于这一题。但如果是考试状态,题量大而时间有限,数感的差距就会显现,数感好的孩子,可以做到又快又准,相反数感一般的孩子,就容易出现一些题目的精力不集中,会出现一些看似粗心,实则数感不足的错误。

初中反而是在小学和高中之间,最不比拼计算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感,但计算的难度提升有限,真正形成区分度的在于几何和函数,对于理科思维的要求。

但进入高中后,计算量急剧提升,形成理科思维与计算能力的双重要求。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概率等板块,都回出现知道怎么做,但算不出的情况,这在今年的数学新一卷体现特别明显,有些题目硬算很难,但巧算很容易,比拼的核心仍然是数感的差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