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禁止制造和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给出的理由是:摒弃丧葬陋俗,倡导文明祭祀,净化城市环境。
而张家界农业局不准农民自己炒茶了,给出的理由是:莓茶系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关停小作坊。
他们瞎胡搞时,总是振振有词,理由总是冠冕堂皇。
让他们干实事时,又总是推三阻四,借口总是千奇百怪。
为了怕冤枉张家界,我还专门去看了视频,总结起来,张家界永定区农业局的意思是:
张家界莓茶是区重点发展的项目,现在要标准化生产,他们花了几千万去国内国外做宣传。
如果小农自己搞个机子制茶,挂着张家界莓茶的名头卖出去,品质得不到保证,就容易砸掉这个招牌。
所以他们上个月就搞了一个小作坊整治行动,所以说,“这个东西是正常的,为了我们区的经济发展”。
你要是想卖,你得办证,后续将落实办证事宜,达到标准可以制茶。
这套漂亮的说辞,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可经不起细究。
首先,凭什么农民小作坊就一定不如标准化生产?
这就很奇怪了,炒茶的工艺,本来就是在中国小农经济模式下,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在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序。
这种手艺,本来就来自小作坊,薪火相传,很多人都是从十几岁开始,就在小作坊上开始学习,在千万次的炒茶过程中,逐渐成为炒茶大师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虽然现在科技进步,也带动着炒茶工艺的进步,但用传统的工艺炒的茶,还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连【不能提名字但你一搜这句话就知道是谁】都说:“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怎么到张家界这里,传统炒茶工艺,怎么天然就不如他们搞的标准化了呢?怎么就会砸了张家界莓茶的招牌?
其次,所谓的标准化生产,就是理由吗?
当然,传统工艺也不是拒绝技术和进步的理由,但问题在于,农业局所说的标准化,用的是谁的标准,有经过论证吗?真的科学吗?还是以统一标准之名,行变相收费之实?
还有,这样的标准化生产线,是一个农庄或小作坊能够有实力建起来的吗?如果不能,而不标准化生产就不准生产,那是不是就是在变相逼着农庄或小作坊关门?
就算这个标准化是科学的,那是不是就必须得把家庭小作坊给关了?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看到去年新闻说,永定区首条莓茶高效清洁化加工生产线投产运营,一天能加工八千斤左右鲜叶。既然不允许小作坊自己“搞个机子制茶”,那是不是可以做好服务,在大企业和小作坊之间搭桥牵线,让小作坊种符合标准的茶,让大企业以合理的价格统一收购?
我还看到,去年张家界授权了了15家企业使用“张家界莓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这些都是企业,那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把这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授权给符合标准的小作坊呢?
以上说的这些,或者还有我没考虑到的措施,是不是都是政府可以发挥服务功能的地方?总之,官方有没有可以做点服务的地,而不是一直封条,把人家直接给关了呢?
再次,为了大局,就可以牺牲局部吗?
永定区农业局的回复里,最让我感到后怕的是,他们觉得为了张家界莓茶的招牌,为了他们区的经济发展,就可以随意关停小作坊,并且认为这是“正常的”。
这太可怕了。
什么时候牺牲别人也可以说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什么时候为了大局就成了自己懒政惰政的借口了?
什么时候当官这么轻松了,也不想着服务了,只要借口足够冠冕堂皇,就可以断了别人的生路了?
今天可以牺牲小作坊,明天准备牺牲谁?
当官方机构脑子里都是“为了大局可以牺牲局部”的思想,那么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就会成为最便捷的选择。帮助和服务那些弱小者,哪有把他们撇掉轻松。
可我们纳税人拿钱养活他们,是为了让他们把我们中相对弱小的一方牺牲掉的吗?
总之,我希望张家界能够想一想,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你们过得是不是太轻松了。
最后我还有一个疑问:
张家界永定区农业农村局说,为了打造张家界莓茶的招牌,他们花了几千万去国内国外做宣传。
我就想问,你们的钱花到哪里去了?做了什么宣传?宣传效果如何?
几千万不是个小数目,你们敢不敢公布费用明细?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魏春亮说,ID:liang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