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内外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重气氛。九旬老母亲李婆婆颤颤巍巍地站在原告席上,泪水不停地从布满皱纹的脸上滑落。她的大儿子刘某坐在被告席上,面无表情地盯着前方。当法官问起那笔70万元的存款时,刘某只是冷淡地说:“我是在帮母亲保管,她不用担心。”
一句轻描淡写的“保管”,却让这对母子对簿公堂,成了血亲反目的导火索。
法律故事天空阴沉得厉害,窗外不时传来几声闷雷。李婆婆住在大儿子家已经有些年头了,自从老房子拆迁后,她就跟着大儿子一起生活。那时候她还能动,偶尔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和其他老人聊聊天。
刘某突然对母亲说:“妈,您年纪大了,去银行取钱也不方便,不如把钱都放我这儿吧,我帮您保管。”李婆婆想着确实不好总是麻烦别人陪自己去银行,而且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她清楚地记得,那天刘某还特意煮了一碗红枣银耳汤给她喝。 谁能想到,这碗甜汤竟成了母子情分的最后温存。
养老钱分几次转给了刘某,一共70万元。这是李婆婆一辈子的积蓄,她总是说这是自己的“棺材本”。起初几个月还算平静,但渐渐地,每当李婆婆想要用钱时,刘某总会找各种借口推脱。
有一次,李婆婆想买一块墓地,那是在老家的一片风水宝地。刘某却说:“现在不着急,等以后再说吧。”李婆婆心里不是滋味,但也只能作罢。
转眼入冬,李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一次突发胸痛,检查发现心脏和双肺都有问题,需要住院治疗。她想让刘某拿些钱出来,可刘某却说:“我现在很忙,改天再说。”
病床上的李婆婆望着医院雪白的天花板,回忆起年轻时候的点点滴滴。她的小女儿因车祸去世,留下的遗憾让她至今难以释怀。二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难得回来看看。 而这个一直跟在身边的大儿子,现在却成了最遥远的亲人。
医院的走廊里总是回荡着各种脚步声,有急促的,有迟缓的。李婆婆每听到脚步声靠近,就会抬头期待是不是刘某来了。但大多时候,只是路过的护士或者其他病人的家属。
终于在一个雨天,李婆婆下定决心起诉刘某。法庭上,她颤抖着声音播放了一段录音。录音里,刘某清清楚楚地承认了收到母亲70万元的事实。但他仍然坚持说是在帮母亲保管,说这是为了母亲好。
法庭上的对质场面令人心酸,母亲在原告席上泣不成声,而儿子却一直保持着冷静的面容。这哪里还有半点骨肉亲情可言?
经过多次调解无果,法院最终支持了李婆婆的诉求,要求刘某返还70万元。刘某不服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深刻教训网友热议:“大儿子的行为实在令人寒心,老人家一生的积蓄就这样被儿子扣住,连治病救命的钱都不给,这样的儿子太没良心了!”
还有网友说:“提醒广大老年人,即便是亲生子女,在财产问题上也要留个心眼。最好签订书面协议,把钱款的去向和用途说清楚,以免日后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