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的音乐“岔路”与梦想执着

阿布都热依木 2025-01-04 15:55:14

在娱乐圈这张大网里,刘欢和刘啸兄弟俩的故事那可老有意思了。哥俩打小从相声氛围贼浓的天津出来,起点看着差不离儿,声线还雷同,可人生的音乐轨迹却大相径庭,不过相同的是,对音乐那滚烫的热爱,一直没凉过。

小时候刘啸就是刘欢的小跟班,跟屁虫当得有滋有味。有回爬山,兜里糖掉了,刘欢室友扯着嗓子喊 “刘欢,你儿子糖掉了”,把父子身份都给弄岔劈了,现在回想起来,全是乐子,也透着儿时兄弟间没心没肺的亲近劲儿。刘欢打 8 岁起,嘴皮子利索得像抹了油,进了天津体育馆小学的相声班子,和戴志诚搭伙,在当地都混出了点小名堂,眼瞅着就要拜入常宝华门下,结果老妈一票否决,这相声路就这么断了,你说造化弄人不?

上了大学,刘欢一头扎进音乐堆里,古典、流行一股脑儿全接触,还自己动手写歌。参加法国大使馆的法语歌赛,把冠军奖杯抱回家,顺带挣了趟法国游;又带着原创英文歌去北大的高校英语歌曲赛溜达一圈。1986 年从学校毕业,迈进央视录音棚,1987 年给《雪城》唱主题曲,就此在歌手这条道上策马狂奔。与此同时,弟弟刘啸也成了大学生,却没选拿手的音乐专业,毕业后成了电台 DJ ,为啥呢?说是嗓音条件跟不上,唱不了哥哥那种高音。

虽说没走专业音乐人的路,刘啸也没闲着。闲暇功夫就闷头创作,一首《爱情故事》历经十六年的修修补补,终于成了《父母爱情》的主题曲,这下子,他也以歌手身份冒头了。之前啊,为了不让作品烂在手里,他还绕过亲哥,偷偷拿着歌找音乐圈的大佬,也是够有骨气的。2014 年借着《爱情故事》小火了一把,可声线和刘欢太像,老被人误会是翻唱,早些年替哥哥接电话,对方都听不出来换人了,可见这相似程度。哪怕后来做电台主持人,把声线掰扯出了点个人特色,偶尔还是会被调侃 “刘欢出新歌咯”。

从他俩这经历深挖,能咂摸出不少味儿来。兄弟俩打小在天津这块相声窝子长大,开头经历差不多,后续选择却天差地别,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次抉择就改写整趟旅程,家庭因素更是重量级,刘欢老妈一句话,相声大师徒弟就没影了,家庭有时候就像只无形的手,悄咪咪摆弄着你的人生走向。刘啸呢,没当成专职歌手,但一直攥着创作不撒手,这就说明热爱这玩意儿,才不管你啥职业身份,有它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再看刘欢,大学学的法国文学,跟音乐八竿子打不着,还不是凭着热爱跨界成大腕儿,天赋加热爱,专业限制都成了纸老虎。

刘欢早期接触各种音乐风格,给后来创作攒足了家底,就好比做菜,调料多了,味道层次才丰富,音乐融合不同风格,艺术表达立马就开阔了。刘啸放弃专业音乐路,曲线救国实现梦想,告诉咱追梦别死脑筋,一条道不通,弯弯绕绕说不定也能到终点。当年被错认父子的糗事,如今成了兄弟间暖烘烘的回忆,岁月就是这么神奇,生活里那些鸡飞狗跳,沉淀久了都是宝。刘欢错过相声、刘啸没成歌手,命运这东西谁能摸得准?当下热爱的,死死抓住才是正事儿。刘啸撇开哥哥推歌,就是不想沾光,这份独立,艺术人格才算立起来了。而且啊,老把兄弟俩放一块比来比去,就容易忽略他俩各自实打实的奋斗,各开各的花,各结各的果,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咱要是顺着这思路搞创作,门道可太多了。去采访各行各业家庭背景不同的艺人,深挖家庭咋影响艺术梦的,保准素材一箩筐;收集非专业出身却在音乐圈闯出大名堂的,写本励志追梦集,不得激励一大票人;虚构个小说,围绕兄弟在艺术圈的扶持与独立,把亲情和自我成长的矛盾冲突写得丝丝入扣;纪录片脚本拍拍像刘欢、刘啸这类跨界转型人才,人生的多元可能性全给展示出来;写散文探讨热爱、天赋、努力、机遇那些弯弯绕绕的关系,引发大伙思考;编短剧重现兄弟儿时趣事,把观众心里那份手足情狠狠勾出来。

刘欢和刘啸生于天津,模样和声线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儿时相伴故事一箩筐。刘欢从相声起步拐进音乐大道,一步步登顶;刘啸因嗓音受限转做电台,业余创作也发光发热。他俩声线曾把听众忽悠得晕头转向,刘啸拼命摆脱哥哥阴影,靠本事赢得掌声。刘欢跨界成功站稳脚跟,成全球名人。兄弟俩人生轨迹不同,可对音乐的初心从未掉线。

咱回过头看,这哥俩的故事就是一本行走的人生启示录。家庭、天赋、热爱、抉择,每个元素都在拉扯着命运走向。别老盯着别人的路眼红,找准自个儿热爱的,哪怕路走得歪歪扭扭,也能闯出一片天。我就琢磨,咱生活里是不是也常有这种岔路口,你是跟着大流,还是勇敢选小众那条?各位看官,不妨唠唠。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