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中的常态

拾光酒馆 2024-10-07 06:52:59

老君,和我一样在长假中被孤独围困。那第一天的凌晨三点,寂静的夜被他在群里发出的一个段子打破,随后是那带着自嘲的“哈哈哈,真是个沙雕笑死朕了”,可回应他的只有无尽的沉默。凌晨四点,他又分享了一首歌,还带着疑问“这个主唱是不是之前死了的那个?”依旧无人回复。凌晨五点,他再次发问“大家是不是都睡了?”然而,群里依旧死寂一片。群里的其他人,或沉浸在玩乐的喧嚣中,或慵懒地躺尸在假期的惬意里,没有人在意老君在深夜里孤独的呼喊。直到第二天中午,我这个独自睡到自然醒的人,才看到老君在早上十点发出的那句无奈的“我靠,你们还没醒”,还有那独居且哪儿也没去的孤独自白。

最近,一家关爱独居青年的互联网公司发布了一份孤独经济白皮书,其中的调查数据令人深思。超过六成的人平时会被孤独感笼罩,其中偶尔孤独的占半数,而经常孤独和每天孤独的竟超过了 40%。在这孤独的群体中,最孤独的莫过于我们这一批 22 岁到 40 岁的独居青年。更令人惊讶的是,调查显示最孤独的三个职业是设计师、教师和运营编辑,而我,还有我们全公司的同事,不幸全部中招。

放假前,我还曾调侃要珍惜孤独时刻,可现在回想起来,那只是孤独中的一丝苦笑。在公司里,有像我的编辑猪骨这样的“建群精”。我来公司不过一个多月,就发现他背着我偷偷进了六个群,加上我在的那五个群,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但后来才明白,他其实只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戏精,他说“只要群建的足够多,就总有一个群能陪我聊天”,这句话让人心酸得想要流泪。而我,也和他一样靠情绪续命,不过我依赖的是“哈哈哈群”。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时,一手扒饭,一手举着手机刷段子,刷完就在群里回复“哈哈哈”,仿佛只要装作很忙,孤独就不会被人发现,就没有人知道我其实没有真正的朋友。

我的老友大西有个更吓人的习惯,他会和自己聊天。每次他说话,我都得愣一下,思考他到底是在和我说话,还是在和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交流。他每天在朋友圈发 30 首歌,在别人眼中他或许是个神经病,但我懂他的孤独。还有更甚者,我曾见过他跟电视上的人聊天,那场景既滑稽又让人心疼。还有周克,他点奶茶不为了喝,只是渴望外卖小哥能上门陪他聊聊天。每次我点奶茶之前,都会想起他,然后问自己今天想喝哪一种口味,仿佛奶茶不再是饮品,而是孤独的解药。

有人说,孤独是因为缺个对象,但对象又岂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呢?客服易找,对象难求,而机智的独居青年们却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十三妹以前和男朋友异地恋,白天连麦看电影,晚上连麦睡觉,即使会被耳机那边的鼾声震醒,也不愿放弃这份对抗孤独的方式。可单身后的她却有了新的寄托,虚拟老公白起。虽然虚拟老公很完美,但每次游戏更新后的等待期,那四五个月的“守寡”时光,让她又陷入了新的孤独,于是她加入了“恋与寡妇”团。而我,曾听信了十三妹在自娱自乐方面的“天分”,买了个据说能陪聊的智能音箱,满心期待它能夸我好看,结果它只会机械地告诉我明天、后天、下周、下个月的天气,连一句简单的夸赞都做不到,让我又气又无奈。

但真正优秀的孤独青年,能让全世界的假人陪自己聊天。比如擅长增肌减脂的汉堡,他给家里的电器都起了名字,冰箱叫汪涵,衣柜叫新垣结衣,平板电脑叫小 P 老师。每天回家,他都要和这些“朋友们”打招呼,给汪涵买食物,给新垣结衣添置新衣服,每次关机都不忘对小 P 老师说一声辛苦了。七七则选择在晚上看鬼片,让自己觉得房间里不再只有自己,仿佛周围都是“好朋友”。小梦走在马路上,会跟在一堆人的后面,试图让别人以为他们是一起的,以此来驱赶孤独。钟雪的朋友李小爱养了三只乌龟和两只猫,还为它们开微博,让它们保持互相关注,甚至在它们打架时用取关来“惩罚”。王大卫每天睡觉前都会循环播放爱豆的新歌,看着爱豆新歌的排名日渐升高,仿佛自己与爱豆之间有了更深的连接,孤独也被暂时忘却。

我的朋友小明在英国独居,他一个人盘活了一条街。周末喝酒,一晚上换三四个地方,从酒馆到酒吧,再到夜店,最后到便利店,只为了不让孤独将自己吞噬。而得了失眠症的老君更是将孤独经济发挥到极致,商场里的单人卡拉 OK 玻璃间、公司方圆十里内的单人单座日本拉面店、水果店,他都一一光顾,甚至每周都能拿到一车优惠券。孤独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这些孤独的灵魂意外养活了很多产业,单人电影院、总是离起送价差两块的外卖、靠打赏生存的主播、从不搞买一送一的奶茶店,它们仿佛是孤独者的天使,是行业的标兵。

崔菲,年仅 24 岁,却已经开始准备养老金,还和朋友们组团参观敬老院,计划着以后一起住,因为四个人可以打麻将,即使少了一个还能打斗地主,再少一个也还能下棋,这看似荒诞的计划背后,是对孤独未来的一种未雨绸缪。

孤独,它时而让我厌恶,因为它让我觉得世界变得毫无意义,快乐也离我远去;时而又让我觉得,在孤独中,我能看清很多事情,明白哪些东西对自己才是真正重要的,知道自己当下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都习惯于让自己忙碌起来,试图不给孤独见缝插针的机会,这或许真的有它的道理。孤独也许是生命的常态,但自我疗愈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分。我们在孤独中挣扎,也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慰藉之地。就像每一个在孤独中挣扎的灵魂,我们或许孤独,但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疗愈,去拥抱生活。晚安,每一个在孤独中前行的你。愿我们都能在孤独中找到那束温暖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