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出“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要大力发展竹产业,以竹制品替代一次性塑料的制品,是环保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的需要,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以前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大多都是竹制品,可以反复使用,即便是破损了还可以让竹篾匠修补一下再使用。比如说,竹囤、竹篮、竹筐、簸箕、篓子、竹椅、竹床、竹柜等,可以传代使用的,甚至是用出了包浆也舍不得扔掉。手艺好的篾匠制作出来的竹制品就是工艺品,值得收藏的,能编出花样来。随着科技发展,竹纤维还可以织布、制作床单、毛巾、服装,据推销人员介绍,可以吸汗,夏凉冬暖,对身体有健康作用。竹子在我国有800余种品种,资源丰富,可以产业化发展。竹子用途广泛,前景广阔,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的,手机壳、电视机壳、电脑鼠标键盘都可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
一、竹子在我国广泛分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国竹品种大概有800余种,有传统竹编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里不乏有工艺美术大师,编织出的竹制品都是工艺品。过去我们这边有位老篾匠,编织的竹制品用不坏,可以传代使用,老篾匠桃李满天下,没有一个徒弟手艺超越他,这是他最不满意的。老篾匠手艺得到了四乡八邻人们认可的,都喜欢请他上门做活。竹制品不是一次性日常用品,可以反复使用,这就节约了家庭开支,也降低了环境污染问题。在农村日常生活、劳动等都离不开竹制品,竹子制品完全可以替代塑料的制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对池塘、江海、湖泊、河流的污染,也减少了化工工业污染问题。竹子砍不绝的,每年的春季都有新竹笋破土而出,竹子制品用坏了可以降解掉,也可以当柴火送进灶堂烧掉,没有污染问题。竹子制品是有机制品,是生物制品,是有文化内涵的,是有灵魂的。
二、竹编工艺必须要产业发展,形成产业了,才能带动乡亲们增收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一次性塑料制品,孰不知塑料制品长期使用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塑料制品确实方便,但也给我们生活环境带来了麻烦,我们农村人不难发现现在的生活垃圾大多都是塑料包装袋(物),很难降解,吹到池塘、沟渠、河流漂移很运的地方,在排灌站闸口,塑料垃圾堵满了涵洞、闸口。竹制品已经被塑料制品替代三、四十年了,是应该掉个个了,现在实行“以竹代塑”正当时了。“以竹代塑”必须要养成使用竹制品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展竹产业,必须要形成竹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要加大年轻一代竹编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就是培养一批年轻的篾匠,工艺上必须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形成产业了,才能使竹子增值,带动乡亲们增收,拓展乡村振兴之路。发展竹产业是乡村振兴需要,是整治人居环境的需要,是“绿水青山”的需要。
三、目前竹子价格仍然是几十年前的价格,竹编手艺人越来越少,年龄越来越老了,篾匠手艺濒临失传了我们这边老篾匠去世几十年了,他的大徒弟也死了,只剩下一个“关门弟子”已经是七十岁了,由于竹产品卖不出去,也歇业种地了。目前竹子价格并没有增值,还是几十年前价格,成本不太,竹制品在市场上也卖不上好价格,杂货店也不进竹制品卖的。竹编手艺人自己养不活自己的,学篾匠手艺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篾匠手艺濒临失传,做篾匠的人年龄越来越大,干不了几年了,他们非常担心手艺留给谁?谁愿意来学习竹编?“以竹代塑”必须要使竹编工艺增值,要广泛宣传竹编工艺,推广使用竹制品,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上市。当然,竹编工艺也要与时俱进,竹制品需要适合当代人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竹制品加工也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当全国人民认为竹制品放家里非常美,非常养眼,非常耐久适用的时,人们使用竹制品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科学生活方式,一种上流社会人士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