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这两天,胖胖关注了一件事,某某山泉水创始人钟先生提出了一项严正诉求,要求某某短视频平台承担起文明整治的责任,删掉那些污蔑他的言论和图片。
怎么说呢,胖胖刷了不少相关视频,字字泣血。
制造群体性思维的盲从,已经成了一种默认规则
这事情一开始胖胖就觉得这山泉不是有点甜,而是有点冤,被一群乌合之众拉出来当了一个靶子。
这事一开始是因为某某企业家去世,结果另一家毫不相干的企业竟成了全网讨伐的目标。
那段时间,这个品牌直接被附上“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之前呢,胖胖看到这些关于“喝水扣上道德高地”和“用红色瓶盖做文章”的所谓正义发声,实在感到无比荒唐。
包括那些为了火,为了流量拼命煽风点火的自媒体,也是无耻下作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境地,胖胖那时候想到了什么?
胖胖想起了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小四,一个被极端扭曲环境造就出来的产物,其实很多人和“小四”在电影中的角色定位是没什么区别的。
用喝什么水来划分同类?
用喝什么水给别人道德绑架扣帽子?
这都是什么逻辑?
这就是很荒诞的一幕,胖胖一直在各篇文中提到,互联网呈现出来的东西,咱们真得有逻辑辨别。
哪些信息是经过价值过滤、哪些带有强烈倾向性的内容,脱离了前后客观事实的陈述观点,根本就不是真相的全貌,只是有些人想带坏大众。
现在胖胖看到,钟先生要求某某短视频平台负责人道歉,但胖胖认为,这并不是单一个平台的问题,而是网暴早已渗透到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深层结构。
据几个月前胖胖就注意到,这场网暴从来不是局部现象,单一短视频平台,而是各个平台联动的全方位攻击。
钟先生是不是在“指桑骂槐”,胖胖不好妄下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整个信息流环境的倾斜造成的结果。
一些网民在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先为所有人贴上立场标签,再从这个标签出发去解读事实,完全丧失了客观性。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再看,当有一些自媒体“赵高”跳出来指鹿为马时,碍于“赵高”的身份,哪怕心知肚明,那些附和者也只能连连称是:“这是马。”
制造群体性思维的盲从,已经成了一种默认规则。
互联网的讨论环境,早已沦为两极分化的战场。
从一些热点事件,例如这次的“某某山泉”到“上次莫言”,大家都会发现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
没有理性客观的中间地带,要么全是大唱赞歌,要么全是坏,只是非黑即白。
在这种环境下,稍微有不同声音的人,不是被攻击,就是直接被扣上一顶“道德高帽”。
你看,胖胖有时候想说点不同意见,都会担心被这顶“帽子”压得喘不过气。
于是,越来越多人选择沉默。
当然,这并不单单说网民的错,因为我们身处信息茧房中,被流量和算法牢牢裹挟。
短平快的观点输出,成为大家表达的首选,尤其是忙碌之余,谁还有时间深挖事实的真相?
但是少了多元的声音,关于真相讨论便失去了平衡。
想象一下,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在流传,那些被裹挟的网民听到的都是单方面的信息,而不是真正经过思辨后的结论。
比如说,你说某观点是对的,我可以听你说,但你也得听听我的看法,对吧?
只有当不同的观点碰撞,彼此质疑、辩论,才能在争论中找到问题所在,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任何观点或判断,如果只来源于单一的视角,那它的真实性就需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其实老百姓,大众需要的是全过程透明、多方观点的呈现,而不是发出不同声音就动辄给异己扣帽子。
胖胖一直觉得,理性的讨论,是欢迎所有人参与进来,各抒己见。
所以现在的互联网呢,胖胖就觉得,像一座巨大的信息茧房,外表看着繁华多彩,实则内部单一枯燥一言堂。
公开讨论的场景,不同的声音几乎消失,只留下一个貌似正确、实则单一的声音。
其他观点要么被扼杀,要么被污名化,最终引导人们走向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
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本性问题被有意回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情绪化的二元对立。
不是“爱”就是“恨”,所有人被裹挟在这场虚假的对立中,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每天刷着同样的信息、接受着价值过滤后的内容,渐渐地,认知被一点点锁死,世界观被压缩到只有一个狭窄的出口。
比如,为何一个瓶盖的小问题,能被放大让大家去恨?成一场舆论风暴?
那某某白酒的瓶盖也是红色,怎么没人敢黑,而另一个矿泉水瓶盖却被反复放大网暴?
这不是讨论的重点啊,而是互联网信息流用这种方式转移视线,扭曲是非。
这些看似荒诞的对立,背后却隐藏着深层次的目的:
互联网信息流通过制造矛盾、挑起情绪,将人群牢牢锁定在狭隘的视野里,让真相永远被淹没在指鹿为马的荒唐游戏中。
在这样的粪坑般的信息环境中,坚持理性、保持清醒,反而成了一种另类。
那些试图洁身自好、不与流量游戏同流合污的人,可能就被排挤得孤立无援。
久而久之,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与世界格格不入。
事实上,他们并不是异类,而是身处粪坑难闻其香,他们是这片信息茧房粪坑中,少数仍然保有文明理性之光的人。
那对于孩子来说,胖胖会觉得这样互联网的信息茧房之下,孩子们在信息流中成长,如果只接触到封闭单一的内容,被引导到对立与情绪化的深渊里,他们还能成为完整的“人”吗?
我们要一步一步思考的是在互联网信息茧房的洗脑下,能否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正确价值观的孩子,而不是被洗脑成盲目跟风的工具。
文明与野蛮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
有人仍在坚守文明的底线,有人却义无反顾地投向野蛮的怀抱。
而互联网信息流,究竟在这场游戏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或许,他们不过是在用一片片树叶,遮住那些不想被人看见的真相。
恨只恨树叶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