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二)——两汉后的瓷器及宋代五大名窑

读经典看 2024-09-02 13:41:29

两汉时期,自战国时期出现的彩绘陶器得到发展,釉陶大量替代了铜质日用品。

到东汉晚期至三国,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开始向瓷器过渡。

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制成的器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瓷器的烧成温度必须在1200℃以上,瓷胎烧结后,质地致密,胎体吸水率不足1%;三是在瓷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隋唐时期,陶瓷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然而陶器却有丰富绚丽的彩釉,"唐三彩"就是其标志。

"唐三彩"同时在一件陶器上交错使用白、黄、绿或黄、绿、褐等色釉,其斑驳淋漓的彩釉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精品。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驰名中外的瓷窑,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读作jūn)窑、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汝窑居于五大名窑之首,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

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窑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粼粼粼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具有宫廷气势、高雅大气的艺术珍品。

哥窑瓷器釉质莹润,其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其通体釉面被粗深或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定窑以烧制白瓷而著称,以装饰见长。

定窑孩儿枕

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以其神奇"窑变"而闻名,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以及"钧瓷无双"的特点。

元代由于战乱一度限制了制瓷业的发展,但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的烧制。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特别是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