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华语乐坛遍地的天王天后。
但凡有点名气的,都是“王”与“后”。
或许,是现在的华语乐坛要求太低。
在上世纪80、90年代,天王天后真的没有那么多。
除了天王与天后,“王子”与“公主”更是少得可怜。
诸如吴奇隆、孙耀威、林志颖、金城武这样的超人气偶像,称呼也是“小天王”之类的。
可见,歌迷们对“王子”类歌手的情有独钟。
下面,来盘点千禧年前华语乐坛真正的有“王子”之称的歌手们。
以成名先后排序。
第一位、“白马王子”——刘文正
1975年以歌曲《诺言》火遍亚太地区的台湾歌手刘文正被称为华语乐坛的第一位偶像派天王巨星。
他长相英俊帅气、身材高大挺拔,唱腔独特、台风优雅,是很多歌迷甚至明星心中的“白马王子”。
张艾嘉曾主动追求刘文正,黄韵玲因为刘文正进入歌坛,伊能静更是把他的照片放在自己的床头。
当年的刘文正,影响了太多娱乐圈里的人。
第二位、“民歌王子”——区瑞强
在校园民歌运动席卷台湾流行乐坛时,彼时的现代港乐才真正兴起。
那时的香港乐坛,电视歌、西洋歌和市井歌混行,罗文、林子祥、许冠杰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此时,港乐居然有人去坚持传播民谣民歌,他便是70年代底出道的歌手区瑞强。
在以商业为王道的港乐,像区瑞强这种坚持自己初心的歌手着实不多。
区瑞强也赢得了“民歌王子”的雅称,虽然他的形象一点也不王子。
他的代表作《陌上归人》、《渔火闪闪》、《水霞》、《诉心曲》至今听来依旧清新。
第三位、“忧郁王子”——姜育恒
1984年,进入光美唱片的姜育恒,因为在录歌过程中一个静坐崖边的形象,便被公司以“忧郁王子”的形象包装。
从1984年到现在,“忧郁王子”已经大了肚子、秃了白发,但他的声音依旧“忧郁”。
从“忧郁王子”到老歌迷们口中的称呼“老姜”。
这一位“忧郁王子”还真是无可替代的那一位。
第四位、“校园王子”——童安格
童安格出道很早,1983年便为刘文正写出了歌曲《耶利亚女郎》。
但是,那时的童安格的身份是宝丽金制作助理,属于幕后音乐人。
直到1985年,他才开始以歌手的身份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赢得了越来越多歌迷的爱戴。
特别是1987年他的个人第四张专辑《跟我来》发行后,他受到了很多校园学生群体的喜爱,于是便有了“校园王子”的称号。
1993年,他又以高人气成为了台湾民间评选出的“台湾四大天王”之一。
从“王子”到“天王”,不过6年时间。
第五位、“高音王子”——张雨生
1988年,还未大学毕业的张雨生唱着翁孝良为他写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为歌坛所瞩目。
同年年底,他的专辑《天天想你》在本土卖出了近40万张,他成为童安格之后学生们追求的另一位“王子”式的歌手。
后来,他用他天赋异禀的高音,成为无可争议的“高音王子”。
90年代中期,因为加入丰华唱片转型制作并发掘了歌手张惠妹,年纪轻轻的张雨生又成了“音乐教父”。
第六位、“亚洲情歌王子”——张信哲
如果要选名气最大的“王子”,那张信哲一定是更多人的第一选项。
因为90年代的“阿哲”,真的是火得一塌糊涂,火到歌迷认为“情歌王子”还不足以概括他的高人气,又给了他“亚洲情歌王子”的美誉。
90年代唱功已完成进化、脸型已完全张开的张信哲,确实对得起“王子”这一称呼。
在90年代“天王扎堆”的华语乐坛,一句“亚洲情歌王子”可见张信哲在歌迷心中的超然地位。
第七位、“玫瑰王子”——邰正宵
邰正宵比张信哲出道晚一年。
与张信哲效力于滚石唱片的“二级公司”相比,他因为国语发音不标准成了滚石“弃子”,从而与飞碟唱片结缘。
1989年,在电影《七匹狼》的主题曲《永远不回头》中,他与王杰、张雨生、姚可杰同台飙歌的画面令人眼前一亮。
不过,邰正宵迎来歌唱事业的专辑,是在他90年代加入福茂唱片后。
特别是那首火遍内地的歌曲《999朵玫瑰》,为他赢得了“玫瑰王子”或者“数字王子”的称呼。
第八位、“内地情歌王子”——王子鸣
90年代的内地乐坛,不只有“信天游”,不只有“山沟沟”,不只有重金属。
90年代的内地乐坛,也有可以与港台一较高下的暖情歌。
其中,在广州发展的歌手王子鸣以他帅气的长相和不媚俗的情歌,成为了“内地情歌王子”。
他那时的代表作《伤心雨》正的是传遍了内地的大街小巷。
除了以上八位,您还记得千禧年前有哪些歌手有着“王子”的美誉呢,欢迎评论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