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理学”解惑:“三焦”在哪里?其所出是什么?

炎黄国医吴越 2024-10-12 09:56:50

提要:这一篇,把“三焦”真正说明白了。

要理解中医生理学、中医营养学、中医看人体的消化过程,“三焦”是一个重要而又难解的概念!

《黄帝内经》论“三焦”,分散各处,需要综合分析,方能知其要领。

《下卷灵枢篇营卫生会第十八》: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吴越解读:此处“卫出下焦”,应是“卫出上焦”——卫气肯定是出于上焦,而不是下焦,这个在黄帝内经的其它处有明确的论述,就本段的后部分也能看出是上焦。“上焦……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这里的“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正是卫气运行的规律(参考黄帝内经其它内容)。因此,营出中焦,卫出上焦,这是无疑义的。这里也指出了“上焦”的位置与范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这一大片从胸到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范围内的网膜,都属于“上焦”。根据前贤唐容川的研究,三焦的形体主要是网膜。当然,“上焦”的根本起点是“胃上口”的网膜,那里是阳气很足的地方。

《下卷灵枢篇营卫生会第十八》: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吴越解读:“并胃中,出上焦之后”。这里的“并”是并列之意,也就是说中焦不是指胃,而是指与胃并列的胃壁外的网膜。“出上焦之后”——上焦出“胃上口”,那么中焦在胃上口下方,应是胃主体部分和小肠的外围网膜(关于小肠,请参看下文关于下焦的论述)。中焦是出营气的地方——“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中焦通过过滤(泌)的方法,将糟粕与津液分开,津液从胃中渗到中焦网膜,然后将津液蒸腾气化,取其精微,上注到手太阴肺经,再液化成为血液,这就是营气。关于营气与血的关系,另文专论。

《下卷灵枢篇营卫生会第十八》: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吴越解读:下焦的位置在回肠之下(“别回肠”),主体是大肠外围网膜,其功能主要是排小便——下焦与膀胱连接,糟粕的液体部分渗入膀胱而成为小便。排大便属于大肠管道内的功能,不属于下焦的功能,下焦是大肠外围的网膜,其功能是将大肠内的水谷糟粕,进一步“济泌别汁”,即将液体过滤、渗出到网膜,然后从网膜渗入膀胱。特别注意:古代中医讲的“胃”,包括小肠。

《下卷灵枢篇营卫生会第十八》: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吴越解读:上焦如雾——出的是气(包括卫气,也包括走入五脏的脏气,以及走入胸中的大气);中焦如沤——也可以说“中焦如露”,出的是似气态又似液态的“露”,包括“营气”,也包括“汁”(《下卷灵枢篇决气第三十》: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下焦如渎,大肠外的网膜将大肠中的糟粕过滤出水液,渗入膀胱,成为小便排出体外——排大便属于大肠管道的功能,不属于下焦。。

《下卷灵枢篇平人绝谷第三十二》原文: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吴越解读:此处应有缺文,缺了中焦,但“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是说上焦出卫气无疑;“下焦下溉诸肠”,指大肠外围网膜。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吴越解读:“胃之两焦”:胃、小肠外围网膜,即上焦与中焦。此两焦化生谷之精微,分三部分:1、先出于胃之两焦,溉五脏——这是五脏气;2、别出两行,营卫之道——这是营气与卫气;3、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这是“大气”,也叫“宗气”,与“天地之精气”合起来,共主呼吸。

《上卷素问篇痈疽第八十一》: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

吴越解读:1、本段说“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结合本文其它论述,此处之气应是指卫气,走身体的“空间”(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不走经络、血管等管道。2、“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此处如露之气应是指营气。营气与血的关系很复杂,后续写专文解读。

以上各段引文及解读,对“三焦”位置及其功能的阐述,已是相当清晰。其它问题,我们后续再讲。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10月12日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吴越心愿:提炼中医理论,完善经方体系!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愿中医弘扬世界,广济众生!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阳主阴从”高效养生法》等自助中医普及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

1 阅读:57
评论列表
  •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中医生理学。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