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中国体育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袁伟民教练,在自己儿子心中却是个"缺席"的父亲。
当全国人民都在为中国女排实现奥运会"三连冠"欢呼时,袁伟民的小儿子袁粒,已经整整六年没有叫过他一声"爸爸"。
这位让世界认识中国女排的传奇教练,在事业的巅峰时刻,却面临着最深的亲情之痛。
这让人不禁要问:一个让祖国如此骄傲的体育英雄,为什么会让至亲之人如此"失望"?
从默默无闻到封神之路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
说起女排的逆袭史,就不得不提起1974年这个转折点。
当时的中国女排可以说是"菜得真实",比起世界强队简直就是青铜打王者。
袁伟民接手的这支队伍,别说打世界比赛了,连站上国际赛场的自信都不太够。
队里的姑娘们平均年龄24岁,放在现在就是"大龄运动员"的水平,技术更是距离世界一流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袁伟民可不是来当"保姆"的,他的目标直指世界冠军。
这位"励志型"教练二话不说,直接开启了"选秀"模式。
他跑遍全国精挑细选了12名最有潜力的小姐姐,个个都是"高妹",平均身高达到1.76米,年龄嘛刚好20出头,正是大干一场的黄金年纪。
一上来就开启地狱训练模式,这简直是"社死"现场,但姑娘们却没有一个叫苦的。
队伍里有个小个子主攻手张荣芳,身高才1.74米在这群"高妹"里显得格外娇小。
但这姑娘是个"狠人",为了弥补身高劣势,训练起来比谁都拼,袁伟民看着都心疼。
然而1974年的世界锦标赛就像当头一棒,第四名的成绩告诉袁伟民:光有拼劲还不够,队伍需要一个真正的"大腿"。
就在他四处寻找"带队飞"的主力时,命运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在北京女排队里,他发现了一个"宝藏女孩"——17岁的郎平。
这姑娘身高1.84米,放在当时简直就是"女版姚明"。
虽然动作有点笨拙,体能也不达标但袁伟民的"火眼金睛"还是发现了她的潜力。
顶着各方压力他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让郎平替代正值巅峰期的主攻手杨希。
这波操作堪称是体育界的"梦幻换人",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1981年的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就是最好的证明,郎平带领球队上演了"七连胜"的神话,一举夺魁。
这个决定不仅让中国女排"起飞",更是为后来的"三连冠"埋下了伏笔。
亲情裂痕渐行渐远带领女排走向巅峰的背后,是袁伟民付出的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
每天天不亮就到训练场,夜深人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这样的"打工人"作息,让他一个月能回家的次数掐指可数。
更让人心酸的是,在万家团圆的春节,他还带着队员们在湖南郴州搞冬训。
"爸爸你今年春节还是不回来吗?"电话那头小儿子袁粒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对不起啊儿子今年......"又是一次失约的开始。
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心态。
对袁粒来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妈妈发着高烧整个人虚弱得像片落叶,而爸爸却选择了继续留在训练场。
年幼的袁粒搀扶着妈妈去医院,看着妈妈强忍泪水的样子,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别的孩子的爸爸都会照顾生病的妈妈,为什么我的爸爸连这点事都做不到?"
这个疑问像个漩涡,把袁粒对父亲的失望越卷越深。
但真正压垮这份父子情的,是那场突如其来的阑尾炎手术。
那天袁粒在课堂上突然肚子剧痛,被紧急送到医院。
医生说需要立即手术,可是在他最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刻,病床边依然不见父亲的身影。
"您的父亲说他在带队训练,暂时抽不开身......"
这句话像一把尖刀,彻底刺穿了袁粒的心。
从那天起"爸爸"这个词就像是被施了魔法,再也说不出口。
整整六年他用沉默筑起了一道高墙,将父亲隔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每次父亲回家他都像个"门神"一样,冷着脸一声不吭。
有时候连母亲都看不下去了:"他毕竟是你爸爸啊!"
但倔强的袁粒只是摇摇头:"有这样的爸爸,还不如没有。"
为国争光的沉重代价就在袁粒和父亲的关系跌入冰点时,中国女排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队伍经历了一场"大换血"。
曹慧英、张晋芳等七位老将,这些陪伴球队打下江山的功臣,因为年龄和体能问题不得不退役。
取而代之的是姜英、侯玉珠、苏慧娟这些"菜鸟"新人。
这波"新老交替"来得猝不及防,一下子让队伍的整体实力跌到了谷底。
对于袁伟民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距离奥运会只剩下几个月,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为了尽快提升新队员的实力,他干脆把家都不回了。
"既然回不了家那就干脆住训练场得了。"他自嘲地说。
就这样他几乎24小时泡在训练场上,像个"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
终于等到了奥运会,却又遇到了新的考验。
队伍的"大腿"郎平突然状态失常,差点在和美国队的比赛中翻车。
那一刻所有人都慌了,只有袁伟民依然冷静。
他及时调整战术,用一套出人意料的发球战术,成功扭转了战局。
这一仗打得惊心动魄,最终中国女排还是成功登顶,实现了"三连冠"的伟业。
回顾袁伟民的执教生涯,250场国际赛事中拿下了223场胜利。
这个数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离谱了"。
但这份荣耀的背后,是他用家庭幸福换来的成绩单。
你说他是个称职的教练吗?毫无疑问。
但要说他是个称职的父亲,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敢认同。
胜利的掌声中总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轻轻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破冰之旅终有回暖那一晚当电视里传出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三连冠"的消息时,家里的气氛突然变得不一样了。
袁粒看着电视机里激动落泪的父亲,第一次觉得这个"工作狂"老爸也有柔软的一面。
"原来爸爸也会哭啊......"这个想法让他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
那些年父亲不是不爱家,而是肩负着太多人的期待。
当他终于明白这一点时,心中的怨气也慢慢消散了。
奥运会后的一天,父子俩难得坐在一起长谈。
一个想说的太多,一个想听的太多,气氛一度有些尴尬。
最后还是袁粒先开口:"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回家......"
就这一句话让这对"别扭"的父子瞬间泪目。
六年的沉默在这一刻终于被打破,袁粒喊出了期待已久的"爸爸"。
2000年袁伟民当上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事业达到了顶峰。
但这一次他没有再次选择工作。
2004年这位"女排教父"毅然选择退休,把更多时间还给了家人。
昔日训练场上雷厉风行的"铁面教练",如今变成了一个会给老伴捶背、陪孙子玩耍的普通爷爷。
看着他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洗菜切菜,谁能想到这就是那个让中国女排威震世界的袁伟民呢?
他还迷上了"创意手工",把废弃的饮料瓶改造成衣架,乐此不疲。
每当有客人来访,他都会骄傲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品",那神情就像当年炫耀球队的奖杯一样开心。
生活中的袁伟民,哪里还有半点"女排教父"的威严?
但正是这样的反差,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最真实的一面。
原来一个成功的教练,也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父亲。
他用二十年的时间成就了一个体育传奇,又用二十年的时光弥补了一份亲情。
这或许就是人生最完美的结局:既圆了为国争光的梦,也找回了久违的天伦之乐。
如今的他早已不再纠结于那些过往的遗憾,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静静地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