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我国传统文化中,成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成语更是一种人文现象的缩影,是体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精华所在。就如题中成语“阴差阳错”,在人们遇到因偶然因素而造成了差错的情形下都不免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实际上,这个成语除了其传统的认识外,这“阴阳”二字已经昭示了它的来头不小。
明朝的王逵《蠡海集·历数》对“阴错阳差”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解释:“阴错阳差,有十二月,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为阳辰,故有阴错;己卯、己酉为阴辰,故有阳差也。”而我们常说的“阴差阳错”则与此异曲同工。
阴差阳错在古代命理学中还有另一种说法,他们将上古时期的天干地支运用到人的生辰上,并以此衍生了四柱八字预测法,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四柱分别是年月日时,其中日柱便有“阴差阳错”一说,即丁丑、辛卯、癸巳、丁未、辛酉、癸亥为阴差日。壬戌、戊申、丙午、壬辰、戊寅、丙子为阳错日,而今天五月二十四正好是丙午日。古人认为每逢其中某日便意味着阴阳二气的太过与不足,在讲究阴阳协调、平衡互补的传统观念中,这一天便被古代的命理家赋予了不好的寓意。还因此留下了生肖为子鼠丑牛午马的人要在这天“躲午”的传说,由来已不可考,但不难想象必然源于日柱刑克之说云云。
除了“躲午”的传说以外,他们还发现在阴差阳错日出生的人,其人际关系及财运大多不顺,而据此认为这天出生的人在感情及财富上大多事与愿违。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又无能抗拒的事情发生,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社会交际总是适得其反,钱财的积蓄与花费也常常虚耗,无论怎么努力,总是难以得偿所愿。明明交了好运却莫名其妙地变坏,明明足够倒霉了还总是祸不单行。诸如此类都是古人赋予“阴差阳错日”出生者的命理之说。
实际上,人的命运真的无可改变吗?显然不是,量变与质变的学说人尽皆知。自身难以改变的时候,外界的因素也可以促成改变。如果说外界的改变也是宿命中的一环,那命运的“不变”与“变”便都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其实《易经》的“易”便是世间万物的运行法则,因为有“变”才能“改”,这也是《易经》的终极奥义。近代唯物辩证法从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角度科学地阐释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人的命运自然也逃不过天地运行的规律,就如同俗谚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一切皆流,无物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