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了趟娘家后她提出离婚,带走女儿留下儿子,愧疚了一辈子

紫衫的书舍 2024-08-03 01:06:36

1979年,在陕北插队的刘爱玲,回了一趟娘家后,果断提出了离婚。她带走了龙凤胎中的女儿,留下了儿子。谁知,这件事让她愧疚后悔一辈子!

刘爱玲是北京知青,说来,也是个苦命人。

母亲在她7岁那年病逝,她和5岁的妹妹,由父亲辛苦拉扯大。

可一家温馨的生活,却被继母打断了。

刘爱玲16岁那年,父亲把继母和继母7岁的儿子带进了家门。

继母表面上温柔和蔼,可背着父亲,却对刘爱玲姐妹十分冷淡。

刘爱玲不想和继母生活在一起,更不想让父亲夹在中间难做,她便随着同学一起下了乡。

1969年,17岁的刘爱玲,来到了陕北的侯家沟插队。

她幸运地,被分到了记工员李玉成家里借住。

李玉成大她四岁,人长得不错。虽然自小没了父亲,但却养成了一身本事,为人也热情。

对刘爱玲这个妹子,也很是关照,什么挑水砍柴的重活都不让她做。

而李玉成的母亲李大妈,更是善良和蔼,平常烧火做饭、刷锅洗碗,都不让刘爱玲动手。

等到刘爱玲出工劳动时,还特地给她缝了垫肩,不让肩膀被扁担硌着。

相处半年下来,刘爱玲和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亲。

知青都羡慕她:“你真是运气好,遇上这么好的房东!”

不过聚散终有时,秋收过后,刘爱玲就搬到了队里给知青打好的窑洞。

李大妈拉着她的手哭了,不舍得让她走。

刘爱玲安慰她:“大妈别难过了,一有空我就回来看您!”

此后,刘爱玲没事儿就往李大妈家跑。5年的时间里,俩人处成了母女一样,李大妈欢喜得逢人就夸闺女有多好。

未料,隔年他们便成为了真 正的一家人。

1975年,刘爱玲过完春节后,一回到侯家沟就去看望李大妈和李玉成。

刘爱玲的好友,北京知青张欣怡也在饭桌上,无意中提起李玉成的婚事。

李大妈面露忧愁:“你玉成哥都26了,还没能娶上婆姨,年纪越大越不好找,我真担心他打光棍啊!”

李玉成 人虽然不错,但相亲了几次,女方都嫌他家里没个主事的人。

有人让他去当上门女婿,可李玉成不肯把母亲一个人留下,坚定拒绝了。

想到李玉成婚事艰难,众人都不好说话了。

刘爱玲却想起父亲叮嘱她的,尽早找个人成家,免得年纪大了不好找。

加上她十分喜欢李大妈,对李玉成也很有好感。

于是,短暂的沉默后,刘爱玲突然说:“大妈,你要是不嫌弃,我给你做儿媳妇吧!”

李玉成瞬间红着脸躲了出去,李大妈则是感动得泪流满面,抓着刘爱玲的手不放。

那年秋天,23岁和刘爱玲和李玉成结了婚。

对于北京知青成为陕北婆姨这事儿,不少人都惊讶得很,说话也很不好听。

但刘爱玲与李玉成却忽略不听,日子过得十分和谐。

次年,刘爱玲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大儿子起名大龙,小女儿起名小凤。

李大妈高兴得,到李玉成父亲墓前哭了半天,说小儿子有后了。

一家生活得平凡温馨,可终究,没能抵挡住意外来临。

1979年,知青们都走得差不多了,侯家沟只剩下了刘爱玲和另一个北京知青。

刘爱玲心里也很失落,可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在她迷茫时,妹妹突然发来急报,说父亲摔断了腰,还在医院抢救。

刘爱玲一个人,匆忙赶回了北京,守在父亲身边照料。

医生说虽然没生命危险,但腰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很可能下半辈子只能瘫在床上。

继母听到这话,觉得日子没了盼头,卷了家里的钱,带着她的儿子跑了。

刘爱玲知道父亲需要人长久照顾,不能只靠妹妹一人。

她在北京待了一个月,也犹豫了一个月,终于下定决心,回到陕北提了離婚。

李玉成和母亲,自然是万般不愿意。好好的家,怎能说散就散?

可看到刘爱玲躺在炕上不吃不喝的难受样,终究答应了離婚。

不过李大妈提了个条件,希望她留下大龙,好让老李家有个根儿。

刘爱玲就这样,带着小凤回了北京。而她留在黄土高原的儿子,成了她一生的愧疚。

1982年,刘爱玲的父亲,在悉心照料下奇迹般的恢复了身体,还能回单位上班了。

刘爱玲想念儿子,想要回去复婚。

可父亲和妹妹都劝她:“人家都是想办法回城,哪有你这样出来了还想回去的!”

刘爱玲也觉得乡下日子苦,便打消了念头,后来和父亲的徒弟孙明结了婚。

俩人还一起考上了电大,毕业后分配到很好的单位工作。

他们虽然没孩子,但孙明对小凤如同亲女儿,一家感情很好,从不吵架拌嘴。

不过刘爱玲也一直和陕北那边联系着,每逢年节,都要给儿子寄钱寄衣服过去。有什么大事,也会带着小凤回到侯家沟。

1998年,李大龙结了婚。刘爱玲知道他们生活辛苦,出了彩礼和办婚礼的钱。

看到儿子初中毕业就辍学耕田,一家还住着那几孔略显破旧的窑洞,不停为生计发愁,而同为双胞胎的小凤,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三 甲医院当医生,前途无限,刘爱玲心里就止不住愧疚后悔,觉得自己耽搁了儿子的前途。

她心里很难受,问大龙愿不愿意跟自己回北京生活。

李大龙却冷漠地拒绝了,他只想留在陕北照顾奶奶和逐渐沧桑的父亲。

那次过后,除了李大妈病逝刘爱玲回去过一次,此后许多年都没再回过侯家沟。

她难以面对儿子,更难以面对自己。

虽然她不停地在经济上帮扶儿子,可她明白,对儿子的亏欠,是如何也也无法弥补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