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学排名黑幕】
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锋亮重磅发声,直指大学排名体系中的“水博士”怪象。这一现象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更暴露了高校在追求排名时的尴尬局面。高校引进海外“水博士”的行为,究竟是教育的进步还是退步?
【“水博士”现象的背后】
“水博士”现象的频繁出现,背后隐藏的是评价指标的误导。一些高校为了提高所谓的“含博量”,即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或人数,不惜引进低成本、未经严格考核的“水博士”。这种短视行为,虽然短期内提高了排名,却损害了教育的质量和声誉。
【排名机构的盲点】
李锋亮教授深入分析了QS、U.S. News、泰晤士和软科等知名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揭露了其中可能引发“水博士”问题的隐蔽指标。特别是QS亚洲大学排名中,将“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作为评价指标,权重高达5%,这无疑为“水博士”现象火上浇油。
【排名的矛盾与荒谬】
更令人震惊的是,QS在亚洲排名中加入了“入境交换生”和“出境交换生”两项指标,而在国际排名中却不见踪影。这种区分导致了同一所大学在全球排名和亚洲排名中的名次可能出现矛盾,这种荒谬现象不得不让人质疑排名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泰晤士的谨慎与QS的疏忽】
相比之下,泰晤士排名在“国际展望”维度中虽然也包含“出境交换生”指标,但并未赋予权重,避免了对排名的影响。这种谨慎的态度与QS的疏忽形成了鲜明对比。
️【改革的呼声】️
李锋亮教授呼吁,QS等排名机构应立即修改评价指标体系,避免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高校也应坚守教育质量的底线,避免采取引进“水博士”这样的异化举措,并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水博士”现象不仅是对高校的挑战,也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考验。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确保教育评价指标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保护教育的质量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