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用五个故事告诉我们,为啥人性的“贪嗔痴慢疑”难以根除?

红苓读书 2024-07-27 19:54:24

南怀瑾在讲《金刚经》时说人的“思惑”有五个,即人性的贪、嗔、痴、慢、疑。

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难以根除。

贪:贪钱、贪名、贪利、贪清净……

贪这个世上的一切,都是贪。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法师,一辈子做功德行好事,忙的没有时间打坐修行。

在他阳寿临终之时,两个小鬼来捉他,还带着刑具,手铐。

他给两个小鬼说:

“我一辈子光给别人着想了,死之前我想为自己活几天,你们回去给阎王说一声,行行好,让我打坐七天,行吗?

如果这七天我得了道的话,我就超度你们两个,还超度你们的主人。”

两个小鬼儿看他说的诚恳,就答应了。

七天后,两个小鬼儿又来,只看见了一道白光,别的什么都看不见。

两个小鬼着急了,说:

“如果他没有超度咱们,而且咱们还不能抓他回去的话,那是要下地狱的。”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小鬼发现了白光里有一点点儿黑影,就知道这位法师没有完全得道。

他们两个变成老鼠去啃鸟那个黑影,结果法师就献出了人形。

法师以为自己道行还是不够,要跟两个小鬼回去,两个小鬼告诉他:

“其实你已经得道了,只是你还贪婪皇帝给你的那个紫金钵盂,您打坐的时候手里还托着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黑影。”

法师一听,把紫金钵盂摔了。

一道白光再现,他和两个小鬼都悟了。

什么都不贪,法师开始都做不到,何况我们普通人。

有句话说,贪婪会使人无所不能,但也会使人一无所有。

什么都不贪,是佛。

人,有所贪,才能激发潜能。

只是,贪,不可过度。

嗔:嗔心嗔念、脾气大、是非分明……

南怀瑾说,说到嗔心嗔念,大家以为自己都没有,但是脾气大,就是嗔念;恨人、怨天尤人也是嗔念;是非分明也是嗔心嗔念;如果说你什么都不生气,就是爱干净,那也是。

有位大学老师,学问造诣很深,为人也随和,对学生很有耐心,对晚辈也很慈爱。

但他就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爱钻牛角尖,凡事都要做到是非分明。

这点让有些熟悉他的人对它敬而远之。

《大智度论》:

“杀嗔心安稳,杀嗔心不悔。”

(通过断除嗔心来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平静,这样的选择是不会让人后悔的。)

尽量避免被嗔怒所控制,以保持平和的心态。

痴:痴心、痴情、痴呆……

每个人都有且基本上可以感觉到自己的痴。

南怀瑾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有两个好朋友,交往20多年了,跟他在一起学佛。

南怀瑾当时就给这两个人说:

“你现在都已经差不多了,儿女都出国得博士了,也都结婚了。

不过嘛,我想着你们将来还要为看孙子外孙痴情了。”

“不会的,以后我们就专心修行了。”

结果,两口子大老远地跑到美国,把孙子、外孙接过来,孙子、外孙一走,心里直受不了。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痴情,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与贪、嗔一样,不可过度。

慢:自我傲慢、自我崇拜……

南怀瑾大师说,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每个人都佩服自己。

有一群鸭子,在庆功会上互相捧别人的功劳大,但最后都会再补上一句:

“我认为我也尽力做了一点贡献。”

然后,就等着别人夸自己。

聊天当中,我们经常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谈起自己就滔滔不绝,一谈起别人就词穷。

还有,谁最漂亮?

南怀瑾大师说,自己最漂亮。

每个人照镜子的时候都看着自己是最漂亮的。

这些都是自我傲慢,自我崇拜。

“偶像要塑造自己正面的形象,可以对歌迷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句话虽然讨论的是偶像对粉丝的影响,但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同伴对自我提升的积极作用。

积极的自我崇拜要有,盲目的自我崇拜要戒。

疑:怀疑别人、怀疑结论……

南怀瑾讲了这样一种普遍现象。

有人去拜菩萨,让菩萨保佑他,结果一拜下去,心里又想着:

“不晓得灵不灵。”

这都是在怀疑。

拜的时候说心诚则灵,拜下去却怀疑灵不灵,诚心又从何谈起。

但,怀疑也有正面作用。

苏格拉底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罗曼罗兰说:“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

迪卡儿:“要追求真理,我必须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情都来怀疑一次。”

这些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怀疑在人生和思想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写在最后的话

贪嗔痴慢疑,从人性弱点的角度看,难以根除。

从另一个的角度看,却也能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

我们普通人不求根除人性的弱点,只希望遇到事的时候,能克制自己的不好想法,把“贪嗔痴慢疑”引导到积极的方向上去。

让“贪嗔痴慢疑”为“我”所用,而不是由“它”在心里任意蔓延。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