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振奋人心的一生,读完热泪盈眶(深度好文)

远山妹妹 2025-01-05 00:47:03

徐霞客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话:“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omapp

男儿可以不取功名,但不可不立志。徐霞客历经30余年的行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自然为伍,以事实为言,写下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他这一生矢志不渝去探寻大山名川的真实写照,是徐霞客高远的志向。

今天,让您一文读懂徐霞客的精彩的一生,感受他以足为誓,丈量名山大川,以笔代戈,记录对山河永恒的热爱。

读完,相信您会为徐霞客追寻自己理想的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所打动。从小立志

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17岁时嫁给了徐有勉,徐母41岁时,在江阴生下了徐霞客(名弘祖)。

王孺人是一名织布能手,持家有道,在当地留有好名声。

徐霞客从小就在长江边上生活。

小时候,徐霞客曾对母亲说:“母亲,你织的布像长江那么长。”

母亲听到后,把徐霞客叫到了身边,说:“弘祖,你可知长江有多长啊?它可比我们城里所有的布加起来,还要长得多啊!”

当时徐霞客就很好奇的问母亲:“它有那么长吗?”

母亲说:“当然了。”

徐霞客又问:“那它从哪里来呢?”

母亲说:“从岷山来啊。岷山是它的源头,远得很。”

徐霞客说:“母亲是怎么知道的?”

母亲说:“古书里写着呢。”

徐霞客说:“那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岷山看看。”

也许正是年幼时徐霞客与母亲的这次对话,在徐霞客的心中埋下了将来想要探寻长江源头的梦想。

此时,徐霞客并不知道长江的源头并非岷山。

明万历二十九年,也是1601年,这一年那徐霞客年满15岁,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是,仅仅第一轮科考,徐霞客就落榜了。

当时,徐霞客回到家中,对父亲说:“父亲,我童试落地,丢了徐家的脸。”

徐父说:“弘祖啊,你的高祖父曾留下祖训,我徐氏一族,男儿可以不取功名,但不可不立志。”

徐霞客说:“父亲,我有自己的志向,我很佩服郦道元先生,我想要做他这样的人。”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曾引经据典,为《水经》作注,成就了中国地理名著《水经注》。

接着,徐父说:“弘祖啊,圣贤的功业就是建于山水之间。不止黄帝,还有先贤大禹,也是将功业建于山水之间。”

4,000多年前,黄帝、大禹等先贤劈山通道,治理江河,分定地域。

将功业建于山水间的第一人,当属我们的祖先黄帝。黄帝一生奔波,披山通道,东到东海,西到空桐,南过长江,北到釜山。

其次,就是大禹。

在《尚书》中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

意思是“大禹划分土地的疆界,顺着山势行走时,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如此,四方的土地可以居住了,四海的道路畅通无阻。这就是大禹的功业与气概。

自此,徐霞客年少时就立志,成年后,要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下来。今生必定要踏遍三山五岳,寻访江河源头,成一家之言。

由此可见,在徐霞客年少时,徐母徐父的教诲,对他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正向影响。

徐霞客的父亲并没有因为他考试落榜而失落。只是告诉他,作为男儿,可以没有功名,但一定要有志向。你可以立志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让徐霞客可以发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由衷的热爱,这一点很重要。

明朝末年,在历史记载当中,当时的时代,连年的旱涝蝗灾,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社会动荡不安。

徐霞客的父亲因为家中遭遇强盗,受伤后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徐霞客守孝三年结束后,他的母亲开始鼓励他出游。声名鹊起

在徐霞客出游的青壮年时期的20多年里,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他撰写17篇游记,占整部《徐霞客游记》的大约1/4。

比如,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学到的《游天台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雁荡山日记》等等,都出自此处。

当年,每当徐霞客出游回到家中时,最让他开心的事情,就是与母亲分享自己的游记。

徐霞客在他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中,他写道:“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从中,可以看出徐霞客游历天台山的那天,景色甚为壮美。当母亲得知他遇到老虎伤人时,甚为担心。

可见,徐霞客当年的出游,不像我们今天那么轻松自在。

在《游黄山日记》中,徐霞客记载了黄山春天的样子,并不是万物萌发,而是漫山大雪,寒冷彻骨。

当时,世人都以为天都峰是黄山的最高峰,而徐霞客给出的结论是莲花峰是最高峰。今天,经过我们最精准的测量,莲花峰比天都峰高出了54.8米,徐霞客当年的判断是对的。

在《游太和山日记》中,他写下:“循涧右行三里余,峰随山转,下见平丘中开,为上琼台观。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

太和山,即今天的武当山。在这篇游记里,徐霞客提到了武当山的榔梅。在后来的他的母亲80寿辰的时候,他送给母亲的就是这里的榔梅。

渐渐地,徐霞客的游记在文坛声名鹊起。

很多人从他的游记中,感受到了他对自然山川的无比热爱,以及他的游记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母亲的影响

古人云:“霞客之奇,孺人成之。”

这个孺人,指的就是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

这位伟大的母亲,对徐霞客的人生影响很大,不论是徐霞客的出游还是游记,都与母亲是息息相关的。

在徐霞客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跟他讲,大丈夫,要志在四海。

如果就守在家里,就是篱笆围起来的小鸡,是马鞍束缚住的小马,是没有出息的。

在徐霞客他22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亲手给他制作了一顶远游冠,让他完成自己的理想。

为了表明对徐霞客的支持,在母亲80岁的这一年,她还专门跟徐霞客一道游历过山水。

当时,徐霞客母亲说过一段话:“吾尚善饭,今以身先知。”

意思是,母亲对徐霞客说:“你看我饭量很好,饭量好就表明身体还好,所以你不用担心。”

母子俩就游了宜兴周边的一些景观,成为一段佳话。遗憾的是,他的母亲在80寿辰的第二年,便去世了朝碧海,而暮苍梧

在徐母走后,为母亲守孝三年之后,徐霞客又重新出发了,开启了他人生最后阶段的万里遐征。

徐霞客晚年的万里遐征,实际上是他的一个夙愿,此时,徐霞客已经年过50,从家乡出发一直到云南。

万里遐征,让他攀上了他一生的高峰。不过,万里遐征,其实是一次非常悲壮的旅程。

当时徐霞客身患重病,两个腿都废了,好多人都跟他讲,说你回家吧,不要再走下去了。

这时候徐霞客说:“何处不可埋吾骨。”

哪个地方不能埋下我这把老骨头啊!

就是因为徐霞客一生坚守自己的志向,才有了今天的《徐霞客游记》。

“朝碧海,而暮苍梧。”

这一年,徐霞客51岁,他决定了,开始他人生中最长、最精彩的一次游历。

徐霞客这一路上收获颇丰,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很多人对徐霞客修撰山水游记寄予厚望,纷纷将家藏的珍本,托付于他。

其中包括,张宗琏所著的《南城续记》,后世子孙已经珍藏了200余年。还有曹能始的《名胜志》三册、《云南志》四册,都极为珍贵。

但是,没有料到,徐霞客与这些善本古籍,竟然遭遇了一场飞来横祸。

在湘江江畔,徐霞客遇到强盗,劫后余生。

但是那些珍贵的善本古籍,还有徐霞客的部分游记被损毁。

明朝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在湖南永州,徐霞客与随从徐安,终于登上了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这一次,徐霞客终于实现了,小的时候在父亲面前立下的志向:“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为此,他整整行走了30年。

在徐霞客晚年的万里遐征,写下了22篇游记,占整部《徐霞客游记》的大约3/4。

在万里遐征里,徐霞客对所到各地的地质地貌、风俗人情等等进行了详细的、丰富的、准确的描述和记载。

尤其是对中国南方、西南地区广大的沿路地貌的考察和记录,比欧洲早了130多年。这段经历是他人生当中旅程时间最长、成果也最为丰富的一次。溯源长江

在登上了苍梧山之后,徐霞客还剩最后一个心愿,就是他对母亲说过的话,要去看看长江有多长,去看看长江的源头在哪?

徐霞客继续西行,完成了此生最重要的一个心愿——溯源长江。

探寻长江的源头,是中国历代地理学家的梦想。

今天,我们在前人的足迹上更进一步,确定了长江的长度为6,300公里,超越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第三大河流。

而300多年前,徐霞客就不远万里,寻找长江的源头。

要知道,在1976年8月25日,在青海省唐古拉山脉,找到长江的源头了的时候,工作人员还跋涉了2,000多里路,风餐露宿了近两个月。

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的徐霞客有多么的艰难。

1638年,明朝崇祯十一年,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徐霞客来到了金沙江。

此次西行万里,他走了两年,确定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

修正了《尚书·禹贡》里记载“岷山导江”的说法,“岷山导江”这个说法,说的是大禹,到岷山去疏导长江。从此,后人就误解了,以为岷山就是长江的源头。

徐霞客敢于纠正前人的错误,经过实地考察,在《溯江纪源》中,将金沙江论定为长江的正源。

他的一生中,正是在不断地走入山水之中,考察江河源流之中,不断地纠正旧书当中的很多错误。

他在《溯江纪源》中写下:“故不叹江源,不知其大意;何不以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这番气概在后世让无数人钦佩。

华夏山水,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正所谓“高山如父,江河如母”,怎能不由衷的热爱!找到了长江的源头,在一定意义上,就找到了滋养我们中华文明的最主要的源头之一。

300多年前,他仅凭双脚行走,双眼观测,就做出了如此正确的判断。突破了古典地理学的束缚,具有重大意义。

终于,他找到了长江的正源,完成了对母亲的承诺。

没想到的是,此时,徐霞客的腿疾再次发作,这里却成了他万里遐征的最后一站。

当时,徐霞客的风痛已经病入骨髓,恐难痊愈。大夫告诉他双脚可以保住,走路是再无指望了,如果不好好休养,性命也堪忧。

遗憾的是,虽然他找到了长江的源头,但是徐霞客最终也没有达到长江的源头,喝上一口长江源头的水。无奈,最终,他不得不在云南土司的帮助下,回到了江阴老家。

虽然,这一片锦绣山海,实在让他难以割舍。徐霞客的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徐霞客的诗中写道:“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

表明了他以足为誓,丈量名山大川的决心。

徐霞客在我的心目中应该是一个为了人生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奋斗者。

他探寻长江源头的过程,就像今天的你我追梦的过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但徐霞客教会了我们,要敢于追梦。

他“边走边记”壮丽的一生,完成了他的梦,铸就了《徐霞客游记》。

在他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他的母亲,一位充满智慧的传统女性,带给了他无比的力量。

公元1641年,明朝崇祯十四年,是徐霞客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一生踏遍华夏高山大川,但晚年却患上了严重的足疾,双脚俱废。

然而,这时候,他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自己的游记尚未成书。

最终,他把书稿托付给自己多年的好友季梦良之后,于当年3月在家中离开人世。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这是徐霞客毕生的志向,是一种纵横于天地之间,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理想与豪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