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在我国民间又被称为七月半。
南宋文学家、官员、诗人杨万里在其《新凉感兴》中曰:“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中元节时,处暑已过,天气渐渐凉爽,早晚甚至需要添加衣服。荷花开得还好,可也是“荷花还怯秋风煞”的季节了。
西湖每年的中元节会卖荷花荷叶,这大概从很早之前就兴起了。
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的查慎行,在《酹江月-京城中元》中也提及到卖荷花荷叶一事:“卖过荷花,一番夜市,又卖青荷叶。”
不过,这里的“京城”,应该是指北京的了。
而在去年的中元节之夜,他正泛舟西湖之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放河灯:“回忆昨岁今宵,故人相唤,并放西湖楫。”
中元节也是一个“缅怀先祖,珍惜当下”的日子,民间有祭祖、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习俗,有的地方干脆就将这天叫作鬼节,还要给孤魂野鬼烧纸钱。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即成容若)在中元节放荷(河)灯,是为了悼念相伴三年的妻子卢氏。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在中元节这一天,纳兰独自到河边放荷灯,伤心不已,自比荀恽。
荀恽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他的妻子病逝后,他整日“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馀亦死”,年仅二十九岁。
诗中所说的“秋擎”,即是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与纳兰性德同时代的女词人顾太清,她作的“望月婆罗门引——中元步月”一词越发凄美,拉掉哪句都觉得可惜:“海棠花底,乱蛩啼遍小阑干。月阴云净天宽。立尽梧桐影里,深草露华寒。听哀音几处,痛哭中元。
蒿灯细然。荡万点、小金丸。看到香消火灭,过眼浮烟。秋风庭院,破尘梦、清磬一声圆。南窗下、剪烛更阑。”
这样的中元节,幽怨惆怅得实在可以,看来顾太清的“满洲女词人之冠”这荣誉是名副其实的,她确实是“男中之成容若,女中之太清春”。
中元节是追思的一天,人们大多沉浸在对逝去亲人的沉痛哀悼怀念中。
清代词人苏穆的《满庭芳-中元感赋》最是令人伤感:“几日新秋,西风向晚,又吹新月团圆。
画楼人静,衣袖觉轻寒。漫道萦帘细雨,良宵也、别样辛酸。平池上,流萤露草,何处接荒原。凭栏。看弱柳,丝丝都是,飞絮芳年。奈纤影而今,不到莺边。此际魂销灞岸,归期早、尚隔霜天。伤心处,一声梧叶,和露坠窗前。”
明末清初散文集、大诗人王猷定的《中元前一夕泊石门闻岸上作浮屠事法然有感》叫人肝肠寸断:“石门陌巷柳青青,旧日饶声此夜听。枕上有魂招不得,秋风肠断语儿亭。”
晚清官员、诗人陈曾寿在中元节晚上登海上最高楼看月,也是看了个寂寞惆怅:“弹指虚空不夜城,市烟海气漫纵横。更无灯火阑珊处,却与何人共月明。”
中元节,真是一个叫人既想过又难过的节日。
附注:根据国务院令,从2008年1月1日起,除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也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