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高达15米,火苗能被风吹灭:奇葩的索米冲锋枪下挂喷火器

晓枪 2024-09-23 14:20:41

在1941-44年的继续战争期间,芬兰国防军主要使用了从意大利采购的Mod.35火焰喷射器(芬兰命名为m/40)……

△ 意大利Mod.35火焰喷射器。

△1941年7月,芬军在马尔卡拉用m/40火焰喷射器对付碉堡。

还有就是从苏军那里缴获的ROKS-2火焰喷射器(芬兰命名为m/41-R)。为了防止喷火兵在战场上太过显眼而被敌人“集火”,ROKS-2的燃料罐长得像背包、喷枪长得像普通的步枪。因此,ROKS-2不论是看起来还是用起来,都和步枪差不多。

△ 芬兰圣米歇尔步兵博物馆展出的苏联ROKS-2火焰喷射器,它的喷枪和步枪非常相似。

△ 芬军在演练中使用缴获的m/41-R火焰喷射器。

然而,这种单兵火焰喷射器往往只能将燃料喷出几十米远。在抵近目标之前,喷火兵需要驮着笨重的燃料罐行动,比别人走得慢不说,与众不同的外形还很容易招来敌人的注意。更致命的是,喷火兵在燃料射程之外毫无自卫能力,只能依靠战友来保护。

为了提升喷火兵的自保能力,芬兰第一步兵团的库西宁(Kuusinen)中士在1944年提出了一种脑洞大开的方案——把火焰喷射器安装在冲锋枪的枪管下面,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在操作喷火器的同时,喷火兵还有一支随时可以操作的冲锋枪,远距离用冲锋枪射击,近距离用喷火器烧烤,还可以“双管齐下”,把敌人打成烤焦的筛子。

1944年4月4日,库西宁到圣米歇尔的芬兰武装部队总部展示了火焰喷射器的原型。上级的态度比较乐观,支持库西宁继续改进下去。最终,这种火焰喷射器(的喷枪)通过夹具安装在了索米kp/31冲锋枪的套筒下方,被命名为m/44。由于常规的皮革背带不耐热、有着火的可能,安装了m/44火焰喷射器的索米冲锋枪需要使用阻燃材料制成的背带。

△ 库西宁发明的m/44下挂式火焰喷射器,安装在一支索米kp/31(sjr)冲锋枪的套筒下方。

△ 芬兰军事博物馆展出的m/44下挂式火焰喷射器,喷枪通过夹具固定在索米冲锋枪的套筒下方。

在理想状态下,燃料罐中的燃料足以支持它进行50~70次短点射或40~60秒的持续喷射。然而,它的射程撑死只有15米左右,只适合在战壕中“贴脸开大”使用(二战期间,芬军很少有城市巷战的经历,因此这类战斗情况没有被考虑进去)。

△ 芬兰士兵在桑塔哈米纳岛测试m/44下挂式火焰喷射器,可见它的射程非常有限。

在测试中,用于提供压力的氮气瓶一直在漏气,对性能产生了一定影响,战斗装备部认为这是材料的质量太差导致的。此外,只有第35工兵营对送来的 m/44 火焰喷射器进行了实战测试:1944年8月16日,一名士官和六名士兵组成的突击队装备了3具m/44,并在夜幕的掩护下袭击了苏军的战壕。

这场小规模战斗的效果并不乐观。或许是为了缩小体积,m/44用不了常规火焰喷射器的电打火或空包弹打火,只能使用冷点火装置,而燃料阀门也不会完全关紧,因此在喷口会留有一小股火焰。芬军认为,正是喷口的火焰让突击队提前被苏军发现了。此外,在有风的条件下,它也会出现点不着火(被风吹灭)的问题。

然而,由于继续战争在1944年9月就结束了,芬兰急于和苏联议和,m/44火焰喷射器没能再次派上用场。

1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