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垕?朱载坖?朱载塈?明帝最无存在感的穆宗到底叫什么名字?

吕布省愚 2024-03-03 17:42:35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 1900 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6 分钟)

朋友,您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未解之谜,有兴趣了解么?

没错,您或许猜到了,咱们今天就要来解决这样一个历史的迷案,其实随着大量文献资劳的开放,这个迷案本身早已不是不可触碰的谜题,但是所谓迷案背后的客观事实,却发人深省。

想必不少历史爱好者,最先接触到的明穆宗隆庆皇帝的名字应该是“朱载垕”吧?但是突然有一天,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资料解读,告诉我们几百年来把别人名字记错了,他不叫“朱载垕”,他应该叫“朱载坖”。

历史真相也许最终就在这些物象中

这里面到底镶嵌了何等的历史原因呢?让我们拨开这并不深重的迷雾,去探寻一番其内在的原因。“读史知今世,来者犹可追。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回到省愚杂谈,准备好了吗?今天的故事,即将开讲。

·武纬子与朱国祯的错误

几年前,我们在《省愚说明帝-明穆宗朱载坖》章节中,曾经用简短且富有总结意味的话语概括过穆宗皇帝的一生。其实,他比传说中那个不问世间大事仅仅是倾心于床帏之欢的形象比起来要好很多。“隆庆开关”与“隆庆新政”皆是所谓“隆万大改革”的重要基础。也亏得是万历帝后来怠政了,否则张居正辅政时期的吏治真在历史上有得一拼。

不过以上这段内容,并非是今日文章之要点,简述这个背景,省愚认为明穆宗本身的影响力不应该让其同时代或者稍晚时期的人误记他的名讳。然而事实上却是,与穆宗同时代的武纬子以及稍晚几十年的朱国祯,都先后误记其名讳,并且创造出了两个很奇怪的名字。

历史或许并非雍容华贵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穆宗的名字为“载”字辈,第三个字五行属土。与穆宗同时期的武纬子,将其名字误记为“朱载塈”;天启朝曾官至内阁首辅的朱国祯,更是破天荒的创造出一个名讳为“朱载垕”。

也就是这个“朱载垕”,被后来清修明史时使用,导致其误记几百年。其实,在明朝那样的取名体系下,出现重名现象极多。明朝还真有过一个朱载垕,他是谁呢?他也即是明朝衡王支系的第二代齐东王,史称齐东安和王朱载垕。如果穆宗皇帝真的也叫朱载垕,那么这位齐东王就必须更名以保证与皇帝避开名讳。

事实上,齐东安和王并未改名,所以穆宗根本也不可能叫朱载垕。

·可靠历史文献为其正名

那么穆宗皇帝后来被史学界确认的名字“朱载坖”又是如何从史料中被隐秘的角落给生化出的呢?

其实,明朝时期很多史料都实际记录了穆宗的名讳,却匪夷所思地被后来清修明史给集体忽略

趣说历史,写尽沧桑

《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第四子名载圳。上亲告太庙。

《皇明诏令》卷二十一《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诏》记录:立朕元子载为皇太子,分封第二子载坖为裕王,第三子载圳为景王。此处需要说明一下,朱载坖实际为世宗第三子,世宗长子朱载基早夭,所以后面伦序之时,便从世宗次子朱载壡开始伦序。关于世宗次子的名字,有作“载”,也有作“载壡”,其实都是一样的写法,无非就是“土”往何处放。

《弇山堂别集》万历十八年金陵刻本记录:穆宗庄皇帝讳载坖。

《名山藏》卷二十九《典谟记》记录:穆宗皇帝御讳载坖,世宗皇帝第三子也。

《罪惟录》卷十二记录:嘉靖十六年丁酉春正月,皇第三子生,名载坖。

而记录最为详实的是《国朝献征录》所载《陈以勤墓志铭》曾从侧面描写了穆宗皇帝得名的由来为:乃生而命名,从元从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

·记录错误的背后原因思考

所以,这个问题也就很简单了,以上这么多详实的史料,为何几百年来人们都要依照清修明史中借用的朱国祯的观点,错误引用“朱载垕”一名呢?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当代学者们深思。首先,错误引用的首当其冲是朱国祯在明朝末年时候的误记;再者,错误的传播当然有赖于清修明史的推波助澜。如果此处要展开说,那么在清修明史中,很多让人难以置信的内容最终可能都会被推上受质疑的台面上。

多读书还是有好处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穆宗皇帝在位时间实际上也就五年多一点,虽说任内其实颇有建树,为后来短暂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启是着实起到了正向作用。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史书是谁书写的?当然是文人在书写,很显然,五年多的时候,并未让文人们更多体会到穆宗的存在,进而在后面的文化传播上,穆宗的形象变得过于没有存在感。加之穆宗的父亲世宗以及儿子神宗,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可谓是奇葩的存在,越发将穆宗的存在感深埋在了历史真相的字里行间中。所以,一位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皇帝,人们居然把他的名字记错了几百年,这似乎也能够想象其中的理由了。

以上便是在下,对于明穆宗隆庆皇帝名讳记录错误的考究,走过路过,切莫错过,朋友过目,还请多指正。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