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精神要和利益挂钩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6-29 05:53:07

文 / 子玉

决定一个王朝命运的因素有很多,经济、政治、地理都是关键“参数”,但在这些显性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是否具备尚武精神,且尚武精神必须要和经济挂钩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落后于关东六国,但秦国之所以能以弱势地位和诸侯竞争,原因就是秦国地处西陲,和戎狄杂处,戎狄的尚武精神也成为秦人基因的一部分。

这就是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就像现在的城市,如果你身处杭州这样的城市,想不被电商影响都难。同理,秦国在穆公时兼并了西戎,西戎的文化也成为秦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殊基因,影响左右着当地人的命运前途。汉朝初年,使者陆贾在见到赵佗时看到对方一副蛮人的装备,原因就在这里,赵佗被越人文化同化了。就拿上大学这事来说,个人觉得应该先选城市,再选大学和专业,因为环境会在无形中重塑一个人,文化与知识对一个人更重要。

秦人的尚武精神使其在与当时的天下劲卒魏武卒对战时也毫不怯场,维护了秦国的独立完整。

孝公利用商鞅进行变法之后,秦人的尚武基因进一步被优化,迅速就成为了六国口中的“虎狼之师”。在大家的认知中,秦军打胜仗是理所当然的,打败仗则不符合逻辑。

人还是同样的人,为什么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就能实现脱胎换骨,一个是秦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富裕使秦军无后勤之忧,可以利用强大的经济优势耗死对方,比如长平之战。同时,郡县制的制度优势也保证了秦君对秦国资源的高效调动。

最主要的还是,商鞅设计了“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将秦军的前途、财富、社会地位都和战场上的表现挂钩。在经济和权力的刺激下,秦军的武力基因就被发挥到极限。为什么说“秦人闻战则喜”,原因就在这里。

实事求是地说,秦君的眼里是天下,但这和普通的士兵并没有多大关系,秦军不在乎什么宏大的东西,在乎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住什么质量的房子、娶什么样的老婆、能做什么级别的官。

上层关注的是宏观理想,基层关心的则是具体的柴米油盐。在战国人口流动性极大的特殊环境下,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什么张仪、蔡泽、李斯等人给秦国效力没有任何负面舆论,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商鞅可谓是精准地抓住了人性的核心,用最基本的利益来刺激秦军将其武力潜能发挥到极致。史书记载,当秦军在前线立功之后,与其战功相对应的待遇就会在后方迅速被落实到位,根本不用秦军回到家再申请。这种高效率的奖惩机制使秦人将家族命运完全寄托在了从军的儿孙身上,秦军能不奋勇杀敌?

在秦军眼里,六国将士就是他们的荣华富贵。必须使尽全力将其拿下。

也就是说,秦人的尚武精神和商鞅设计的“二十等军功爵”才是秦军成为“虎狼之师”的重要原因。

最终,虎狼秦军成就了大秦的一统之志。

二十等军功爵成就了秦军的武勇 图源/剧照

和秦国一样,赵国基因里也有尚武精神,由于和边境的游牧部族常年作战,所以赵军的战斗力也始终在线。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进一步将相关利益向代地的边军倾斜,使边军在利益的刺激下战斗力更强。

李牧的边军为什么是赵军的精锐,就是因为,当地的赋税都用来供养边军,赵国的边将享有充分的政权、军权、财权。

和秦军一样,赵军的武勇也是被尚武精神和利益所激发出来的。

但赵军的战斗力还是不如秦军,一个是因为赵国国力不如秦国,最重要的还是,商鞅的“二十等军功爵”覆盖面广,照顾到每一个秦军,而赵军不仅没有秦军那样明细的制度,且只覆盖了边军,所以,效果也自然就很有限。

等于说,秦军和赵军战斗力的区别完全是由赏罚机制的强弱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燕人、齐人也具备尚武精神,但为什么战斗力很有限,一个是因为国力的限制,最重要的还是赏罚机制没有落地。

司马迁记载说齐人勇于私斗,但在战场上却很怂,原因就是其尚武精神并没有和利益挂钩。

同样,刘邦的汉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悍也是因为和利益的深度绑定。韩信在汉中申军法时,完整继承了秦军的各项制度,包括“二十等军功爵”制。

汉军在前往汉中时,不断出现逃离现象,原因就是大家看不到未来,享受不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在军功爵制度的保证下,汉军的积极性都被激发了出来,大家在财富的刺激下就将武力潜能发挥到了极限。

看看司马迁对汉军诸将的记载,谁斩首多少级,多少次“先登”、“陷阵”,俘虏了对方什么级别的官员,都记载得是清清楚楚。

很有可能,在韩信的加工下,汉军的军功爵制度比秦军当年的还要详细、高效。具体表现就是,后来的卫青在班师的途中,汉武帝就迫不及待地给卫青送去了大将军印,这一个细节就能让汉军将士相信朝廷落实军功爵制度的高效。所以,就别说是汉武帝对卫青的特殊感情,主要还是通过卫青的个例强化汉朝的制度优势。武帝是非常优秀的政治选手,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目的。

结果是,汉军获取了富贵,刘邦获得了江山。

汉军的武勇也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图源/剧照

汉朝建立之后,军功爵制度继续在汉军中施行,卫青和霍去病等诸将每次出塞的战功都记载得是明明白白,为什么李广是名将但却始终未能封侯,原因就是,军功积累不够,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而且,李广对自己未被封侯一事也是相当服气。

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重创匈奴的军功,打通了河西走廊,成功经营西域,除了汉朝的经济积累,集权体制的保障,最重要的还是,汉军的尚武精神和利益是互为因果的。

任何时候,员工都是被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所刺激的,人们可以没有情怀,但都有一颗发财的心。

这就是人性。

聪明的人都是在顺应人性、利用人性做事情。为什么鲜卑贵族当年都积极跟随拓跋珪开疆拓土,因为可以发财。当魏军的利益得到保证时,北魏江山蒸蒸日上,当其利益不能落地时,则是灾难,六镇起义就是因为鲜卑贵族的待遇被严重下调。

这一点,宇文泰是绝对的高手。在打造了关陇集团的军事共同体之后,宇文泰和诸将共享权力、富贵,直接将西魏的前途命运和集体绑定。关陇诸将在战场上拼杀,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为家族的前途拼命。比秦汉的军功爵制度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深挖人性的潜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关陇诸将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打工。

宇文泰是在军事领域最早实施“股份制”的政客。

为什么关陇集团能够爆发出相当强悍的战斗力,灭北齐,兼并南陈混一天下,原因就在这里,战场上的军功能够打通他们出将入相的通道。

往前追溯,三国时期的吴国也是和诸将共享利益。淮泗勋贵不仅有自己的私兵,而且还有吴主赐给他们的土地,且这些东西都能够世袭。在家族命运和东吴政权深度绑定的情况下,吴国诸将肯定会为孙权卖命。

任何时候,利益都是团结众人的“神器”。许多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不努力工作,请问你有汉军那样详细的赏罚制度,还是给了员工股份?

利益没给到位,就别总是抱怨。

之后的历史,凡是武德充沛的王朝都是因为其在具备尚武精神的同时,用利益捆绑军事精英。金军之所以战斗力彪悍,连续灭辽、灭宋,就是因为阿骨打及时出台了猛安谋克的制度,将女真贵族、契丹贵族、汉人降将用利益进行捆绑,才换来了这些人在战场上的超常发挥。

女真人本来就具备尚武精神,在崛起之时也极具朝气,在利益的刺激下,他们自然会将其武力潜能发挥到极限,成为敌方的灾难。

为什么金国在灭辽、灭宋的过程中攫取了巨量财富,但在入主中原不久之后就爆发了财政危机,原因就是,金国内部的赏赐制度,皇帝将大部分财富和猛安谋克进行了分享。

而金国之所以如此做,一是因为金国此时还受部落制传统的影响,皇帝不得不和女真贵族分享财富,更重要的是,皇帝要以财富换取猛安谋克的支持,让他们继续在战场上发挥其武勇的本性。

金军的赏赐非常丰厚 图源/剧照

后来的元朝也是如此,巨额的赏赐造成在忽必烈之后,元朝就出现了巨大的财政亏空。原因就是,皇帝要用财富换取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军事精英的支持,让他们继续保持对外开拓的活力。

当然,和金国一样,蒙古也做了千户制度的设计来保证其基本盘的利益,为什么科举制度在元朝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就是因为,蒙古贵族垄断了优质资源,怯薛群体就是元朝官吏的后备队。

很明显,元朝就是想以利益换取蒙古贵族对政权的支持,保证蒙古的武力基因始终在线。

清朝的八旗制度本质上也和猛安谋克、千户制度一样,都是为了保证军人群体的利益,让他们始终作为保卫王朝和开拓的主力。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财富保证了贵族阶层对王朝的忠诚度,但在承平时代也使军人群体的武勇基因迅速退化,最终腐化到“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的恐怖地步。

当猛安谋克和八旗彻底退化之后,金国和清朝的国运也就到头了。唯一的区别是,清朝利用汉人精英办的地方团练又残喘了几十年而已。

总之,凡是武德充沛的王朝都具备尚武精神,并且用利益将军事精英捆绑,以保证王朝的武力始终在线。

实事求是地说,从五代乱世中进化成型的大宋,最初也是武德充沛,但赵匡胤兄弟为了保证皇权的安全却以削藩和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人为将宋军的尚武基因进行阉割,结果导致宋朝在应对边疆问题时始终不举,最终遭遇了靖康之难。

一个人人都耻于当兵的王朝,怎么会有前途可言。

宋朝的悲剧从赵匡胤兄弟贬抑军人群体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3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