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2018年春晚舞台上,61岁的冯巩表演的那场《我爱诗词》?那个"我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你死啦"的标志性开场白,谁曾料到它竟然变成了冯巩在春晚舞台上的告别演出。
时光流逝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一瞬间,冯巩已经65岁了。他曾经在春晚的舞台上生龙活虎、妙语连珠,但现在他已经两鬓斑白,眼角的皱纹也逐渐增多。
实际上,他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江湖”。他从电视荧屏转战到网络平台,与他的徒弟们一起拍摄短片,记录生活点滴。他如今的风貌的确和他在春晚舞台上的风光相去甚远。
他在最后一次春节晚会的采访中,曾经说道:"这个舞台需要给年轻人,我们这一代应该是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空间。"
这位著名艺术家在33年的春晚生涯中,能够轻松放弃这份职业,背后既有对年轻一代的谦让,也有对家人的愧疚。要知道,每年的春晚演出都需要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排练和彩排,不少除夕夜都是在排练和彩排中度过的。
在他终于决心告别这个舞台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患有老年痴呆,有时候甚至认不出自己引以为豪的儿子。
现在的综艺节目中,一些小鲜肉动不动就喊累,擦破点皮就涕泪涟涟。再对比一下冯巩这一辈的艺人,他们何时喊过苦,何时叫过累?这不只是简单的"失落感",而是一种豁达的抉择,是一种难得的胸襟和气度。
如今的冯巩虽然不再活跃在主流舞台上,但并未“落寞”。相反,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陪伴观众的生活。
他在网络平台上保持了那份独有的幽默感,虽然少了舞台艺术的光鲜,但增加了生活的从容自若。
在流量为王、热度至上的娱乐圈里,像冯巩这样追求艺术真谛、稳扎稳打的老艺术家已经越来越稀少。他的"淡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选择,更是整个娱乐圈的一种损失。
这何来的"落寞",这分明是时代的悲哀啊。
这位相声界的"常青树"没有一直站在聚光灯下,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优雅转身,他的风度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并非如此。
能达到这种境界,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要谈论冯巩的春晚生涯,不得不从1986年开始。那年,他和搭档刘伟合作的相声《虎年谈虎》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充满智慧且富有幽默感的相声演员。
然而,人生的剧本总是难以预料。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的搭档刘伟选择了出国深造,投身于那个出国热的年代,不少艺人都奔向了外国的舞台,刘伟也不例外,只身前往了澳大利亚。
冯巩的新搭档选择题给了他一道难题——牛群。还记得1988年的那部《那五》电视剧吗?就是在那个时候,二人搭建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那以后,"冯巩牛群"成为了春晚舞台的标配,他们在接下来整整十二年里,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乐。
冯巩和牛群这对黄金搭档的默契配合就像一首完美的二重奏。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还共同合作出演了电影《没事偷着乐》。
这部电影最终赢得了金鹰奖最佳影片。
让人意外的是,这对被称为天作之合的搭档,最终也选择分道扬镳。牛群选择了帮助贫困地区建设,奔赴崭新的旅途,去做了扶贫县长,努力为那里的乡亲父老修路架桥。
虽然冯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尝试自己编写、导演和表演。他的作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和《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展现出了"冯氏幽默"的独特魅力。
他的天津幽默风趣,既贴近生活又显现智慧,让人在笑声中获得启发。
然而,在2004年,这位47岁的艺术家遭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险些被压垮。当时他请的一名叫张梦的保姆,仗着是他朋友家的保姆,居心叵测地威胁他,要求封口费50万元。
冯巩差一点就陷于舆论的漩涡之中。然而,他的妻子艾慧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站在了丈夫这边,坚定地信任他的为人,和他一起报警。
最终,真相得以大白。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冯巩的另一面:在这个娱乐圈里,名气越大,背负的压力越大,但他从来不在意这些事情,反而更加努力地追求艺术。
这些年以来,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无论是独立创作还是合作演出,都始终坚守着相声艺术。
回顾冯巩33年春晚的生涯,他经历了许多辉煌和波折,有欢笑也有泪水。他从不依靠绯闻炒作,也不买热搜上位,一切的成就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换来的。
在现在的娱乐圈中,如此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家真是太稀少了。
阁下怎么说他是江湖已远?我倒认为他是看透了名利场的虚华。在互联网的娱乐圈里,又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真心实意地为艺术付出,真心实意地为观众奉献?最后选择全身而退,并非因为江湖已老,而是内心有着千千结奈何?。
这便是冯巩——一位致力于用33年坚守阐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家。在这个热衷于流量的时代,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并不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沉淀。
关于冯巩的出身,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故事。他的曾祖父是民国时期的代理总统冯国璋,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显赫门第。他的父母冯海岗和刘益素都是辅仁大学的高材生,母亲更是出身于汀流河畔富甲一方的刘家。
人生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
而冯巩出生时,家里的光环已经渐行渐远。他没有像祖辈那样,反而因为这个特立独行的家庭背景,在年少时深受他人异样的眼光。
但你别说,这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不抱怨,不叫苦,总是乐呵呵的样子。
16岁那年,冯巩被相声大师马季发现,这位当时已经名声振聋发聩的相声泰斗当即收冯巩为徒,那时就能看出他的天赋与才华。
因为那特殊的年代,加上家庭成分的影响,冯巩并没有因为他是马季的徒弟而迅速走红。
冯巩在1980年经历了转机,他被铁路文工团聘用,并在那里遇到了转变了他一生的贵人侯宝林、唐杰忠等相声界的大师。
这些前辈给了他宝贵的经验,让他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相声艺术。
你看看现今的娱乐圈,多数人凭借的是家庭背景关系,轻易地攀登向上。然而冯巩,尽管他的家世显赫,却愿意脚踏实地地做基层的工作。从铁路文工团到广播艺术团,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打实地走出了自己的路。
这让我们想起现在一些所谓的"顶流"小生,总是喊累叫苦的,一点儿小伤也要弄得人尽皆知。
有意思的是,即使当年冯巩家境不富裕,也从未在这方面纠结。反之,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相声研究中。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创作参考资料,只能凭借着对相声的热爱,以坚决的毅力,把自己磨砺成台柱子。
正是由于他当年从底层拼搏的经历,使得冯巩的相声作品始终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因为冯巩理解老百姓的生活,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观众真正想看、想听的是什么。
当下的娱乐圈,急切地需要具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年轻一代。然而,很多人都在寻找捷径,渴望一夜之间就声名大噪。冯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真正的艺术道路,从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历经千锤百炼,方能成就真正的大师之名。
这不就是对于他零基础开始,最后成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的最好诠释吗?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却又自愿选择从零开始,从点点滴滴中慢慢成长,最终成就非凡。
在说冯巩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生及其背后的重要女人——艾慧这个话题之前,不得不提的是拉一他一把的那个特殊时光,那就是1983年,当他和艾慧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冯巩可谓一无所有。
尽管连个像样的婚礼和婚纱礼服都没有,但是这样简陋的婚礼,却成就了一段值得一生回味的爱情故事。
记得那时候,冯巩调到了北京广播艺术团工作,你以为只要来了首都就会过上好日子?没想到,两个年轻人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真是可惜了。
也没法子,艾慧只能在公司排练厅角落搭个窝。其实艾慧出生的家庭条件算是中上了,但她从未因此而抱怨过一句。
艾慧时期是人生最难熬的时刻,因为刚好面临着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怀孕。1984年,冯巩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离开,最终没能陪伴在妻子身边,见证儿子的出生。
当他匆忙赶回家时,孩子已经出生了。看着已经十分憔悴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冯巩心中的忏悔无以言表。
但你猜艾慧怎么说?她深知丈夫对相声事业的热爱,明白丈夫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为了给这个家更美好的生活。于是,艾慧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默默地支持丈夫追求梦想。
冯巩成功走上事业的顶峰,他成为了春晚的常客,全国人民都熟悉他,称他为"开心果"。他的工作非常忙碌,常常全国各地跑场,这时,艾慧就是他的守护神。尽管已经到了老年,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去考了驾照,只为了能够随时去机场接送丈夫。
在娱乐圈中,明星夫妻因为钱或名气撕逼、闹离婚的现象屡见不鲜,三天两头就有新闻爆出。
每次在访谈节目中提到艾慧,冯巩总情不自禁动容:"得其妻,夫复求之?"这句话多么朴素、贴切地表明了他对妻子深沉的感激之情。
现在很多年轻人抱怨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和理解爱情的真谛。然而,看看冯巩和艾慧这对年迈的夫妻,我们就会明白真正的爱情并非轰轰烈烈的表白或价值连城的礼物,而在于平凡生活中的彼此陪伴,以及身处困境时的患难与共。
在这些年里,娱乐圈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冯巩和艾慧的感情却一直如初。这是否说明了一个道理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保持本心,坚守真爱,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艾慧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现了"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谛,从排练厅的一个角落走向了当下的幸福生活。
说实话,当大家听到冯巩要告别春晚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疑惑。但是,有谁会真正理解他这个决定背后的心酸与无奈呢?
冯巩的母亲已经患有老年痴呆,有时候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儿子。然而,即使面对如此困难的情况,冯巩也坚定地坚持在舞台上表演。
冯巩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他明白,母亲喜欢看他表演,只有在台上,才能让她感到自豪。我们看到的是冯巩在舞台上的风光,却不知道他台下的内心的挣扎和纠结,这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他已经连续33个春节为观众忙碌,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有33个除夕夜不能和家人团聚,不能陪伴年迈的父母,不能看着孩子成长。
他可能是心里最清楚这一段亏欠的人。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偏偏选在2018年告别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他想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
我们要知道现今的娱乐圈有多少人得拼尽全力才能爬上金字塔,生怕自己被遗忘在角落。然而冯巩却宁愿主动选择让路,这种胸襟实在令人钦佩。
他现在虽然逐渐淡出了主流舞台,但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发光发热。他在拍短视频,录制节目,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毕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这句话的人,此刻选择了以另一种形式来继续表现。
如今的娱乐圈中,有一些年轻艺人动辄喊累,稍有小伤便在全网晒。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像冯巩这样的老艺术家们,他们付出了不为人知的辛勤努力。
他们那个年代,从不喊苦,承担的责任也从不说累,只默默地把最好的献给观众。
所以,我们可以说,冯巩的"落寞",与其说是他个人的选择,不如说是整个娱乐圈的悲哀。在这个靠流量说话的时代,像他这样踏踏实实搞艺术的人屈指可数了。
在这个浮夸和浮躁频发的时代,冯巩的选择显得格外珍贵。
有人说他现在"落寞"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眼里,他的这一种"落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孤独或失落,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上的淡定和从容。
他已经历过大风大浪,洞察世事人情,所以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继续前行。
这个不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吗?在嘈杂的娱乐圈中,我们需要有人能保持冷静,守住自己的内心。冯巩以他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站在聚光灯下,更要知道在何时优雅转身。
这种选择才是我们最应该尊重的,也是对当前娱乐圈浮躁现象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