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麦一玉米是当前淮北区域内的种植模式,即麦收后种玉米,玉米收后种小麦。所以就玉米来说,亩产量的高低关乎着一家的经济收入,大家对高产措施的探索非常重视。近两个月以来,笔者对周围乡镇夏玉米高产经验进行了技术性总结,行成文字分享给各位朋友。
经验之一: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玉米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为每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这三个因素中每亩穗数占主导地位,也就是每亩播种密度在产量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亩产的重要措施,而不是无限制地增加密度。从种植户实例来看,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条件,在使用品种要求的密度范围内,种植密度增加300~500株/亩,使其达到4500~5000株/亩或更高。如果每亩增加300~500株左右,通过配套技术措施的落实,每亩可以提高玉米产量百斤左右。
经验之二:改一般品种为耐密高产品种,耐密型品种株型较为紧凑,叶片上冲,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种植密度,减少植株之间的相互遮挡。并且茎秆坚韧,根系发达,能够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保持植株的直立,不易倒伏。由于叶片的光合能力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为植株生长和籽粒发育提供足够的养分。在高密度种植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授粉和结实率,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还具有较好的耐旱、耐瘠薄等特性,能够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同时对病虫害、逆境等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降低因病虫害等因素造成的产量损失。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品种有中科玉505、东单131、中单909、科玉188、巡天1102、郑单309、豫单9953等。
经验之三,改等行种植为宽窄行种植,等行种限制了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群体的整体效益,造成光热资源的浪费。田间不同程度地出现遮光、争水、争肥,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困难,影响了玉米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最终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般根据地力使用品种特性,宽行7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6000株,或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5厘米每4400株,或株距20厘米,每亩5500株。
经验之四:改白茬(不施肥)播种为种肥一体播种,几年小麦收后直接白茬播种,认为种小麦时底肥施的足,土壤残存养方够玉米生长之用,在播种夏玉米时在不施肥整地的情况下,进行免耕播种,致使玉米出苗后生不够健壮,有些地块出现缺素现象,影响高产的形成。种、肥一体播种机问世后,在播种时每亩用20~40斤复合肥与种子同时播种,保证幼苗有充足的养分,幼苗出苗后生长茂盛且健壮,为壮杆长大穗打好基础。
经验之五:改夏玉米不追肥为喇叭口期追肥,上面已经说过夏玉米多数种植户认为,小麦残存养分足够玉米使用。一般不施肥,玉米产量在800~1000斤之间,部分户进行了施肥,产量提高1300斤左右,高的达到1500斤以上,通过算帐对比,当前普遍采用种肥加追肥的方法,取得了高产。一般在喇叭口期追尿素25斤或复合肥30斤。
总之这几年在夏玉米种植上,种植户摸索到以上几点经高产验,最突出的就在增加密度的基础上,采用耐密品种、宽窄行种植及科学施肥的措施,使亩产达到高产行列,正在向超高产行列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