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今天来写写《星际穿越》吧,毕竟自从《流浪地球2》上映过后,网上一直有拿这两部电影比较的人,每次都吵得不可开交,而每次我们提到科幻片,你又会发现一定有网友跳出来说:最爱《得际穿越》,那才是永恒的科幻神作。
这里就不比较《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2》了,那么《星际穿越》是否是真的科幻神作呢?
我的答案是,《星际穿越》在科幻电影史和电影导演诺兰在世界导演史的地位一样,你不能说诺兰不是大导演,但比较遗憾的是电影基础理论在2000年前后差不多就挖掘殆尽,诺兰和前辈斯皮尔伯格一样,最大成就在用于鲜明的作者风格的商业电影而已。
诺兰的电影是最受普通观众,影迷和普通观众喜欢的那种电影,因为和纯粹爆米花相比,他的电影无论是风格还是表达都要精深得多(不那么爆米花),和真正的艺术片相比,又没有那么晦涩难懂,大概就是既能让你装得有逼格,又能很好的流通。
但如果从世界导演史角度,你会发现斯皮尔伯格都在中游,诺兰都很难上榜。
可能有人不懂这个意思,其实诺兰走的是斯皮尔伯格的道路,就是依托于好莱坞成熟电影工业,然后拍摄各种题材风格的商业类型片(很少重复自己,下限也有保证),但单独以科幻片而言,斯皮尔伯格有《人工智能》《第三类接触》《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以及《世界大战》《少数派报告》《头号玩家》。
而同时代还有个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他的科幻片有《异形1》《银翼杀手》《火星救援》。
就我个人了解来看,我个人觉得《星际穿越》在科幻史地位相同的是《少数派报告》,与同期的《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头号玩家》都差不多,只是侧重方向不同,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没有网友吹的那么神。
爱,穿越黑洞?《星际穿越》在科幻上没啥问题我们现在谈到《星际穿越》这部电影,一面是网友把它捧成永恒神作,一面是嘲讽它虽然好,但其实并不硬,比如经常提到的男主角穿越黑洞,因为爱。
这个在电影里其实并不是问题,库珀为何肉身入黑洞没事?
电影里卡冈图雅是超大质量黑洞,根据黑洞事件视界半径与黑洞质量正比的关系,黑洞质量越大,引力梯度越平缓,物质垂直掉入足够大的黑洞视界是不会被意大利面条化的,在“超正立方体空间”存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这个超正立方体空间何以存在? 现有理论下奇点的性质:在黑洞中物质无论向什么方向运动,最终都会于未来抵达奇点。卡冈图雅的奇点是“库珀的观测”,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巨量物质掉入无限小的点”,且按现有理论,“巨量物质掉入无限小的点”也是一个发生于黑洞内部未来的事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实体。
如果非要把奇点定性为“有质量的无限小点”,玩梗来讲就是:如果你问我奇点到底形没形成,我只能说“如成”。黑洞内的事件/奇点是否发生,这就牵涉到薛定谔的猫了。由于事件视界的阻挡,黑洞内的事件/奇点无法被外界观测,于是其是否发生,对于身处外界的我们就是叠加态。
但是卡冈图雅的事件/奇点却有库珀的观测介入,于是它的坍缩态/注定也就会发生。但是在这个“注定”之前,卡冈图雅有大量的操作空间,既然奇点“如成”,那么我在它成之前搞一个超正立方体空间不过分吧(高维人类如是说)。
为什么奇点会是“库珀的观测”。 超正立方体空间确实坍缩了,那么库珀到底观测了什么?观测并不是什么“看一眼就会爆炸”,而是“赋予不确定的东西以确定性”的过程,库珀无法理解正在发生的事件全貌,所以它不会坍缩,他完成的观测是针对高维人类的观测。
超正立方体空间的坍缩,是库珀在TARS问“到底谁弄出了这个空间”,他回答“us”的时候发生的。当他真正意义上观测到了高维人类时,自己目前经历的一切事件,乃至人类飞升至高维宇宙,都成为了坍缩态/注定。 “万一库珀摆烂撂挑子”这种假设也就有答案了,一旦这个事件/奇点不发生,那么卡冈图雅就不会存在。
你看,人类意志真的可以超越时空不是吗?
通过爱因斯坦,牛顿,霍金等理论,早在1980年的时候人类,已经模拟出了黑洞的数学模型和物理理论基础,结果是和19年的观测结果差不多。人类现在只观察到大质量黑洞,中等质量黑洞是通过引力扰动推测的,并不确定,更不要说一个原子大小地球质量的小型黑洞。
学术界确有推测超越光速可以逆转时间,但是并不靠谱,唯一推断超越光速的是宇宙膨胀速度,且是基于宇宙背景辐射,红移现象等推测出来如今最靠谱的宇宙基础模型,并不一定正确,但是比空头猜想要靠谱的多。
虫洞更多的是人类想象,现如今因为从宇宙高能射线中观察,也没发现如此集中的能量可以创造出类似虫洞的引力模型,人类飞船在接近黑洞的时候可能就被黑洞抛洒的大量辐射击碎,特别是银河系中心这种大质量黑洞。
“流量地球计划”其实比穿越黑洞更不科幻,行星发动机根本不可能造出来,这是物理学限制,真有那个发动机,还没把地球推走就先板块漂移了,而且大刘的小说很多都有物理学上的漏洞。比如《三体1》里面的质子,二维展开后在变成三维是储存不了任何信息的,二维展开不知道能不能储存信息,但三维质子储存不了,这是物理学定律。
更别说跟三体人实时通讯了,量子纠缠也没办法传递信息,因为信息的质量不为零。
同时流浪地球危险性很高,因为当今的韦伯,巡天,天眼,哈勃,r600,都观察不到至暗星球,而通过冥王星天王星的轨道扰动计算,科学家推测8大行星之外还有数颗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就如今的太阳系模型利用引力弹弓风险很高。
天文,物理,数学是相互印证发展的,如今公认的宇宙基础模型是最多科学家认同的,如果不是爱因斯坦级别的最好还是不要我觉得,科学家的脑洞比一般人的更大,而世界各大官方天文研究机构也在基于现有宇宙模型研究的,并且也在寻找有没有更多证据的宇宙其它模型基础。
《星际穿越》确实好看?但在太空科幻里,它确实地位尴尬我以为拍得已经很浅显易懂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看不明白,为什么能肉身进黑洞,因为是未来人类给他铺路啊,不然做个空间干嘛?为什么放个虫洞让他过去?又为什么说是爱拯救了人类,男主都说了“因为那是我给她的东西”,引力可以跨越时间传递信息,但是需要女儿对父亲的爱才会去拿起表,才能知道里面包含的信息。
这个光有引力是不够的,剧里说了引力混乱50年前就出现了,一直没人能破解。
至于又为什么会选择墨菲,由于未来人类已经能干涉过去和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为了遵从历史,二是墨菲是所有选择里的最优解,其他人会失败。
最后库珀提的爱能穿越时间和空间,不是靠这个爱来传递消息,而是认为因为女儿爱他,所以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留着他送的那块手表。 传递消息不是靠爱,而是那块表好么。 剧情中,安妮海瑟薇想优先去自己恋人的星球也是因为爱,但被当初的库珀认为是感情用事。 实际上从最终的结果往前看,又何尝不能理解为正是因为他俩是恋人,所以不会出现想马特达蒙那样为了生存而坑人的情况。 电影中只是在探讨一种可能,况且爱这个字眼只是用来破题的,科幻到底硬不硬,还得看其他方面。
《星际穿越》更像是一部五边形电影,除了科幻星际题材之外,融入了很多让大众普适的内容(父女亲情、人际关系、感性导向、宗教、愿景等等),抛开诸如所谓的专业观众,大多数观影群众都能轻易理解内容并产生共鸣,甚至是很多人对星际题材电影的启蒙,是商业上非常非常成功的科幻电影了。
我为什么觉得和这电影最相似的是斯皮尔伯格的《少数派报告》,因为完全是一样的模式。
未来自动驾驶洛杉矶的科幻背景(太空奇观),一个穿越时空拯救人类,一个西方宗教先知预测犯罪,《星际穿越》最后父亲把信息传递给女儿,《少数派》男主角兜兜转转发现自己是凶手又拯救自己,只是少数派没有那么受观众喜欢。
说到硬核,这部片子可能达不到深度科幻迷们的预期,即使请了物理学诺奖顾问,但商业电影毕竟是一门投资,做得太硬核小众并算不上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如果真的想要从影视作品中学习严谨的科学知识的为何不去观看科研纪录片呢。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其实纪录片很多也都是推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