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起浮晒太阳不咬钩?换饵、换漂都不是好办法,别瞎折腾

老谢钓鱼啊 2024-12-28 00:44:16

冬天的时候钓鱼,晴天浑身都有劲,晚上也可以多钓一点。

但是这冬天晴天晒着太阳的时候,鱼不仅不咬钩,甚至有的时候不咬钩的程度连漂都看不见。

也就是晴天的时候,鱼会上浮,然后见人就变得不咬钩,这是什么道理呢?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不是看别人钓鱼都那么简单吗?

白天的时候鱼不上浮,你所说的换漂换饵都没用,鱼上下浮游动的时候不是根本就没咬钩吗?

那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难道说换个地方去打窝?

冬天晴天,鱼起浮晒太阳。

因为会经常钓鱼的人可能你都发现了,这冬天晴天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鱼会跟着太阳走。

也就是清晨,太阳出来的时候,水面上升起一层雾气的时候,鱼就会躲在水底寻找食物。

而到了大白天的时候,温度高了,一层雾气消失后,水温和光照强度一定会很高的。

这个时候温度合适了,鱼就能承受的起了,自然也就不会再深渊地带,而是会上浮。

但是晴天之后随着温度升高,水面的光照度也会更加猛烈。

这样的话,鱼为了避免被灼伤或者是影响生活,为了进行光合作用,其实还是会下沉的。

但是这种情况是不稳定的,也就是不间断的。

所以选择在大晴天中间大中午的时候,能够让你有更好的收货机会,更加没有道理。

因此,小技巧就是:尽量选择在早晚这种凉爽的时段进行钓鱼活动,很容易就能钓到鱼。

同时水温虽然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但是水底温度的变化很慢,并且和鱼儿们的动作非常相近,所以早晚之间的最大差异对它们来说没有影响。

同时在这个时间段也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刻,更易上钩。

在阳光足够明亮的情况下,有很多鱼儿其实根本就是对饵料没有兴趣的,更多的是在寻找伴侣。

这个时候是没办法保证咬钩的机会的,所以选择其他时间段才能提高钓鱼成功率。

晴天中大中午跑去钓鱼。

大中午时分跑去钓鱼,这里面有很多道理,但是我们首先来看看晴天中间大中午的时候,我们能碰见哪些鱼儿?

同时大中午的时候,除了天气比较热之外,还有阳光比较毒,还会有阳光和地面之间产生的温差。

所以对于这三点来说,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大热的天气,我们不愿意出门,那鱼儿们更加不会愿意出门了,同时由于阳光毒,所以鱼儿们一定会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同样造成被烧灼伤的情况发生。

对于阳光敏感的鱼儿来说,更加不会愿意去暴露于阳光之下,同时对于水和身体之间温差过大的情况,它们也一定会选择将自己隐藏起来。

而早晚,会有大量捕食小鱼小虾等食物的非洲,还会纷纷出现,在这个时候清醒的鱼儿就不会再摆脱危险了,只是想着尽量不要被捕食到。

但是一般在大中午的时候,它们已经进入呼盹状态,很少在外游荡,同时会躲在深水处耽搁消化食物。

所以白天对它们来说,比晚上的难关更加不好度过,更加大大降低了我们能捕获到它们成功率。

所以早晚之间到底哪个时段比较好,谁都心中有数了。尤其是冬天阳光毒烈的时候,这正是我们收获的时候但是这原有阳光又会让我们捕获下降。

同时如果是在什么都没有遮挡物的情况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河岸边钓抛竿等待着鱼儿上来的时候,其他任何事物要是不打扰它都怎么着都可以。

因此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接受不可控因素。

冬天的时候河面虽然没什么,但是有风吹过来的时候,这就成为影响我们抓住鱼儿的重要条件之一。

同时河中的流水状况也会影响我们和鱼儿之间的距离,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还有推进来的风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准确把握住鱼儿们的状态。

并且利用这些条件因素去找鱼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无论是风还是水流力,它们都成为我们找不着北的重要因素,我们根本无法控制这些因素,只能任由其发展,所以不能这样去试探着找鱼儿。

不如改线封窝。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尽办法都是没有用处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放弃,寻找其他打窝地点。

一般情况下,不要像平常一样频繁补窝,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找对位置,我觉得这已经是十分成功的一种状态了,所以这不是问题。

当我们一直补窝的话,有可能直接就将原来的窝子赶麻将赶跑了,并且同时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在有鱼口的时候,它听力简直极为灵敏,下竿速度很快,而且上鱼率很高。

但是那个时候仅凭眼观,这个时候已经不具备参考价值,因此因此,大晴天中间温暖阳光烈日,如果还要固执地认为鱼儿们还在,就晚于观察,其实这往往是事与愿违。

如果你不知道的时候,改线补窝时其实更加不好。

在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下,选线去寻找新的打窝位置却更加重要,从此手段才是最重要的,并且除非你对当地环境结构非常了解,不然你直接用你的感官去观察,是没办法观察到深处地带海泡泡等现象,所以不能直接判断鱼的位置和数量,再加上其他因素,会让你失去目标锁定。

因此我们应该放弃那些占据资源,但是不便于我们发展的条件区域,换一个地方打窝,是保障出现在原位置上不会被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