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分病辨证套方”法——局部辨识病机,在特定范围内分辩“证”型,选方用药
1、先分科:一般分内、外、妇、儿各科,有时还细分出五官科、牙科、眼科等。医生诊病时,先分到相应的科。
2、再辨病:在相应的那一科里,再辨别是什么病——即根据已有的医学成果列出的病类病名范围,给病人确诊出他患的是什么病,病名是什么,然后在这种病的范围内再去“辨证”。病名的出处,包括官方规定的,如执业中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中医病名,当然也包括西医病名,以及其它病名。对于没有遇到过的病,就无法确定病名,那么,或者仿照类似的病名论治,或者交由其他人去治疗。
3、再辨证:一种病往往包括多种“证”型,“分病辨证”的意思就是在确定的这种病里面筛选出该病人患的是哪种“证”型,最后选方用药,必要时可做些加减化裁。
如果遇到病人同时患几种病,同时具有多个病名,而分别在这几种病里“辨证”,筛选出来的“证”型又不相统一、不相近似,甚至相互矛盾时,往往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果遇到自己没见过的病,或遇到看起来貌似而实际上不属于那类病的病,那么,往往治疗的效果就不好。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很多见。
不过,如果医生能娴熟运用这种方法,能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对自己没把握的病,能转给更有深度的医师去接手,那么这种方法同样能带来很多成果。
目前社会上很多中医师都是采用这种“分病辨证套方”法。
“分病辨证套方”法要求医生掌握一定的抽象理论,不止是表面上讲求“方证对应”。不过,这种方法实质上还是属于局部辨识病机,因为分科过细,对很多医生而言是“隔科如隔山”,对于长期只专注于某一科、某一类或若干类病的医生来说,他们不太了解其它科、其它病,也不一定能整体上、深层次辨识人体生理、病理与病机。
达到这个层次的医生,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应该属于“上工”。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特别系列:炎黄国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单元)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