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医院陆续下架大批中成药?中医无奈说出了5个原因

郭嘉聊健康 2024-04-13 12:58:35

中成药的出现,改变了众多国人对传统中药的认知。

这不,今天王大爷去医院调理脾胃就大吃了一惊。

等待缴费时,王大爷无聊中看了一眼费用清单,发现医生居然给他开了好几味中成药。

本以为要抱着一堆草药回家,王大爷甚至还脑补了一番被人行注目礼的场景。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处理好的,根本就不需要熬煮,直接就能口服。

这让王大爷不得不感叹,如今中药的大变样。

过了两个月,王大爷又继续去医院复诊,取药时却发现中药房门可罗雀。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很多医院最近都在陆陆续续大批量的下架中成药。

具体原因一时没人说得清楚。

王大爷纳闷了:为什么有些医院陆续下架大批中成药?自己这才刚认识到中成药的好,这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下架了呢?

一、何为中成药?

中成药即一种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在古成方和现代方相结合的加持下,按需配比制作而成的中药制品。

它立足于中医药的理论指导,又有现代医学的辅助,有其特定的处方和制作工艺。

中成药其实就是中药的一种改进剂型。

通过先进的技术人工介入后,就能够把不同的中药成分按一定的比例配方形成一种新的剂型。

如此一来,更能把各个成分的药效发挥到最极致,完美完成它们的使命。

中成药作为入口的最后一步,根据其不同的服用需要分为多种剂型。

常见的剂型有注射剂型、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胶囊剂、口服片剂、口服丸剂、口服冲剂、口服散剂、口服酒剂、口服糖浆剂等。

中成药是经国家批准后才能生产的商品化中药制剂。

它在生产前,必须具备合规的药品名称、明确的用法用量、固定的规格、特定的质量检验标准,同时还应有确定的适用人群和范围、禁忌和注意事项。

中成药的命名方式也有着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它们可以用中成药的出处、构成、功效、构成和功效、药性、适应症、主要成分命名。

也可以按照制作方法、服用方法、服用剂量等来命名。

中成药的常见特点,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携带和服用。

将中药加工成丸、片剂或者口服液等剂型后,无论是携带还是服用都是相当方便的。

尤其是有些比较苦的中药,直接吃到嘴里的话真的很容易让人反胃。

有利于长期服用。

中成药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使其本身的药量比传统中药要少上许多,药性也变得较为平和。

有利于患者长期服用,不用担心服用药物过多后,身体可能产生的排斥反应。

疗效针对性更强。

一般中成药的药方都是固定的,这就使得它的针对性极强。

在治疗固定的疾病症状时,患者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应的中成药即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中成药怎么用?

因人施治是中成药的用药核心。

比起传统的中药和越来越普及的西药,中成药疗效稳定,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性价比也高。

再加上携带和服用都很方便,尤其适合不喜欢喝中药,又担心西药副作用的患者。

中成药通常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用药方式。

有的会采用2种或2种以上功效接近的中成药,有的会把不同功效的中成药进行配伍,有的会选用能够抑制甚至是消除某种中成药的偏副作用。

不同的药效决定不同的中成药应该如何使用。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用药。

清热解毒类。主要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等症状。

解表退热类。可用于肺气不宣、外感发热的情况。

温里补脾类。多用于温和中胃。

理气舒肝类。可用来治疗肝气不顺引起的食欲下降、腹胀呕吐。

补脾益气类。适合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患者。

理血化瘀类。适用于气血瘀滞引起的胸闷、疼痛。

进行中成药用药时,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常规情况下,医生会做到仔细确认中成药的类别和数量。

医生会对患者说明所开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告诉患者明确的用药时间,该怎么用。

如果是特殊特殊剂型,更会反复确认患者是否已清楚。

说明该中成药的服用禁忌、注意事项。如存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会嘱咐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需要服用的有中成药和西药,应隔0.5小时分开服用。如果是特殊药物,也会提醒患者按要求储存。

特殊人群特殊对待。如患者是过敏体质、孕妇时,会一再询问用药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药害事件,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为何医院下架大批中成药?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好处还是非常多的。

服用中成药,既不会加重身体负担,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可以从源头去解决病症。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前文所说的部分医院陆续下架中成药的问题呢?对此,中医无奈说出5个主要原因。

1、起效慢

药效相对较慢。中成药讲究的是治标又治本,因而它的药效与西药比起来会显得很慢,需要服用的周期也比较长。

对于慢性疾病,中成药毒副作用小,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适应面比较窄。中成药的安全性高,大部分人群都适合。

然而中成药更偏向的是调理作用,需要长时间服用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换句话说,中成药更适用于有时间、有能力慢慢调理身体的人群。

不适用于病情严重的人群。

对于某些病情迫切的人群,他们已经在跟死神赛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中成药慢慢调理。

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明知道某些药物服用后会损伤肝肾,也还是会选择见效快的药物。

原材料品质不一。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就是中药材,想要保证原药材纯天然无添加就很难做到。

品质的把控和产地监管方面实行起来很困难,如若品质不过关,服用后很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超出预算

价格问题愈演愈烈。不知道是环境使然还是资本家的炒作,中药材的原材料价格开始连年上涨。

原来物美价廉的中药材不知为何突然就涨价了,就连品质不佳的中药材竟也有人抢着要。

价格上涨得很离谱。近几年来,中药材的价格水涨船高。

有的翻了1倍,有的翻了数倍,直接导致中成药在终端销售时也只能被迫跟着涨价。

有些超出了医院采购预算的中成药,只能忍痛将其陆续下架。

3、虚假售药

添加化学成分。某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打着纯中药的口号,销售添加了化学成分的中成药。

有些药厂明知道往中成药里添加化学成分涉嫌销售假药,却还是为了不当获利宁愿铤而走险。

往中成药里掺入西药。不少商家打着中成药的旗子卖西药,如往感冒类的中成药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往糖尿病的中成药加入格列美脲等等。

他们损害了中成药的名声,使得中成药口碑逐渐崩塌。

4、市场泛滥

同品化问题严重。同一种中成药,明明效果大同小异,却有很多不同的药企在不断生产。

医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预算支出,就会采取保留一种的方式,对其他的同品进行陆续下架处理。

疗效不明确。中成药的使用说明书一直是为人诟病的重灾区。按照药品的要求,中成药应通过合理的药理实验才能生产销售。

很多中成药在说明书上不良反应栏写的“尚不明确”让人不敢恭维。

5、国家管控

限制中成药的开具。为了减少此前由中成药引起的中成药安全问题,我国从2019年7月起就对中成药的开具设置了限制。

文件明确规定非中医类医生必须培训合格后才能开具中成药的处方单。

提高中医门槛。市面上很多自称专业中医的医生其实都是无证上岗,有甚者其实就是江湖骗子。

国家卫健委对中成药的开具限制,大大提高了中医的准入门槛,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结语

中成药说白了就是中药的进阶版。它能够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让患者服用起来更方便。它可以长期服用,针对性也很强。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起效慢、超出预算、虚假售药、市场泛滥就是有些医院陆续下架大批中成药的原因。

维护中成药的整体环境,提高中医的专业水平,都是改善中成药口碑的办法。

2 阅读:2556
评论列表
  • 2024-04-14 13:44

    对医院中成药使用的限制,沉重打击了我国的传统中医,也打击中药厂,且对人民健康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

  • 2024-04-15 08:45

    各位到药店体验一下,你一进入药店门,导购员就问你买什么药,顾客如果不明确说出药品名称,只说想治疗什么病的范围药,那么,导购员一定带你去中成药区。为什么呢?大家自己琢磨吧!有症状了再吃中成药,基本是相当于没治疗。喝汤药会有效果的。

  • 2024-04-15 08:21

    中成药的药源品质良莠不齐,疗效忽高忽低, 利润空间很大,投机倒把之徒太多,把整体环境搞的乌烟瘴气,自己不争气就不要怪国家管控了

  • 2024-04-14 23:16

    中药利润太低,综合性医院都不欢迎,现在的医院都是企业化管理,唯利润至上,综合考核评比排名都看重医院的营业额,西医超高利润才是王道!

  • 2024-04-14 22:27

    开中成药的大部分都是西医。

  • 2024-04-15 05:54

    安全无效高利润

  • 2024-04-15 07:18

    桂枝茯苓丸里没有附子。这不扯犊子么[笑着哭]

  • 2024-04-15 06:17

    牛头不对马嘴,你先举的例子只能叫代煎,与中成药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