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是粟裕的直属上级,为何从不发命令指挥粟裕?

轮回历史 2024-07-14 08:23:21

我军是“党指挥枪”的体制,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是:中央军委--各大局--各大军区-各大野战军,从理论上,刘邓确实是粟裕的上级,尤其邓政委,是法定意义的上级。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华北、中原两解放区辖区和人选》,指定为“中原中央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先念、宋任穷、粟裕、李雪峰、陈赓、张际春、谢富治、刘子久十二同志为委员。”“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为军区和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这里面的层次架构是,中原局领导中原军区,中原军区再领导野战军。

7月2日,中央再发电,同意在中原局内“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张际春组成四人军事领导小组,陈毅为组长。”“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仍任副司令员,陈离职期间所兼军政职务由粟裕代理”,这个四人军事领导小组,也没有粟裕。

即使最后成立的淮海作战五人总前委,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刘伯承、陈毅、邓政委三人为常委,粟裕、谭震林只是委员,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从政治层面来说,邓是前方最高书记,他指挥陈毅、粟裕都没任何问题。

但在具体军事层面上来说,刘邓大军的中野和陈粟的华野配合非常灵活,不存在刘邓去指挥粟陈的说法。

这要从中野、华野的历史合作说起,刘邓大军冒着巨大风险,跃进大别山插入敌人心脏,当时四面环敌,无任何后勤保障,华野这个时候,派叶飞、陈士渠两路加陈粟三路出击配合中野。后来,粟裕发起豫东战役,请求刘邓配合攻击新五军胡琏侧翼,中野也二话不说,令中野四个纵队发动攻击,又让另外两个纵队直接归粟裕指挥。亮剑里面说:李云龙本来娘家是中野的,后来被华野的粟裕扣下,人物虽然是虚构,但确实来源于历史事实。

因此,中野、华野的配合是相当默契的,这要得益于陈毅、粟裕和刘伯承、邓政委高超的情商以及人格魅力,以及宏观的大局眼光。当初要决定两支野战军共同行动指挥权的时候,其实华野得益于之前豫东战役、济南战役获得了很多装备,人数也有40万人,兵强马壮;而中野刚刚从大别山退出来,人数20万都不到,重装备一件都没;可以说,华野的整体实力要远远强于中野。

当时,毛主席也有意让粟裕统一指挥中野、华野,刘邓也表示愿意配合华野作战。但粟裕还是有自知之明,心里也很慌,因为在华野他很难完全靠自己的资历指挥下辖的悍将,即使刘邓甘愿做绿叶,恐怕在实际指挥中,也难以行云流水地指挥刘邓大军底下的其他人。因此,粟裕连忙表示,自己接受刘邓指挥。

最后,中央大抵上是让刘邓政治上指挥粟裕,军事上粟裕指挥刘邓。但实际上,作为上级的刘邓从来没发过政治命令给粟裕,军事上也没有指导过粟裕应该怎么做,同样,粟裕也从来没有指挥过刘邓的中野作战。他们还是像之前一样,默契配合作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刘邓还火线抽兵,让很多个李云龙一样的人物,去帮忙华野,指挥权也给了粟裕。所以没有所谓的刘邓指挥陈粟的说法。

淮海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亲口说:粟裕是第一功,这个说法自然非虚。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淮海战役到底是谁指挥的,争得面红耳赤。让我们一起放下这些旁枝末节,感怀下革命先烈的勇敢无私,他们从不争权夺利,更不计较个人得失,高风亮节地配合,你成就我,我成就你,大家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