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太大!内地终于确定上映,把美国内战拍了出来,好莱坞真敢拍

波波谈影剧 2024-05-08 20:42:52

自1776年北美洲自大英帝国独立以降,美国各州与中央政府共和成立初期,因之于中央集权、公民效忠、关税政策、工业革命、经济冲击、棉田利润、蓄奴立场的纷争与反动,跌宕起伏。

直至1860年,林肯总统于国事政纲中提及关税保护及《宅地法》后,简称“邦联”的南方美利坚邦联趁势发动武装起事。

而简称“联邦”的北方美利坚合众国逼迫应战,最终引爆1861至1865年间的美国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前,北美洲实由工商业蓬勃发展的东北部(即今新英格兰地区)、自由农业兴盛的西北部(即今美国中西部地区)、垦殖农场为主的上南方以及棉田经济地带的西南方四个区块所组成。

而以《惊变28天》、《机械姬》令全球科幻惊悚影迷盛赞的英国鬼才导演亚历克斯·加兰与金奖制片A24联合打造的《美国内战》,2024年重新划分了美利坚合众国四大区块——西北部平原区的新人民军、自新英格兰地区延伸至阿拉斯加与夏威夷的忠诚之州、加诸东南棉田带至墨西哥湾的佛州联盟。

而现实情势中因民主与共和政治光谱极端、意见分歧、势同水火的加州与德州,破天荒于《美国内战》中超越疆界,以“加州共和国”与“德州第二共和国”结盟起义军团“西部势力”,欲连横对抗以美国极权总统为首的华盛顿联邦政府(华府)。

农产储矿丰富、幅员辽阔、航太领先、低税低保的孤星之州——德州,则于1836年至1846年间建立独立于联邦体制外的德州共和国。

并于1839年先后得由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诸国承认其独立主权。惟墨西哥帝国不买帐德州共和国,宣布重新并入旗下领土,并警告若美利坚联邦强行介入,两国将爆发边界之战。

大英帝国居中调停失败后,1845年德州共和国加盟美利坚联邦,是为第28州,1846年美墨战争一触即发。20世纪后期,因共和党支持者众多,其“美国爱国主义”致使近代德州独立运动的支持度持续低迷。惟2023年德州州众议院议员布莱恩·斯莱顿提出2024年总统大选增加独立公投法案,但通过后便无下文。

气候宜人、政经发达、人才辈出、资金充裕的黄金之州——加州,曾于1846年美墨战争期间,建立仅短短25天的“加州共和国”。

2016年共和党籍特朗普爆冷当选美国总统后,旋即引发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加州人民诉求2019年公投“加州脱离美立坚”的的独立运动。

时至今日,“加利福尼亚共和国”国号仍揭示于加州州旗上。

根据186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德州诉怀特案”判决通读,除非获得联邦政府同意,或以发动武装革命,全美任何一州都不得单方面宣布脱离联邦。

而这也是导演亚历克斯·加兰见缝插针,宛若“影子政府”,以2016年特朗普当选,其分化民意、丑化移民、激进独裁的后现代美国失落。

假以《美国内战》史实与现实虚实难辨的“预示性调控”,以老、中、青三代临时组对的战地摄影记者之第三方凝视观看,模拟公民社会分裂、古典自由主义瓦解、纳粹极权回锅掌政的民粹崛起与人性浩劫,运用高度国族预言的艺术形式,预警美国民众不久将来的东西南北内战作足心理准备。

可以说,现代人似乎已经远离了战争,但是灾难却未曾离开我们。

《美国内战》网罗新税与老将,以《普瑞希拉》一举于2023年威尼斯影展封后的火热新星卡莉·史派妮、商业艺术影视两栖皆得意的克尔斯滕·邓斯特、主演Netflix热门影集《毒枭:墨西哥第三季》的巴西裔性格男星瓦格纳·马拉以及宛如业界导师的斯蒂芬·麦金利·亨德森性格迥异,却临时搭伙,进攻华府。

娇小青春的新手摄影无畏无惧却天真心软、肩挑玛格南图片社大梁的资深得奖者看似冷眼旁观,却饱受战争创伤后遗症所苦、性格直爽却心思细腻的瘾君子记者正直、敏锐又可靠。

《美国内战》中跨世代的角色设定,又再一次模糊了当今影坛前辈提携新星、后浪推前浪的虚实边界。

而《美国内战》战地记者团队以美国内战民军相互残杀的战事场景,是为其报导摄影工作猎杀的主体;导演亚历克斯·加兰复制了“猎杀”后的影像,再现了“残杀”预示性内战中的人间失格。

以残杀、猎杀以及再现渐进式三层影像呈现在我们观众面前的大动作惊险感官体验,犹如猎人猎捕猎物,影片英文名“Civil War”一词双关,无非已具备双重主导力量,一为生产纪录,二为制造视觉艺术。

我们对于看似遥远的战火与纷扰,都因为摄影的传递而身临其境,灾难仅仅沦为娱乐式的放送,是人们得以交谈的共同记忆,却又似乎事不关己,不痛不痒,感不同、身不受。

巴冲突如同、俄乌战事也是如此。

战争与灾难皆是高度不可测、强力破坏性、凸显人性却也是违反人性的,是古今中外大众关注的焦点、却也是历史建构的必然。

但是,战争影像到底忠实反映出祸害的样貌,抑或建构内耗出更多的灾难?

以性命为赌注、与时间赛跑的战争影像是否同时消除了观众的罪恶感与同情心?

当人们在环境优渥的起居住所享用佳肴,观看天灾人祸的即时新闻时,又是抱持何以复杂、亦或是浑然无所觉的心态?

在传达集体大屠杀的人性弱点上,其照片或影像直接快速的、毫无滤镜的、无以修饰的权威性,何以远远超越任何文字叙述?

是否以电影虚拟再现的形式,呈现想象残杀的艺术猎杀行为,可以稍稍免于现实世界的死亡指数与奸淫掳掠?这无疑是擅长科幻想象的导演亚历克斯·加兰,之于“灾难却未曾远离”强加于观众视觉冲击的惊悚之一。

饰演玛格南图片社资深战地摄影师李·史密斯,看似心如止水、冷漠自持,却在《美国内战》一开场桥段的纽约布鲁克林爆炸案即时预示,立马抢救了卡莉·史派妮饰演的初生之犊杰西;

一路向东的美国公路穿越之旅,李·史密斯以不卑不亢的言语艺术,再度技巧性化解了随之而来的侵犯可能;

冬季仙境圣诞主题乐园的短兵交锋,摄影团队三度解救了无依无助、误落万人冢的惊恐女孩。而最终直捣华府、长驱直入白宫的封闭性枪战扫射,饱腹经验的业界精英却一语成谶,无以抵挡命运的捉弄,徒留黑白影像的遗憾。

导演以李·史密斯手持徕卡单眼与杰西使用的尼康相机,暗喻了前辈与后辈的上下属从与摄影资历关系。看似同行相忌、女性嫉妒的微妙互动,在马不停蹄的公路之旅中,因为借宿体育场难民营以及在与世无争的小镇精品店,渐进升华至师徒之谊,甚至还将男性组员排除支开,正式开启姐妹的之情。

初生之犊的摄影技巧随着战况胶着突飞猛进,资深记者的战后创伤症候却逐渐濒临崩溃边缘。

若说摄影机即时捕捉的影像,实际上是某人事物在镜头前的遗痕。

那么,逮住生命陨落一瞬间的霎那,照片会是无以替代的美丽纪念品吗?

摄影可以为了那快闪一秒,宁可以手指“猎杀”人命,也舍不得出手拯救眼前的生命吗?

为了完美的影像,摄影与道德的楚河汉界如何划分?

初生之犊受否计划性、隐匿性地利用资深前辈的信赖与提携,用过即丢,好借以空降代替,一跃成为业界的明日之星?

这更是擅长人性刻画的导演亚历克斯·加兰,之于“灾难却未曾远离”强加于我们观众思辨对话的惊悚之二。

克斯汀·邓斯特饰演玛格南图片社资深战地摄影师李的人物原型,或许也是导演团队参考20世纪战地摄影史上,最值得注目的传奇人物——罗伯特·卡帕,以及其情人格尔达·塔罗。

二者融合为坚强女性李,之于战地记者的坚毅、果敢、热情与牺牲的高度致敬。

匈牙利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于1947年与摄影同好成立的玛格南图片社,网罗世界各地最优秀、最无惧的人道/战地摄影记者,面对层出不穷的动乱与苦难,坚持更诡谲、更多变的视野,以机械、心灵与思想延伸,对抗枪械炮弹。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或许也借着罗伯特·卡帕与李对于艺术与真实追求的勇气,以身佐证。

即使只身一人,仍可以不费一刀一弹,建构出丰硕的时代档案与提携后进,同时又能真诚的面对自己。

我们养尊处优,受益于舍身投入战事的记者人员高度不稳定性的冲锋陷阵。

然而,观众可以因为不忍心而故意忽略国际新闻吗?

当世人对于某些惨况的认知是因为影像建构出来之时,我们高度关注灾难发展细节,最终不可避免的经历过多影像冲击而沦为感知性疲乏,可以因告解或忏悔而促使自己感觉良好,而非无情无义的“坏人”吗?

导演以《美国内战》的平视、模焦、移动的中低空运镜视角。

以开场丰富多彩的纽约市,直达昏暗、混乱、晃动的华盛顿特区,明示了主角们的内心转变以及战事的浑囤不可逆。

导演偏好实地场景摄影,大量舍弃CG后制,作用为预示了美国内战的虚实难辨影像,对于观众大众形成一场异空间的、遥远的,“像极电影,又宛若真实的现今”,测试人性可能存在的同情心;再以摄影快门镜头中的当事人为主体,使我们观看电影/客体时,又再次被提醒某种无能为力的痛楚。

影片中,战地记者以摄像机纪录了人性的磨难,《美国内战》制作团队再以摄影机开拍了苦难中的苦难。

而在大银幕框架之外,观众又抽离性、娱乐性、感知性地见识了想象世界的中社会浩劫。

我们旁观了人民,我们旁观了记者,我们甚至旁观了创作者,我们层层凝视,在在旁观了他人之痛苦。

数位时代不断重制、增添、再生,大量传媒川流不息的影像成为窒碍观众情绪的最大祸源,甚至因为影像的无上限分享与转载,让普罗大众成为自我麻木不仁的帮凶。

人们在接受现实拍进电影的同时,又放弃思索与检阅其中所掺杂的真实性。

即便是鬼才导演亚历克斯·加兰高度反乌托邦的《美国内战》公路之旅中,几乎是以欧洲中心论角度旁观他人之痛苦——美国现今多元文化中的原住民、拉丁裔、大洋洲裔、非裔等族群的发声极度受限,唯二的亚裔男性角色,天性乐观、不修边幅,却因为说了实话而遭中年白人男性处决。

这难不成是导演与制片商A24经意或是故意为之,只以欧洲观点叙事,而达成娱乐大众的效果吗?

或许由于影像的社会性,灾难摄影背负着传送讯息的功能,纪录本身并无以参杂黑白对错的道德二元论。

但是,影像难不成只是一种邀请,不过是关注和检查建制当局如何自圆其说地解释灾难原由的文饰辞令吗?是谁导致现实中的战争?

这是无可避免的吗?是谁要负责任?是可原谅宽恕的吗?观众是否必须暂时抽离,以思辨了解影像后的苦楚与愚行?

如果必要,我们甚至可以以任何捐献、艺术与集会的形式,表达我们对于人类历史洪流与创伤的认知,否则,资讯的泛滥与虚实难辨容易促使人类集体歇斯底里,导致自我认同的瓦解与自身心灵的浩劫。

战争影像随处可见,灾难影片大量生产。我们或许得以警惕,珍惜短暂的生命、把握有限的人生。

然而,我们或许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电影观众,岁岁年年,日日夜夜,只是贪婪、偷窥、幸灾乐祸地旁观他人之痛苦?

0 阅读:790
评论列表
  • 2024-06-09 22:41

    烂片,不推荐。因为最值得看的那一段,已经在预告片里完全呈现出来了。其他剧情场面什么的,完全在及格线以下,就好像最后攻打白宫的那场戏,根本分不清谁跟谁,主打一个迷糊。

  • 2024-05-22 00:44

    把屠戮印第安人的电影拍出来 票房一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