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改革开放给我这代人带来的机遇,也感恩中美建交后给我带来事业和人生的发展契机!”—孙澜涛。
孙澜涛,现如今的纽约知名律师,曾经却只是中国东北的一名普通火车司机。
然而,命运的波澜让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成为了中美法律和外交界的杰出代表,并三次作为美国司法界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见证了中国历史性的庆典时刻。
孙澜涛出生在黑龙江,1975年初中毕业后,年仅18岁的他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机务段,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
当时的火车是蒸汽机车,孙澜涛的任务是司炉,铲煤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他记得一趟火车从哈尔滨开往牡丹江,光是铲进锅炉的煤就有两吨之多。
尽管工作艰辛,但年轻的孙澜涛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特别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破冰,英语成为了许多中国年轻人热切学习的语言。
孙澜涛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收听广播,学习《英语900句》。尽管工作忙碌,他总能利用火车途中短暂的休息时间,抓紧学习英语。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虽然孙澜涛第一次未能如愿,但他并没有气馁。1980年,他终于以全黑龙江文科外语类最高分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进入了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学府。
他的英语天赋和不懈努力让他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后来又被选入专门培养外宣干部的国际文化交流班,成为一名双学士英语人才。
1986年,孙澜涛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开始了他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职业生涯。
1987年,他首次随团来到美国费城,负责中国兵马俑展览的对外联络工作。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见识到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让他与美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孙澜涛被派驻纽约,担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文化领事。在纽约的四年外交官生涯中,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工作经验,也为自己日后的职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1994年,孙澜涛返回纽约,与家人在此定居。此时的他,开始了新的挑战——学习法律。
在经历了从助理律师到正式律师的漫长过程后,2010年,孙澜涛成功考取了律师执照,并成为了罗斯里根律师楼的合伙人。
有意思的是,他提出用“为人民服务”做律所的广告语,并告诉他的同事:“这不是开玩笑。”
2004年孙澜涛曾参与并成功处理了备受瞩目的“赵燕案”。
赵燕是一名来自中国天津的游客,2004年她在参观尼亚加拉大瀑布时,被美国边境警察误认为非法移民。
赵燕声称在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遭到了暴力殴打、拘捕和虐待。事发后,赵燕受到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事件引发了中国政府和公众的强烈不满,中国驻美领事馆也迅速介入。
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对话中,直接提到了这一事件,表达了对美国警方暴力行为的不满,并要求美国政府进行调查和道歉。
此案历时多年,在美国司法系统内进行了复杂的诉讼程序。孙澜涛作为赵燕案的重要法律顾问,与其他律师团队合作,帮助赵燕展开了针对美国政府的诉讼。
案件的审理过程相当艰难,最终在2017年结束,持续了13年之久。虽然最终涉事的边境警察被判无罪,但案件为赵燕争取到了赔偿,并且创造了华人游客起诉美国政府并取得赔偿的先例。
孙澜涛曾参与并成功处理了备受瞩目的“赵燕案”
此后,孙澜涛成为了美国华人法律维权的代表人物,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为人民服务”不是玩笑。
作为中美关系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孙澜涛的人生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交往的生动写照。
他常说:“我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改革开放给我带来的机遇,也感恩中美建交后让我得以施展才华。”
他从一名火车司机成长为纽约知名律师的传奇故事,不仅激励了无数中美两国的年轻人,也让他在2009年、2015年、2019年三次受邀作为美国司法界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见证中国的发展和繁荣。
孙澜涛的人生历程充满了奋斗与机遇,在中美之间的文化和法律交流上,他始终秉持着促进友好、推动理解的信念。
如今,孙澜涛仍然活跃在法律界,为中美两国的民间交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