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长之女资产被封,后选择去美国,她的人生轨迹如何变化?

史说畅谈本人 2024-12-24 13:18:26

“耿飚姓耿,我自然也姓耿,我身上流淌着耿飚的血液。”

耿莹郑重地说:“父亲的光环始终是父亲的,父亲的功劳也只属于他,跟我没关系。我的光环必须靠自己努力。”

耿飚1925年参加革命,从反“围剿”一直打到解放战争,当过国务院副总理,也当过国防部长。

耿莹作为长女,非但没沾上光,还因为父亲的身份吃了不少苦。

“你不是想入党吗?不是要为人民服务吗?由条件差的地方转到条件优越的地方去学习,人家会问这怎么叫为人民服务呢?”耿莹本来有机会去西安军医大学,却在父亲的建议下,到了条件最为艰苦的地质队。

后来,耿莹下海经商,好不容易在广东闯出一片天地,一封“禁止高干子弟经商”的文件,让她的心血毁于一旦。

年过半百的耿莹毅然决定赴美闯荡,却遭人嘲笑:“你这个‘菜鸟’,可够凶悍的!”

耿莹立下豪言壮语:“别不信!三年以后,我在美国横着走!”

耿飚之问:犯了错误,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

“我是马背上长大的,也是新中国第一批留守儿童!”

1939年耿莹于延安出生,此后要么寄样在保育院,要么跟着父亲耿飚南征北战。

每打完一仗,耿飚都会习惯性的摸摸马兜,知道耿莹安然无恙便继续前进。

有一次,部队开出去好几里地,耿飚发现女儿竟然不在。

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让警卫员去找,而是继续前进。

如果不是马夫坚持回去救耿莹,她也许就夭折了。

耿莹眨着小眼委屈的问道:“爸爸,你是不是不爱我,有没有我都一样?”

耿飚直言:“孩子,你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八路军,我们红军的战士都金贵,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女儿牺牲一个战士,你理解爸爸吗?”

爱兵如子,在耿飚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耿飚晚年生病住院时,有一个班的战士轮流照顾。

后来,耿飚拉下脸面,“求”女儿耿莹给他们包春节红包、安排工作。

耿莹问他:“您在领导岗位这么多年,给谁说一声,不能给他们把复员工作安排好了?”

耿飚摇摇头:“孩子,你不知道,我如果要用自己的权力办事,那事必须是公事。而这是我自己的私事,有困难我要自己解决,爸爸只能求你帮忙,你看爸爸的身体,辜负了这些孩子,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公是公,私是私,耿飚向来如此。

在耿莹的印象中,父亲常说:“当官就一定不能看利忘义,要权就绝不能要钱。”

90年代,耿莹陪同耿飚重游西北。

耿飚语重心长的给当地领导们讲了个故事:50年前,耿飚任副旅长的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就曾驻扎过这里。

时值战争年代,一个战士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利益,旅里决定枪毙他。

结果,黑压压的来了一大圈老百姓,争抢着甚至跪下为那名战士求情。

耿飚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可老百姓一个也不起来。

讲完故事,耿飚向当地干部提了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犯了错误,有没有老乡给你们求情?”

耿莹回忆,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说是。

这便是振聋发聩,撼人心弦的“耿飚之问”。

踏碎女儿油画梦,耿飚: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是中国人

在耿莹的印象中,父亲为人直来直去,看不惯的一定会说出来。

耿飚的这个特点,是毛主席亲自“盖过章”的:“耿飚敢说真话,是个好大使!”

1969年耿飚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时,他发现我们援助的钢铁、化肥、粮食等物资堆积成山,阿方毫不重视。

而且,中国用本就不多的外汇,从其它国家购买棉花向阿尔巴尼亚出口,结果阿尔巴尼亚再制作成衣服,出口给中国。

回国后,耿飚就把情况向组织作了汇报。

李先念深以为然:“耿飚,你胆子真不小,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你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我对这件事也有意见,但是一直没有说话的机会。”

后来,李先念访问阿尔巴尼亚时,当面向阿国总统谢胡提出了追回援助事宜。

在外交上,耿飚不卑不亢,而教育孩子时却很注重引导。

初中时,耿莹好不容易买了一套油画箱,兴致勃勃的创作起来。

耿飚看见屋子里挂着一幅油画,便问耿莹:“这是从哪来的?”

“我画的!”耿莹得意洋洋的完,就跑到床底下翻出了油画箱。

没想到耿飚一脚把油画箱踩扁,转身就走了。

耿莹蹲在地上,委屈的哭了半天,倒不是因为油画箱烂了,而是因为父亲的不理解。

没等耿莹哭完,耿飚就拿着笔墨纸砚过来了:“爸爸教你画,画国画!”

耿飚边画边循循善诱:“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作为中国人,要先了解自己的文化!”

耿飚的这句话,在关键时候改变了耿莹的命运。

后来,耿飚一家搬到了东琉璃厂九号。

耿莹发现父亲房间里有一架钢琴,便找老师教自己弹,一首曲子还没学完,父亲就回来了。

第二天睡醒,耿莹发现钢琴不见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父亲给卖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父亲竟然给她抱来一个琵琶。

耿飚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中国人,就要先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宝库不应该被忽视被遗弃。”

耿飚之女出走前立誓“三年之后,在美国横着走!”

耿莹初中毕业后,一位伯伯劝她道:“孩子,你选的那所学地质的中专,很艰苦的,都是男生做的,女孩子当个医生、护士多好!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吧,我来推荐。”

耿飚知道后,没支持也没反对,而是说了这样一番话:“你不是想入党吗?不是要为人民服务吗?地质队的条件是很艰苦,但那是培养人的地方,它可以锻炼人,磨炼人的意志。你由条件差的地方转到条件优越的地方去学习,人家会问这怎么叫为人民服务呢?”

耿莹听后,惭愧的低下了头:“我错了,那就不去吧!”

于是,耿莹在中专毕业后去了地质队,这一干就是十年。

用她的话说:“我爬了十年山,找了十年矿,当了十年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

下海浪潮兴起,耿莹也想去南方闯闯。

那个年代“遍地是黄金”,耿莹肯吃苦,又有见识,没多久就在广东混得风生水起。

耿飚得知女儿发展的很不错,就问她:“什么时候领我过去瞧瞧啊?”

耿莹婉拒道:“我公司还刚起步,过段时间再说吧。”

耿飚明白,要强的女儿,这是不想让人说闲话。

正当耿莹踌躇满志,准备再上一台阶时,一封“禁止高干子弟经商”的红头文件,让耿莹猝不及防。

耿飚毕竟是开国元勋,还当个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耿莹的事业,只有放弃这一条路。

耿莹继承了父亲身上那股韧劲,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当时,兴起了出国热,不少人都选择到美国去淘金。

不少人都打着“关心”的名义,给耿莹泼冷水。

耿莹撂下誓言:“你别看我,一个英文字不会,一句英文不懂,三年以后我在美国横着走!”

耿莹还说:“我一生做什么事情,我不管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只要我决心去做,我一定有头有尾把它做完,这是我爸从小就规定我这样。”

说来容易,做来难。

在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大洋彼岸,耿莹的生活举步维艰。

她只能从摆小摊做起,后来跟着走秀公司,卖淡水珍珠。

她自己设计,做项链、耳环;雇不起工人就自己卖;语言不通,就手舞足蹈的比划。

那时候,一个朋友都没有,也没人交流,最难的时候,耿莹也想过一走了之。

回忆起创业之艰难,耿莹记忆犹新:“有一次,听了点闲话,受了点窝囊气,感觉受不了了。我一个人开车,跑到洛杉矶的山上,当时正好雨季,那雨点子大的跟黄豆似,就那么往下泼。我开始对着山下大喊,嚷完了以后,就躺在地上,任由风吹雨打。”

耿莹不禁自问“:谁让你来的?你来干什么来了?”

让耿莹转变机遇的,还是她的国画才能。

一次商务聚会上,耿莹认识了一位捷克军火商。

耿莹给军火商的夫人画了一副肖像,还给人像穿上了李清照的衣裳。

“哇!太美了!我太喜欢了!”军火商大笔一挥,给了耿莹七万美金。

从那以后,耿莹一发不可收拾。

她通过一幅《文成公主入藏图》,进入了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布朗的俱乐部,彻底打开了市场,前来求画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

耿莹兑现了出国时的誓言:“不到三年的时间,我拥有了一英亩土地和54棵果树,实现了自己刚到美国时的承诺!”

1997年耿莹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守候在父亲身边。

2000年,耿飚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走后,耿莹决定要为中国文化传承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从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耿莹当了四年的“丐帮帮主”,终于在2007年创建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如今的耿莹,虽然已有85岁高龄,却依然奋战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

当人问她,算不算国家栋梁时,耿莹总会摇头否定:“我不够资格当栋梁,我连椽子都不是。我是柴火,比如你到野外去了,晚上迷路了,夜间冷的时候,你会捡点柴,生个火,帮你取取暖,还可以烧点水喝等,我就是一辈子做这种事,你明白吗?”

参考文献:

耿莹与父亲耿飚谈家事国事 缅华网

四件事看耿飚之女耿莹的传奇人生 新京报

耿飚长女:父亲的光环是他的 我要靠自己努力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原副总理、军委秘书长、国防部长耿飚诞辰110周年,专访长女耿莹 新京报社 政事儿

家国情怀丨耿莹与父亲耿飚谈国事家事 红船编辑部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