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的前世今生,扩招是教育提升,还是为了提升经济?

曼安评社会 2024-07-07 07:16:57

提到大学生,尤其是1998年之前的大学生,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厉害,那时候大学生就像过去的状元,有了大学文凭,就业没问题,就连当时的中专生都非常不错,可是如今的大学生却不如过去的中专,大专生吃香,这是为什么?最近,网上流传着这么个论调,现在大学生之所以“烂大街”就是因为当年的大学扩招,如今的高等教育就是扩招的产物。许多人一致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数量很庞大,质量却一般,故而许多孩子念个大学回家待着也很正常。那么是什么情况下开始的大学扩招呢?

1992年,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实行,经营不善的企业纷纷倒闭,这次改制之后就导致企业不能像之前那样招收大学生,从1996年开始了学生和就业单位双向选择试点,自1998年开始,“工作包分配”退出了历史舞台。在1992-1998这段时间里,由于改制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国内出现了近二千二百多万的失业人口,也就是黄宏小品“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那个时期。当时刘欢的一曲《从头再来》也响彻大江南北。在当时,国内通胀率很高,在一系列的救市后,(也就是所谓的“经济软着陆”),通胀率降了下来,维持在了8.3%,这也就导致国内需求下降,经济发展速度放慢。这个时候,一个叫汤敏的经济学家出现了。在他后面的采访中,他说到他一个搞经济的,搅进教育里实属偶然。

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上提交了一份以扩大大学生招生量的名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五条言之凿凿的建议大概意思如下:

1.国内当时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2.企业改制后下岗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就会出现恶性局面。

3.教育被百姓认为是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

4.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

5.高等教育的普及很重重要

这些建议很快被采纳,扩招计划很快被制定,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

在这之后的1999年一年,学生就被扩招了47%,他当时的建议是扩大一倍,而现在已经不止一倍了,可想而知现在大学生的质量。那么扩招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继续用汤敏接受采访时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扩招过程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开始问题不是很大,但是越往后教学质量很难保证;第二,助学贷款一下子跟不上,贫困家庭可能交不起学费;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就业困难。一下子扩张七倍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我认为从总体上来说,大学扩招还是利大于弊,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并不是扩招扩错了,而是我们的改革没有跟上,而现在正好处于一个新的时期,一些新的技术有可能解决我们现在存在的教育质量不高、就业难的问题,包括助学贷款问题,以及贫困学生学费的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