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波夫农民起义因何而起?苏俄土地社会化时,余粮收集制遭到抵制

逍遥读历史 2024-11-03 08:41:22

1917年11月,苏俄取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为了俄国的掌舵者。不过很快俄国内部,便陷入了一片战乱之中。

首先,沙俄的余部根本不服苏俄的管理,他们自成一派,组建所谓的白卫军,拉起了数十万人在西伯利亚以及高加索地区,朝着苏俄核心区域进军。其次,自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擅自退出了一战,导致协约国利益受损。因为协约国将苏俄视为叛徒,发动了对苏俄的围攻。还有,昔日被沙俄征服的地盘,有不少出现了出来单干的想法。比如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波兰等,他们也和苏俄针锋相对。

一直到1920年5月,苏军攻占基辅以后,才算是稳住了局面。可以说到这个时候,苏俄已经保住了俄国核心区域,且在战场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不说能恢复沙俄巅峰时期的版图,至少保全俄国核心区域是问题不大的。

可偏偏在1920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坦波夫农民起义,差点断送了苏俄的江山,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以工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苏俄,会遭到一帮农民们的反对呢?

苏俄土地社会化是时代背景

沙俄时期,土地属于沙皇、少数贵族以及一些封建地主。绝大多数农民虽然最懂种地,且一心扑在了种地事业上,但他们却不能拥有土地。

1862年沙俄农奴制改革之前,这些农民中的绝大多数,都被称之为农奴。因为他们不仅没有土地,而且还没有自由。

一场农奴制改革,让沙俄的农奴们获得了所谓的自由,但是他们依旧没有土地。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那就得花费比过去高好几倍的价格,从贵族、地主手里购买。

为啥价格会高好几倍呢?因为这是沙皇对这些贵族和地主的妥协,因为解放农奴,已经让他们损失惨重,如果土地不翻倍卖的话,贵族和地主们,第一个不答应,到时候沙皇的大位都会岌岌可危。

这也是为啥此前历代沙皇都不太愿意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毕竟有伤国本。沙俄就是踩着农奴们的肩膀,不断走向强盛的帝国。

农奴制改革后,农奴们获得了自由,且有资格购买属于自己的土地了。但是价格太高,他们根本买不起,这该怎么办?没关系,沙皇想得非常周到,由沙皇提供贷款,农奴们从国家贷钱去买土地,分成四五十年还清就行了。

这么一来,贵族们可以从土地价格中,弥补失去农奴的损失。农奴们获得了自由,且有钱购买土地,沙皇则能从贷款中赚取利息,且大量农奴从土地中释放出来后,可以投身于商品市场,从而促进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可以说,这是一个完美闭环,入局者甚至都搞不清究竟谁吃了大亏,大量农奴美滋滋地领取土地,觉得以后流的每一滴汗,都是为自己家流的了。只要四五十年后能还清贷款,那么土地岂不就真的归自家了吗?

不过很不好意思,沙俄在1917年就崩盘了。因此那些花费了半辈子购买土地的人,刚还清了贷款没几年,土地可能就不是他们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1917年11月,苏俄开始实行土地社会化,也就是土地国有化。

苏俄决定,没收所有地主的土地,全部无偿收归国有,转而再分配到各个社区,交给农民们无偿使用。土地是国家的,因此,土地之下的所有矿藏、古董,但凡值钱的东西,也全都归国家所有。

打击昔日的贵族和地主,这本身没什么问题。当时沙俄的贵族们,有不少都逃到了哈尔滨定居,他们压根就不敢回去要什么土地了。反倒是那些小地主,以及那些辛苦四五十年,刚刚还完贷款的那些农民,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天都塌了啊,可以说,至少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换来了一亩三分地,小孙子正想着成为这块地真正的主人时,结果!这就是坦波夫农民起义的时代背景。

余粮收集制成了导火索

那时候的坦波夫省,比现在的坦波夫州大得多,这里是俄国的种粮大户,全省有超过53%的土地都是农耕用地,堪称俄国的粮仓之一。

换句话说,这里的农民是非常多的。因此,当土地社会化在当地全面推广后,自然有大量努力了几十年的农民家庭受到了波及。

完全可以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因此,他们很难消化这股子怨气。不过苏俄是把土地征收以后,重新分配给大家耕种。所以说,农民们依旧有地可种,这一点倒是抵消了一部分仇怨。

而且土地社会化以后,大多数没有土地的农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他们自然对苏俄感恩戴德,与这些农民生活在一起,那些曾经拥有土地的农民,也不敢说三道四。

这事儿似乎就翻篇了,但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是战争,由于长年累月的内战,导致俄国粮食严重减产。据统计,1920年全俄播种面积,只有1916年沙俄覆灭前夕的四分之一。其次是天灾,1921年的旱灾,导致粮食产量锐减。最重要的一点,自然是苏俄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这一制度指的是,农民们除了口粮和种粮外,其余所有粮食,全部要上交。

按道理说,农民手里有口粮和种粮,为了帮助苏俄取得胜利,咬咬牙也能挺过去。可问题是,战争导致的粮食减产,早就无法保证农民们的口粮了。

苏军下来收集粮食时,也没有经过正规化培训,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甚至有剥夺农民口粮和种粮的情况,这不是把事情给闹大了嘛!

农民们不满的情绪逐渐爆发,1920年秋,在安东诺夫的带领下,终于还是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

坦波夫省农民众多,再加上1921年的旱灾导致粮食进一步减产,因此数万农民很快就加入了这一队伍当中。

苏俄当局这个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改变政策,那么这种起义肯定会波及全国。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苏俄是如何平定这场叛乱的

苏俄的最高层还是很有预见性的,他们从一个点看到了全面,认为如果不及时遏制住这场起义,调整现行的政策,那么这场起义,极有可能会颠覆刚刚成立不久的苏俄。因为在当时的坦波夫,苏俄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为此,苏俄当局也做出了两手准备。

首先,苏俄在1921年2月草拟了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文件,想要以此稳住人心。其次,苏俄开始收拾这些起义者。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又有怎样的目的,起义就是起义。1921年4月,苏俄当局将这帮农民起义军,确定为安东诺夫匪帮,派遣图哈切夫斯基前去平叛,并要求其在1个月内将这事儿搞定。

据统计,当时有3到5万名农民起义者,这位素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将军,在这里辛苦干了1个月,愣是没能把这场起义给搞定。

时间紧,任务重,非常时期,图哈切夫斯基为了完成最高层交代的任务,自然要动用一些非常手段。毕竟他的官位,是上头给的,不是下面这帮人给的。谁给你权力,你就对谁负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思维。

所以1个月以后,图哈切夫斯基和他的参谋长卡库林,联名签署了一份对起义军使用窒息性毒气的命令。咱们不清楚苏军究竟有没有用毒气,只是知道有这份文件,而且起义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平定了。

至今还有人在为这场叛乱鸣不平

这场起义也让苏俄高层立刻意识到了余粮征集制的弊端,虽说是战时的特殊行为,但极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农民们不容易,他们在地里刨食已经非常辛苦了,其中一部分,努力了几代人,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土地,结果还被没收了,那种绝望,苏俄高层是很难体会的。

所以说,在平定这场起义的过程中,苏俄立刻调整方针,将余粮征集制改为粮食税,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可贯穿整个苏联历史,这些起义者始终都是被称之为匪帮,没有得到平反。反倒是苏联解体以后,一直有人为这些人鸣不平。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说脱口秀的老罗,他讲过一个故事。他们小区原先供暖不足,所以老罗就去找物业、找开发商咨询这个问题,结果双方就是踢皮球,不管这事儿。

为此,老罗联合起了小区里的几个业主,成立了一个刺儿头群,三班倒轮流去找物业和开发商,要求处理暖气问题。最终在折腾了1个多月以后,物业和开发商总算是把问题给解决了。

问题解决以后,不少业主居然说起了风凉话,他们认为,就算没有这帮刺儿头,只要耐心等待,事情一样可以解决。绝大多数业主则保持沉默,他们选择的方式是一个字:忍。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