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吞16颗药被送ICU,未成年人买精神类处方药太容易

细心爱娱乐 2024-12-21 15:43:46

宁波的李女士(化名)这两天一直感到后怕,她14岁的女儿小雨(化名),因为过度服用药物被送进ICU抢救。好在救治及时,已经脱离危险,过几天就能出院。但她提出质疑:

没有处方,为什么未成年人可以在药店买到处方药?药店回应,虽然店里没有要求她出示处方,但已经登记了姓名和电话号码等。登记的原始材料已经上交总部,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资料图。图文无关。

涉事药店涉嫌存在双重违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买药,得有监护人允许或者追认方才有效。更何况她一次吞下16颗的普瑞巴林胶囊,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药,药品零售企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然而,面对只有14岁的小雨,药店既不要求她出示处方,也不仔细甄别她是不是未成年人,就擅自把精神类处方药卖给她,如此疏忽大意,差点让小雨丧命,如果未来双方走法律途径,药店很有可能需要为自己的疏失承担一定的责任,监管部门也会追责。各地已经有不少药店,因为违规向未成年人售卖处方药而陷入纠纷。今年6月,黑龙江安达市一位14岁初中生,在课堂上吞下30片处方药卡马西平后,意识不清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ICU抢救。卡马西平作为一种管控严格的处方药,药店工作人员没有跟这位初中生要处方和身份证,就随便卖给了他。社会上滥用精神类药物的学生不在少数,药店为了牟利把关不严,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目前来看,小雨和那些为了追求刺激滥用精神类药物的青少年看起来还有所不同。她此前曾经因为情感障碍问题在康宁医院接受过治疗,为何要过量服用普瑞巴林胶囊,是否有自杀轻生的倾向,这些疑问也萦绕在人们的心头。正因如此,虽然药店的违规行为无可辩解,但是也有不少人为药店喊冤,说家长在找药店负责之前,是不是也得了解清楚孩子为何要一次吞16颗药。这些年,政策层面加大对于处方药的管理,对各种处方药的售卖做了非常细致的管控规定,但到了售卖端,真实情况又是另一回事。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药店,“无处方购药”“先药后方”“代客问诊开方”的现象非常普遍。线下药店最多让你登记姓名等信息,线上药店虽然有医生问诊开方这个环节,但几乎都是秒开,快到让人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医生。没有处方就售处方药,安全隐患毋庸讳言,比如助长未成年人滥用药物乱象;患者乱买药,会延误病情、给身体造成损害等。但药店大都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这些处方药量大而且利润比较可观。

资料图。图文无关。

很多顾客也乐见药店违规。很多常用药,比如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等,严格来说均属于处方药,药店不能随便卖。但没几个人愿意特意跑趟医院,拿到处方后再来药店买药。我经常从电商平台买药,这里面不乏各种处方药,老人的孩子的都有。这些药也都是以往医院开过,证明安全有效,偶尔家里有人生病,就会自己先买点药,看看能不能痊愈。如果要求这些药店做到实质性合规,以往那种线上买药的高效、便利是不是就不复存在了?在安全和便利之间,更多人愿意选择便利,毕竟违规售卖处方药导致的悲剧比较少见。考虑到这些,治理药店售卖处方药的不合规操作,恐怕得更加精细化,不宜搞一刀切。比如,把未成年人滥用药物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对药店的监管,对个案严肃追责,提高药店向未成年人售卖药物的违法成本。而对于大部分处方药来说,还是要多考虑民众买药的高效便利,降低各方的合规成本。如果就医普遍很方便,找医生开处方不费事,民众自然愿意配合,药店也没必要违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只针对药店进行治理和管控,效果就会比较尴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