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规模已然突破1.1万亿。其中,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占据主导地位,整个行业的价格战业已全面爆发。多家竞争对手报价持续下探,产能利用率接近满载,营收和利润率却双双下滑,成熟制程芯片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程度。
美国2024年底推出新一轮对华芯片制裁之际,日本企业却选择大规模采购中国芯片,日本第二大半导体商社Restar与台湾世平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第五大芯片商社菱洋进驻四川与阿尔特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日本半导体行业这是学上表演了,表面上配合美国对华限制,实际却在加速布局中国芯片市场。
日本半导体企业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美国对华限制令其高端芯片与设备对华出口量缩减;另一方面,中国本土芯片厂商在成熟制程领域已拥有价格优势,于是日企开始到中国探寻商机。
Restar与世平集团的合作,看似着眼于全球芯片分销,实则借道台湾布局中国大陆市场;菱洋在四川设立合资公司,貌似服务汽车产业,实则构建新的供应链体系。
凡事往深里想一下:面对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强劲冲击,日本车企必须降低成本,采购性价比更高的中国芯片,作为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国,日本若想维持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采用更具价格优势的中国芯片不失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选择。
日企反向操作的战略考量明确首先,中国芯片在性能和价格上达到新的平衡点
中芯国际等企业在技术封锁下依然保持快速进步,产品性能逐步接近国际一线水平,而价格优势显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背景下,日本制造商必须权衡成本效益,中国芯片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其次,供应链安全成为关键因素
美国主导的封锁政策反而推动日企分散采购渠道,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带来的风险促使日本企业重新评估采购策略,中国庞大的制造能力和稳定的供应体系,正好填补了这一战略需求。
第三,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面临挑战
尽管在光刻胶等细分领域依旧保有优势,然而整体技术的领先程度有所下降。日本企图通过与中国企业构建更为紧密的业务联系,于产业变革里谋求新的定位。
日本表面配合美国制裁政策,实则保持经济合作空间,双轨制既维护了美日同盟关系,又确保了产业链稳定,日企判断美国短期内难以对购买方施压这给了他们更大操作空间。
其他国家的企业或许会效仿日本模式,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扩大与中国的合作。如此一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制裁的效力,推动产业链朝着多元化发展。
然而,绝不可自大。中国芯片企业应认清技术指标、质量稳定性、后续支持等情况,仍需不断提升。日企采购增加或引发美国政策调整,要警惕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