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把天聊死

那群妈妈 2024-09-18 15:33:05

做父母什么是最难的?我想,与孩子交流,肯定是个大问题。

教孩子的时候,父母总会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但是换回来的却是“我们沟通有代沟”,或者你那些大道理,让孩子一直处于置若罔闻的状态,本来挺好的一个话题,结果硬生生变成了一个翻车现场。

母亲:“今天我碰见你们的班主任!”

小孩:“哦。”

母亲:“你不想知道我们在说些什么吗?”

小孩:“不想。”

母亲:“为什么不想啊!”

小孩:“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的聊天都是这样结束的,从妈妈和孩子的聊天话语中我只能看到两个字“敷衍”,即使妈妈“引诱”孩子,也依然没有把话题继续下去。

实际上,老师和妈妈并没有说孩子的坏话,而是表扬孩子最近比较努力,让家长多鼓励孩子。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可以对父母说什么呢?无非就是说一些自己的坏话,所以孩子不想知道老师和妈妈说了什么,而且很排斥和妈妈交流。

你们真的认为父母和孩子有代沟吗?

其实,很多时候,这是因为父母不会聊天、不会交流,而这种“聊天终结者”的父母,永远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1

什么样的父母是聊天终结者?

居高临下的质问者

明明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一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父亲丰富的人生经历,那时对明明提出的问题,父亲总是不停地质问,似乎他说的全是对的,明明做的全是错的。

久而久之,明明尤其厌恶父亲的这种做法,以致后来明明总是尽量回避父亲的问题。

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高一等,因此在与孩子交流时,总是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这就像公司领导每次都批评员工,员工心里也是极为反感的。

在这个时候,孩子就像是被指责的工作人员,讨厌父母这种行为,自然会对你的提问敷衍应付。

硬聊孩子不喜欢的话题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无可厚非,但要讲究方法,也要掌握说话的技巧。

如果你想要从孩子嘴里套出点什么东西,那就自然要往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去引导,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有聊天的欲望。

反之,如果你的话题一点都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甚至使他们感到厌烦,那么就会变得很无聊。

聊天变成讲大道理

与孩子聊天最怕的就是讲大道理,比如这些父母常说的话:妈妈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青菜有营养你不能挑食,这样的话不胜枚举,妈妈生怕少讲大道理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那些理论有用吗?其实是没用的,这种说教式的养育模式,根本不能让他们明白做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会让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

2

和孩子讲道理不能“空谈”,要掌握三大技能,别把天聊死了。

不要怪罪孩子不愿与你交谈,没有孩子愿意每天听父母唠叨那些大道理,特别是与孩子沟通时,更要掌握技巧,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坦率地面对生活。

学会共情,站在孩子立场表达感受

为何儿童总能与同龄人闲聊?理由很简单,他们有共鸣,能了解对方的痛处,所以沟通没有障碍。

假如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谈,那么自然就不会被他们排斥,这样就可以继续聊下去。

忍住说教,倾听心声

不要什么时候都拿出那些大道理来,母亲不妨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必要的时候还让孩子们学会诉苦,这样孩子们才能以健康积极的状态与家长们交流。

多用肢体语言,学会拥抱抚慰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孩子们也会有很多不顺心的时候,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如果此时父母仅仅是一句训斥、质问,肯定会与他们疏远。

父母不妨抱抱孩子,或是简单地一笑,将孩子口中的大道理化为动作,一种表情,传达给孩子,让他们知道,父母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仔细倾听,平等对待

凝视孩子,多用关心的目光,让孩子明白你在倾听,时刻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如果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请家长一定面带微笑,认真聆听,先不要急着打断孩子,只有在孩子的倾诉中,父母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孩子才会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

表达简单,适当赞美

与儿童交谈时,若要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就要确保让儿童能听懂。

所以,最好用短一点的句子,并不断重复,直到孩子明白为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无论是在词汇的选择,还是在语速和语调上,都要把握好时机,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交流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

恰当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兴奋剂和润滑剂。

父母恰当地肯定和欣赏自己的孩子,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也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因此,他们更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不愿意再听父母唠叨,但父母不知道孩子想听的并非父母所说的那些大道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放下戒备与您畅谈心事,首先父母要学会改变他们沟通的方式,这样您就可以打破“聊天终结者”的魔咒。

本文来源|网络转自|家庭教育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版权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支持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