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直气壮的神级上班打卡抗议书—韩愈《上张仆射书》

呵呵呵文化 2024-04-30 06:29:20

本文约4000字。

你见过如此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上班打卡抗议书吗?

你见过能把抗议上班打卡提升到孔孟之道、忠君爱国的境界,让人无言以对吗?

一千四百年前,天下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因不满当时幕僚的上班作息时间,给他顶头上司写下了的一篇抗议书。

这篇文章言辞犀利,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直上升到儒家理念和国家高度,让人头皮发麻,欲辩无言,只能忍气吞声,连声称是。可谓是千年以来,最顶级最神的上班作息抗议书。

也许,如果哪天你也要吐槽,甚至抗议你的上班作息,可以参考。当然,也要规避一些问题,分析完此篇文章,最后会一一列出。

一、创作背景:考试不顺,转战地方

韩愈经历了四次科考,终于登进士第,但中进士之后,又连着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落榜,于是只好暂任地方推官。

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二月,三十一岁的韩愈抵达徐州,同年秋,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同年九月,刚到任不久,韩愈就接到了地方的上班作息时间表,看到了这份时间表,韩愈怒从中来,马上提笔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张建封写了这篇《上张仆射书》。

上张仆射书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馀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

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歳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图1 韩愈

二、从个人到国家的“因才打卡制”理论

一开篇,韩愈就旗帜鲜明的说,自己无法接受小吏给他的“工作日程表”—“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

这张日程表里说,从今年九月到第二年二月底,都需要一大早上班,晚上才能下班,中间不能休息,没有疾病和特殊原因,不许外出。

韩愈反对的理由非常充分,甚至还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

1、领导你看上了我,绝不是看上我早上能准时上班,晚上能准时下班的才能。

韩愈说:“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

言外之意,就是刻板的上下班作息时间无法保证什么,也不是工作的最终目的。工作的目的是最大化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

2、我有才能,也不一定非得早上准时上班,晚上准时下班才能体现出来。

韩愈说:“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言外之意非常明确,就是刻板的上下班制度,是无法发挥个人才能的,只能压抑个人才能的发挥。

3、对于人才的使用,绝对不能刻板,绝对不能一个标准强制执行,需要根据工作情况和个人特点,人性化制定执行。

韩愈说:“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

言外之意,死板的制度,既拘束了人才个性化才能得发挥,也暴露出了单位制度制定者的管理水平,死板的制度,一定是死板的人,没有管理水平的人制定的。这样的制度只会降低工作效率。

4、即使是上下级,也要以礼相待,人格平等。

韩愈说:“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

意思是说,下级奉上司不—定采用同样的做法;上级任用下属,也不一定采用同样的做法。应该衡量他的能力来任用他,衡量他的才干来安排他,他所不能做的事情,不要强迫让他去做,因此就可以使下级不得罪上级,下级也不会被上级所怨恨了。

这一段是对“因才打卡”的进一步延伸。一定要一开始就详细了解下属的才能,直到他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这样才能用其所长,也不会出现强人所难的情况。

下属也要了解上级,不用死板的方法来满足上级工作的需求。

这样才能上下级平等,互相尊重,达到上下最和谐的工作状态。

5、用人之道,要分清楚所用这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道义,还是只是拍马。

韩愈说:“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这一条理由,直接上升到了孔孟治国之道和国家利益。

韩愈搬出了孟子的学说,“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说当今的诸侯为什么没有出类拔萃的,是因为他们都只用逢合他们的人,不喜欢用反对他们,说真话教导他们的人才。

这还不算,“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

现在这个时代,还远远不如孟子那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上级们,都只喜欢听话的,马上执行的人,不喜欢直言犯上的人。那些听话的,马上执行上级命令的人,是好谋私利之人。那些直言犯上的,是信义之人。

那些谋私利之人,没有忠君爱国的,那些直言犯上的人,从来没有放弃忠君爱国的信念。

有了上述的前提,韩愈紧接着又说,“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当今王公大人们,也只有执事大人您可以听我说这些正义之言,也只有我韩愈,能够仗义执言,能和执事大人说这些正义之言。

为了国家利益,就应该用有才能,而且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同时为了这些人才,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当然,个性化的、合理的工作时间,就是满足这些人才的先决条件之一。

这样,韩愈把工作机制上升到孔孟之道的治国理论高度。你张建封要是仍然强制执行现在这一套死板的工作作息时间,那就不光是地方幕府的问题,甚至还会误国误君!

这样,韩愈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创建能发挥个人价值的弹性工作时间—上下级人性平等—发现好义之人,为国家选材”。

图2 唐风

三、从理论再到个人实际情况

创建了一套理论体系之后,在理论的基础上,就要落实到现实情况。

韩愈也不是光吐槽和反对,也给出了他的建议:早上五点上班,九点下班,下午三点上班,七点下班,这样中午可以休息,也不会耽误工作。

这个建议不光是不耽误工作,还有附加价值: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天下人都会称赞您,说您知人善任,待人忠厚,可以成就您以礼待人的名声。

还有其他的附加价值:

“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

天下人还会说,韩愈没有投靠富贵浮华之人,他正是因为他的学识,投靠的是一个真正以礼待人,能够赏识他的人之人。这样的话,不仅成就了执事您的名声,还成就了韩愈我的名声,我自然会无怨无悔,一心一意的尽职尽力。

听取我的意见,则是双赢,如果不听取我的意见,韩愈又反过来说,如果执事您不听从我的意见,那必然会有负面作用:

“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歳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天下之人听说了这件事,执事并没有采纳我的意见,都会说,执事用韩愈,只是可怜他,并不是赏识他的才能。韩愈为执事尽力,也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已。

这样就成了上文中,孟子说的诸侯和其所用之人的情况。

即使执事每天赠我千金,一年给我升九次官,我心里感恩,但不会和您成为知己。

这一段也可见韩愈对自己的才华和名声非常自信,和自己成为知己,对于张建封这样的名臣也是荣誉。

四、关于韩愈的“上班打卡理论制”成功要素

那么,韩愈这一套理论到底是否适用?

能提出这么一套理论体系,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否则不可轻学。

1、要有韩愈之才

如果没有韩愈的才华,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大家还是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只能是自取其辱。

2、要有伯乐上司

这里,我们要对韩愈的上司张建封了解一下。

张建封是唐朝名臣,自小喜好作文,慷慨负气。礼敬文士。无论贤达与否,只要来到他的门下,均以礼相待。

他赏识韩愈的才能,这才请韩愈到徐州做推官。

正是有了这样的伯乐,才能发现韩愈这样的千里马,韩愈这样的千里马,才敢于跟张建封这样的伯乐上司直言。

第二年张建封去世之后,韩愈也就离开了徐州,到了洛阳,第四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

所以,大家看到韩愈的这篇文章,如果想要跟上司吐槽或者抗议工作制度,一定要先看看是否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

图3 徐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