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有错

白晴聊历史 2024-11-20 02:06:17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古代帝王的托孤大臣,往往是忠诚与权力之间的试金石。

然而,刘邦死后15年,原本被委以重任的托孤大臣,却做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他竟将刘邦的所有嫡孙杀得一干二净。

这一血腥的举动,不仅让刘邦的血脉差点断绝,也似乎印证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结论:刘邦生前大肆屠戮功臣,并非毫无道理。

这场王室惨剧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斗争?

托孤大臣为何会做出如此背叛的举动?

而刘邦的杀功臣之举,又是否真的为后世帝王敲响了警钟?

一段关于生死与权谋的故事,正徐徐展开……

权倾天下的汉朝开国功臣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江山旧主刘邦奄奄一息地躺在长乐宫正殿。

临终前的一番话语,让吕雉脸色铁青。

"萧何若不在人世,曹参可以继任丞相。

若参也逝去,可由王陵继任,辅以陈平。

周勃尽管不善言辞,然品行忠厚,堪为股肱之臣。"

这些话,吕雉都听在耳中。

可她心里却有了别的盘算。

七年之前,韩信冤死,英布反叛,威胁早已初露端倪。

如今萧何、曹参等人兢兢业业,却不知何日便会反复无常。

"陛下,儿臣尚年幼。

您去后,恐众臣野心勃勃,挟持朝政啊!"

刘邦闻言,沉吟不语。

这些年来,波谲云诡之事太多。

生死关头,只得将后事托付于吕雉:"你也活不到那时候。"

话音未落,高祖驾崩。

十二年功业,付之一炬!

韩信之死埋下祸根

追溯刘邦猜忌功臣的开端,得从七年前韩信之死说起。

当年,刘邦铲除项羽,一统天下,实乃韩信之功。

淮阴侯,名震天下,威望日隆。

可这却成了他致命的隐患。

"多多益善!"

一句话就让韩信锒铛入狱。

经由吕雉周旋,方才得以脱身。

刘邦虽没有赐死韩信,却撤去了齐王的封号,变为淮阴侯。

韩信自此郁郁寡欢。

不上朝,不问政。

刘邦心中怒火中烧。

公元前202年,陈豨起义。

刘邦亲率大军,奔赴前线。

而留守都城的吕雉与丞相萧何,竟生出杀韩信的念头!

"主上恨透了韩信。

我们只须设个圈套,就能除掉这个眼中钉!"

韩信中计而死。

从此,君臣之间的猜忌与仇恨,再也无法化解。

疯狂的吕后与遭殃的戚夫人

失去了最强悍的"敌人"韩信,吕雉更加肆无忌惮。

朝中大臣惶恐不安,刘邦的子孙却首当其冲。

寒风萧瑟,吕雉揪住刘如意的衣襟,恶狠狠地将他推向冰冷的宫墙:"贱人的儿子,敢和我儿子争宠?今日就让你尝尝毒酒的滋味!"

十一岁的刘如意惨死宫中。

周昌为保他性命而来,却为时已晚。

他再也无法面对主上的嘱托,愧疚而终。

"如意,如意!母后对不起你啊!"

戚夫人的哀嚎,撕裂长夜的宁静。

吕雉残忍地剜去戚夫人双眸,割去四肢,将她囚禁于猪圈之中。

太子刘盈目睹这一切,吓得再不敢靠近东宫半步。

天真的刘盈也变成了傀儡皇帝

被吕后软禁,遭受惊吓的刘盈,一夜之间长大了。

他对母后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母后啊母后,您这是何苦呢?天下本就姓刘,何必如此残忍!"

面对儿子的质问,吕雉恼羞成怒。

她给刘盈选了一个不能生育的皇后,还从宫女那里抢来孩子,冒充刘盈骨肉。

孩子的生母,更是惨遭杀害。

在吕后的淫威之下,刘盈彻底颓废。

朝政渐失,他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母仪天下的皇太后、权倾天下的诸吕,才是这盘棋的真正操控者。

刘邦在地下,不知作何感想?

吕后死后爆发的腥风血雨

吕后逝世那年,是公元前180年。

作为一代女中豪杰,吕雉狠辣、善谋,将刘氏子孙残害殆尽。

临终前,她还不忘立刘弘为新帝,以吕、刘二姓共治天下。

朝堂之上,隐忍多时的周勃、陈平等功臣,终于按捺不住。

一场腥风血雨,在长安城上空酝酿。

吕禄本可凭借北军善后,偏偏交出印绶,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吕氏宗族丧命火海,刘邦嫡系血脉几近断绝!

周勃、陈平趁势控制朝政。

不出所料,新帝刘弘被推翻。

而那些被吕后杀害刘盈的孩子们,也被诬陷为"非嫡出",无一幸免。

野心膨胀的功臣们,最终扶持了旁系宗室刘恒为帝。

这位被吕后打压的皇子,此刻终于重见天日。

可是,刘氏天下从此再难延续。

刘恒即位,已是皇权旁落

在刘恒登基之初,他也曾雄心勃勃。

只是百废待兴,诸多掣肘。

一番努力,虽有政绩,却过失更甚。

他为西汉覆亡埋下伏笔,自己也难逃厄运,最终客死他乡。

功臣之乱,刘氏子孙无一善终。

而当初的托孤重臣,也在后来的党争中,反目成仇。

他们或困于朝堂倾轧,或死于非命。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

纵观西汉兴亡,刘邦杀功臣,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然而,从后世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也并非全无道理。

功臣席位日盛,终成心腹大患。

忠义者寥寥,无不藏有异心。

一朝变故,则有勾结外戚、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虞。

刘邦在位时,尚能以强势震慑群臣。

一旦后主幼弱,则易为功臣把持。

王朝根基因而动摇,江山社稷危如累卵。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杀一儆百,扫除异己,确保皇权稳固,这本就是帝王心术。

可是,开国之君注定要背负骂名。

而继任者却要防范功臣跋扈,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千古功过,后人难评

一代雄主,纵横天下。

却在临终前,留下无尽遗憾。

千秋功过,后人自有评说。

然则天命难违,时势造英雄。

帝王心术,岂容易参透?权力的游戏,又何曾是儿戏?

生逢乱世,刘邦不得不为。

而到了后世,又有几人能懂?

人心向背,世事难料。

功臣与皇权,原本就是刀尖上的博弈。

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历史的裁决。

唉!有功也有过,千秋功罪,概莫能外啊!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