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咽喉,两次决定国运的雄城——锦州

闲说宇俊星 2024-02-18 21:06:23
鸡脖子

摊开中国的地图,在河北和东北的连接处有一片海边的平原走廊。他东临渤海南接华北平原北接辽河平原,北面是连绵燕山山脉。我们今天称之为辽西走廊。这里很像是中国这个大公鸡的鸡脖子,一旦被人拿捏对国家命运将产生深远影响。

辽西走廊以北是连绵的山脉

公元10世纪前,中原军队同往辽西需要经过燕山山脉

自明代以后这里是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防线,1640年开始的明清松锦大战,明清都出动了最后的野战精锐,明军一战败北从此进入亡国倒计时。解放战争时期,辽沈决战也从这里出发,东北解放军吹响了国军的丧钟。

今日锦州

两次决定国运的关键城市都是锦州,锦州所处的辽西走廊地区成为战略决战敌场所。

辽西走廊的出口,锦州

其实在中国早期历史上,中原和辽东的联系走不了靠海的辽西走廊。那个时候辽西走廊还在海中,辽河下游是一片沼泽。早先中原军队进攻辽东的分裂和割据势力都必须从燕山的山口进军,或者从山东半岛出偏师配合进攻。

曹操北征乌桓,击毙敌酋踏顿

汉末的曹操北征乌桓,隋炀帝和唐太宗第一次征高句丽都是北上跨过燕山再渡过辽泽的。唐军征高句丽主力过辽泽,偏师从海上攻击今天大连地区。

唐太宗征高句丽,主力囤集于柳城(今天辽宁朝阳市附近)

辽西走廊到了辽代以后慢慢成了可通行的道路,后面随着辽河地区农业的开发,逐渐成了成熟农耕区。加上13世纪以后北京成为首都,辽西走廊才慢慢成了中原王朝的咽喉。

崇祯皇帝的大失败

1641年,清军大军出动围困锦州。守将祖大寿求援,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带领明军主力出关解围。

战争开始虽然只是围绕着锦州,但是明军统帅知道锦州只是诱饵。皇太极想吃掉救援的明军主力。在双方心照不宣的试探下,明末最大规模的会战拉开帷幕。

清军围困锦州,大战开始

1641年3~7月的时间内,明军先锋部队到达锦州城南,并和锦州西部的清军交火。清军罕见的在野战中没占到便宜,更重要的是明军捅破了封锁把锦州急需的粮草送进去了还补充替换了不少生力军。

明军通过步步为营、前锋部队轮番出击的方式,让清军损失不小,明军士气高涨,清军则士气低落。

明军一开始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

而且这个时期,明军的各支部队军容齐整,配合的相当得力。要知道洪承畴之前一直在陕西剿灭农民军,对于辽东明军来说这个是空降领导,打成这样说明洪的能力极强。明军战略可行,战术又得当,连基层明军的战斗意志都被点燃了。

洪承畴知道皇太极要围点打援,他要把清军后勤逼到极限。

这个时期明军游骑骚扰,小股试探对峙,双方小股兵力频繁接战明军还占据上风。这段时间是明清拉锯史上明军指挥最统一战术最正确士气最旺盛的时期。

皇太极要围点打援,这个时候洪承畴的部队自辽西到锦州没有大的破绽,想吃又吃不掉。双方中小规模战斗清军罕见的不占便宜,清军中高层多有阵亡。这次围困锦州是清军梭哈式出动非常消耗物资、这样打又打不赢耗又耗不起,极大的拉低了清军的士气,不少人嚷嚷要老家。

松锦大战前期,明军罕见的野战占据优势

但是到了1641年7月间,崇祯皇帝面对外有清军,内部农民军又死灰复燃的情况忍不住了,接连下命令让洪承畴主力前出,全军出击赶紧解锦州之围。

崇祯,优势在我

皇帝下命令了,部队又有监军。洪承畴没办法,1641年7月8总兵13万兵力全部出动。大军松山进行集结。随后洪承畴大军和清军在松山交战,清军接战不敌。但很快明军头重脚轻的军事布置被清军发现。

今日笔架山,1641年8月清军偷袭这里的明军粮草基地,逆转了战局

清军先挖壕沟,然后再直扑明军粮草所在地笔架山。明军士气大挫,洪承畴只能安排撤军。

塔山,明军最后的倔强

清军挖沟并袭击了明军粮草基地

松锦大战最后阶段,南下突围的明军路线早被皇太极预判到了。清军一路截杀,并且用密集的弓箭压制明军,明军一片混乱大量士卒被迫逃向渤海,溺死者不计其数,战后渤海浮尸遍野惨不忍睹。这一仗13万出关的明军,除了先行开溜的吴三桂,阵亡的有53700多人,损失马匹7440,甲胄损失9346件,还有不少枪械火炮遗落。

没有突围成功的明军统帅洪承畴投降,祖大寿投降。清军顺势拔掉了关外的松山、杏山等要点,明军或逃或降。

塔山的明军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刻

但清军进攻塔山时,塔山的明军誓死不降。清军先用重炮轰城,城破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斩,最后塔山4000守军全部殉国。明王朝经营多年关宁防线被摧毁。

3年后崇祯皇帝上吊身死,明王朝覆灭。

300年后的东北逆转国运

时间来到300年后1945年,尽管抗战结束,但战争的阴云依旧笼罩着华夏大地。内战一触即发,当时国军总兵力430万,而解放军总兵力只有130万。国军还接收大量的日本和美械装备,占据了绝大多数工商业城市,优势极为明显。

这个时候党做出决策各解放区的精锐士兵和干部奔赴东北。3年时间东北局势逆转,开启解放战争的大反攻。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不乱沉沦的国运开始逆势上扬。

剿匪、土改、练兵

东北一开始局势也不好,民主联军被国军压制到松花江以北。东北局痛定思痛从土改和清除匪患开始。 经过剿匪和土改东北面貌焕然一新。

到1947年2月,全东北共分配土地3160万亩,400多万人分到了土地,各地青年参军意愿高涨。

军事形势也随着政治局势的打开要越走越顺。

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我军先后发起夏季、秋季、冬季攻势,歼敌30余万人,解放城市70余座,将敌军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孤立据点,从而彻底改变了东北力量的对比

南下锦州,主席教战神打大战

1948年8月,东北我军可担负野战机动任务的部队已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以上共计约70万人,其余33万余人为地方武装和二线补充兵团,总兵力已突破100万。

军委的部署让东野主力南下,拿下锦州关门打狗

这个时候东北国军被解放军围点打援打怕了,龟缩在城市不出来。东野打长春,沈阳国军就是坚守不出。军委考虑要做南下锦州封闭东北国军的战略决策。

实力占优的林彪还是想稳健的吃掉国军,一直和军委讨价还价

南下锦州虽然有被沈阳国军攻击补给线的危险,但是一旦拿下锦州则是关门打狗,东北国军全成了瓮中之鳖。这个决心林彪一直下不了,林彪用兵精于计算这样的冒险他很难下决心。48年3月开始东北军和中央来来往往互相发了多次电报,到了年中东野才下决心南下。

东野南下北宁线,辽沈决战开始

一场事关国运的大战拉开帷幕,7、8月间东野利用铁路将大量军械和部队运到前线,咫尺之遥的沈阳国军居然毫无反应。

大军展开了,林彪看到国军调兵北上又想回头打长春,急坏了军委

9月12日东野开始拔除外围据点,国军如梦初醒。罕见的协同一致,从华北调来了大量增援部队。林彪看到敌情有变又想回头,后来政委罗荣桓劝说,加上炮纵一天就打下义县林彪才最后下决心。

包围锦州时的国共双方部署

现在唯一要做好的就是挡住增援的国军。命运女神正俯瞰塔山,300年前的关外明军在这里死守到了最后一人,注定这片土地自古都是坚毅的灵魂驻守。

塔山——决定国运的阻击战

塔山,这座位于锦州西南的小村庄将因为一场震惊天下的阻击战永远留在历史记录中。

塔山不是山,是一个辽西走廊处一个小山村,地势平坦。西面的白台山地势稍高,但是不足以抵挡大规模的部队通过。东野把阻击敌人的主力放到了塔山地区。两侧的白台山和打鱼山岛作为防守侧翼。阻击主力是4纵,11纵靠白台山一带防守。4纵的后背是东野的总预备队,1纵。

国军军舰来了,但是没起多大用

林彪给4纵的指战员们发出了细致的指示,关键就是“死守”决不能后退。

4纵决不能采取运动防御,而是要在阵地战中死守;

4纵一定要注意采取梯次防御,最大程度减少敌人炮火的杀伤

4纵副司令胡奇才下到最前线的12师直接指挥战斗。

与阵地共存亡

4纵每一个指战员都在阵地上画出自己的最后作战位置,“绝不再后退一步,如果敌人打过这个位置,我就与阵地共存亡!”

指导员在做战前动员

4纵官兵的战前动员,后面的山地是西侧的白台山高地

4纵在构筑工事的时候,国军那里可热闹了。

国军总指挥应该是侯镜如,但是塔山开打时他不在。头两天指挥的是54军军长阙汉骞。侯镜如后来到了前线,但是他指挥不动独立95师。这个独立95师指挥官是罗奇。95师一上来要熟悉塔山地形,国军居然在10月12号停了一天。

国军的东进兵团

国军的海军空军也来了,不过主要是重在参与,海军被东野的炮兵打了几炮就溜了,后面几天基本没给啥支援。

侯镜如

在战斗一开始时,主攻的是第54军和第62军,由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

10号清晨由东至西分别是暂编第62师、第8师、第62军的151师和157师开始进攻。

主攻方向是第8师。主攻正式开始后海上军舰一齐开炮,国军飞机俯冲扫射,炮火覆盖了整个塔山,4纵早期修的工事大部分被打烂。炮火过后,国民党三个师铺天盖地压了上来,试图一举冲破4纵的阵地。

阵地一侧的打鱼山岛,在早上也被一支国军摸上来。

塔山正面防御

由于4纵组织了强大的交叉火力网,硬生生挡住了国民党数倍人数的冲锋,下午退潮打鱼山岛也被我军收复。解放军炮兵这一天也大显神威,直接将国民党军一个山炮营连人带炮直接从阵地上抹掉。

开战首日结束,国军伤亡1100人,寸土未占,大大出乎国军意料。

第二天(11日),阙汉骞加派了157师再度发起进攻。

第二天国军加强了火力支援,部分阵地争夺出现白热化,这一天各个阵地开始报急。白台山、塔山村最前沿几个阵地上出现了整个战斗小组全部牺牲的情况,我军二线战士发动了不要命的反扑,与敌人反复争夺。

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国军还是寸步未进。

12日,号称“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在葫芦岛部署完毕,指挥官罗奇对这支精锐部队信心十足。为了熟悉地势还休息了一天,伤亡惨重的54军被换下。

塔山第一天被炮火覆盖,13日东野战士抓紧修工事

解放军利用国军重整工事,大修交通壕的时间,准备来日的血战。

总攻锦州已经打响,国军这个点休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13日,13日是塔山战斗中战况最激烈的一天。拂晓四时三十分,国民党军的炮兵就开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阵地猛烈轰击。这一天国军的陆地进攻火力达到了最强。刚开始95师还鄙视前两天攻击不顺利的友军,表示要露两手给友军看看。

95师集团冲锋

这支号称赵子龙师的部队誓要打穿4纵的防线。95师的凶狠确实是少见。经历过95师集团冲锋的解放军战士回忆道。

“冲锋队上来全端着轻机枪,一律使用轻武器。那些军官好象是吃了刀枪不入护身符的红枪会头子,远远地跑在队伍的前头,拼死卖力他们把尸体垒成活动工事,向我们阵地一步步推进,进攻的凶猛程度是几年来没有见到的。”

塔山面前只有几个小的土丘,加上国军炮火占优。国军步兵依靠几个短距冲锋确实可以直接冲到4纵阵地打成缠斗。95师等炮火准备一结束就冲锋了,摆出了人浪式的集团冲锋。

面对95师这样凶悍的敌人,正面防守的34团基本打光

95师的波浪冲锋是以波浪式的冲击战法发起集团冲锋,轻重机枪集中使用,掩护步兵冲击,并要求步兵带足手榴弹,以近战为主,第一波垮了,立即上第二波。这种冲锋每一波的衔接很重要。

一开始95师非常勇猛,前面的士兵被解放军火力成排打到,但仍有不少国军冲到了4纵阵地前展开了近战肉搏,因为后续国军被东野炮火压制没有跟上,这样几轮下来头几轮冲锋的国军被4纵死死压住,伤亡非常惨重。党国精锐“赵子龙师”也受不了。

这一天95师被消灭1200多人,吃了大亏的95师在第二天国军火力准备之后再次发起冲锋。

13日独立95师的进攻极为凶狠,林彪发出了“我只要塔山”的命令

14日,由于锦州多处阵地被突破,蒋介石下了死命令:(14日)必须攻下塔山,12时进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

记吃不记打“赵子龙师”继续车轮战,最后发疯般的向阵地倾泻火力。根据侯镜如回忆14日一天时间国军就伤亡了3000多人,95师师部战斗部队报销过半。塔山正面的4纵34团基本打光了。

95师再次集团冲锋,战斗人员经过一天激战基本全部报销

这天傍晚95师也打残了,丧失战斗力。面对如此场景95师师长罗奇提议要夜袭白台山。白天被打残的国军各部都不同意。但是蒋介石的命令难以违抗,晚上搞了一次虎头蛇尾的偷袭,结果被东野再次“教育“。

塔山打不下来,蒋介石暴跳如雷

15日95师伤亡过大战斗部队只能缩编成1个团,国军的全面进攻泄气了,而塔山后面的锦州被攻克已经进入倒计时。此刻东北国军的命运已经被决定。

关门打狗——锦州

就在塔山战斗激烈进行时,对锦州的总攻也发动了。

东野发明的近迫作业,后来在淮海战场大放异彩

锦州之前,东野还没有短时间拿下国军重兵把守大城市的先例。为了啃掉硬骨头,东野把积攒了多年的火力全部拿出来。这一次解放军坦克参战、重炮攻城。

为了尽可能的削弱守军,东野的炮纵把火力调到最大

总攻锦州开始了

从10月14日开始攻城部队发起进攻,锦州城北部的战斗最为激烈。配水池和大疙瘩两个据点成掎角之势,国民党军称其为第二个“凡尔登”。这场战斗十分激烈,解放军用血肉之躯打通了胜利之路。

这种10万人守军的坚城看起来固若金汤的堡垒在东野战事奋勇攻击下,31个小时就被攻克。

自此东北的大门被关上,辽西平原的廖耀湘,坐困长春的郑洞国部的命运也被决定了。半年后东野、华野、中野三大野战军渡过长江拿下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南京。

沉沦百年的中国终于能昂头向上。

这座渤海边的雄城——锦州就这样两次决定了国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