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了晚年,儿媳、女婿长期不上门,说明了3个严重的家庭问题

奇潭 2025-01-11 14:38:28

前几天我妈给我打电话,说想去我姐那里玩两天。

我姐今年47了,在大城市买了房,家里条件也不错。

结果我妈去了一天就回来了,说不习惯,我姐夫忙,我姐也忙,他们起得早上班,晚上回来就看电视玩手机。

我妈说感觉在那里很不自在,好像打扰了他们的生活。

听完这话我心里堵得慌,也让我想起了去年过年,我大哥回来的事情。

大哥结婚20多年了,嫂子已经7年没回来过了,说工作忙走不开。

每次大哥自己回来,也就待两三天就走,妈妈做好吃的他都说在外面吃习惯了,家里的饭菜有点重口味。

其实农村老家的父母,最大的期待不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吗?

前几天和老王聊天,他给我讲了个事,他做电梯生意发了财,给爸妈接到大城市住。

结果老两口在大城市待了一个月,说想回老家,宁愿回到那个破旧的小院子。

老王说他爸说了句话:

在大城市的家,感觉像是在打扰你们的生活,回老家好,老家是我们的地盘。

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老王家,也不只是我家的问题。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你要说儿女们不孝顺吧,也不是,该尽的责任都尽了。

该买的东西都买了,该给的钱也给了,就是不愿意和老人多相处。

这说明了现在家庭里的几个严重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亲情正在被金钱取代。

不少人觉得给钱就完事了,你看现在过年过节,好多人都是给父母直接转账。

我一个朋友说得好:

我给我爸妈每个月转5000块钱,他们花不了那么多,但是我心里踏实。

是,给钱多省事,比陪伴来得容易多了。

但老人最缺的不是钱,而是陪伴和关心。

有的儿女觉得给了钱,就算尽孝了,但这恰恰暴露了一个问题:

把亲情简单地物质化了。

几年前我在创业,一年回家不到3次,每次给妈妈转账,妈妈都说不用给那么多。

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不要老是转钱,钱我们有退休金够花,你多回来看看我们就行。

第二个问题,就是两代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

城里的儿女们生活节奏快,喜欢吃西餐、日料,父母却还是习惯油大火大的家常菜。

儿女喜欢周末睡懒觉,老人早上5点就醒了,觉得睡到8点都算懒散。

久而久之,这种生活习惯的差异,就成了一道鸿沟。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没意识到,这种差异需要互相理解和包容。

我认识一个做培训的老师,他告诉我说他妈妈每次来他家住,早上5点就起来擦地板。

他很烦,但是后来转念一想:

妈妈这是关心我们,用她的方式表达爱。

于是他和妈妈商量:您要早起可以,但是打扫卫生等我们起床后再做。

这种沟通和理解,比简单地抱怨要有用得多。

第三个问题,是很多人忘了父母的付出是无条件的,但子女的回报却在计较得失。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老人在菜市场卖菜,说自己有两个儿子都在大城市工作。

老人说:他们工作那么辛苦,我自己还能动就自己挣钱,不给他们添麻烦。

听到这话,我眼睛都湿了。

多少父母,年轻时省吃俭用供子女读书,等子女成家立业,自己反而开始客气起来,生怕打扰了子女的生活。

回想我自己,刚工作那会儿,妈妈来城里看我,住了一个星期。

临走时悄悄往我床底下塞了一万块钱,说:妈知道你工资不高,这是我省下的。

那一刻我真的很愧疚,因为我总觉得妈妈来住很麻烦,要收拾房间、要陪她逛街。

其实想想,我们小时候哭闹、生病、淘气,哪次不是父母无条件地付出?

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反而开始斤斤计较,这是不是很讽刺?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趁他们还能走动,多陪陪他们。

不要等到他们真的走不动了,才想起要尽孝。

那个时候,再多的钱,也换不回能陪伴他们的时光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