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夜里去怡红院,被晴雯拒之门外,曹雪芹究竟是何用意?

君晓吖侃红楼 2025-01-10 20:17:00

第二十六回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林黛玉要进怡红院,却被晴雯给“拒之门外”!

谁知晴雯和碧痕二人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报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引程甲本第二十六回)

林黛玉一听这话听错了。但她平时与晴雯等也熟悉,还以为人家没听出来,又说了句“是我”。不想晴雯是真没听出来是她,又来了一句:“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林黛玉当时的境况,就是“啪啪被打脸”。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平日那么玩的好的人,如今竟将自己拒之门外,别说林黛玉,哪怕是傻大姐也难以接受不免伤心。又一听里边竟然传出来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笑声,想来“内外亲疏”已经明显,自家终究是外人。

这么一想更加难过,于是一场伤心惊天动地,隔天便引出了《葬花吟》诗,正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故事。

那么,晴雯既然有“晴为黛影”之说,与潇湘馆来往最是密切,为什么偏偏是她将林黛玉挡在了怡红院的门外呢?

要说起这件事,其实毫无头绪。书中也写了晴雯和碧痕吵嘴发脾气,心不顺时哪管是谁?林黛玉适逢其会而遭难,也说得通。且除了晴雯这种性格,怡红院里还真没几个人有胆子敢做这种事。

但怡红院那么多人,偏偏就是晴雯让林黛玉吃了瘪,联系“晴为黛影”的影射关系,还是不能排除曹雪芹故意伏笔的可能。

既然要想从伏笔的角度去考虑晴雯的行为,就要看她为什么拒绝开门。

首先,当日她与碧痕吵架,是一个原因。但之前薛宝钗来时都开了门,虽然肯定不是她开的,但也侧面表示晴雯不太可能拒绝宝钗进门。

其次,晴雯因因心不顺,抱怨宝钗夜里来访:“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林黛玉显然是替薛宝钗受了过。

最后,晴雯为什么那么说薛宝钗?自然是她认为宝钗不分时间的来怡红院“不合规矩”。

晴雯虽是丫头,却有精神洁癖。她对袭人与贾宝玉鬼鬼祟祟的偷试,麝月与贾宝玉瞒神弄鬼,碧痕与贾宝玉洗澡两三个时辰,全都不能认同,并将之揭露出来。是典型的耻与为伍,出淤泥而不染的立场。

薛宝钗尽管不像袭人他们那么露骨。但薛家在贾府图谋金玉良姻,趁机接近怡红院,从莺儿妈与茗烟娘交好,到薛宝钗与袭人互动频繁,再到薛宝钗三不五时的进出怡红院,不免让晴雯看不起。

她认为薛家如此图谋金玉良姻,或者说薛宝钗“接近”贾宝玉的目的不纯。戴着如此的有色眼镜看宝钗当天夜里来访,怕不是已经将她与“偷试”的袭人画等号了。

既然不认同,便在行为上表现出了排斥和厌恶。而林黛玉此时来访,步了薛宝钗的“后尘”,自然会被晴雯一视同仁的“迁怒”。此时别管她是否听出来是林黛玉,只怕都难免不被她的邪火攻击,这就叫“目下无尘”,对不端的零容忍。

尽管晴雯这样的性格不让喜欢是事实。只怕身边有这样一个人,谁也开心不起来。但就像海瑞一样,让谁都难受,但你不得不挑起大拇哥赞她一句“好样儿的”!

之所以林黛玉被拒之门外,实际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皆因通过宝黛同看《西厢记》,曹雪芹已经借由小红与贾芸的经历,暗示了宝黛二人产生了私情。

晴雯对小红对贾宝玉的企图心早看透了,才会也与他人一样将她排斥出怡红院。

与秋纹碧痕等“党同伐异”不同的是,晴雯讨厌小红,是讨厌她勾引贾宝玉的行为令其不齿,而羞与为伍。这与她揭露别人的立场一样。

可好巧不巧,小红也是林黛玉的影,恰影射林黛玉与贾宝玉发生了男女私情。这种爱情在当时就是不才之事和丑祸。哪怕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也要受到当时人的不认可,不接受,甚至定位为错误的行为。

曹雪芹不直面写宝黛之情,而是借由小红与贾芸重演《西厢记》,也就是保留宝黛二人的颜面。但这件事林黛玉有“错”,包括她也与薛宝钗一样,不分场合时间进出怡红院,都被晴雯一视同仁的排斥,并不冤枉!

晴雯以贾宝玉的立场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就仿佛是关心则乱,以当事人的名义破坏双方“感情”一般。

而晴雯此时的态度,实际就与日后元宵节贾母因见林黛玉将自己没喝完的酒,亲自喂给贾宝玉后的紧急“掰谎”一样,同样都是对薛宝钗和林黛玉包括贾宝玉的不认可和警告。

贾母尽管支持宝黛姻缘,但绝不支持宝黛爱情。他们过于亲密的行为,就是男女私情。而贾母直言是“贼情”,就是警告宝黛行为过了火,需要注意!

所以,晴雯这次将林黛玉拒之门外,实际与贾母掰谎类似,都表明林黛玉与贾宝玉谈恋爱的行为,在当时过了“礼”的范畴,应该要克制和注意。当然,同时她们对薛家谋求金玉良姻的行为更是不以为然。需要同时认清才是。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