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春花,今年52岁,来自西南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我的家乡山高路远,出门就是一片片青山和蜿蜒的小溪。
虽然风景好,但生活条件却很差。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靠种地和养几头猪勉强维持生计。我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开始帮家里干活,后来嫁给了同村的刘建国。
建国是个老实人,家里条件也一般,但人踏实肯干。我们婚后育有一儿一女,日子虽然不宽裕,但一家人过得和和气气,算是苦中有乐。
可孩子越大,家里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十年前,儿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女儿也正读高中,学费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我和建国商量了一下,决定我出去城里打工,他留在家里照看农田和孩子。
刚出来那会儿,我在城里的一家小餐馆打杂,洗碗、刷盘子,每天干到手腕发酸,工资却少得可怜。
后来,经人介绍,我开始做住家保姆。虽然伺候人也累,但工资比饭馆高了不少,工作环境也干净些,现在总算能每个月往家里寄点钱。
目前,我在省城一家条件不错的人家里做保姆,专门照顾一位72岁的老太太——周阿姨。
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大儿子在美国,小儿子在澳大利亚。周阿姨一个人住在城里,家里宽敞明亮,条件很好,但说实话,我总觉得她过得挺孤单的。
周阿姨性格有点倔,但对我还不错。她平时很客气,有时候还让我别太累,给我煮点汤水补补身体。
刚开始来她家时,我心里挺羡慕她的:一个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儿女都出国了,肯定有出息,日子过得多体面啊!可时间一长,我才发现,她的生活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好。
记得刚到她家的时候,每次吃饭,她都会多摆一副碗筷。
我问她那是谁的碗筷,她愣了一下,笑着说:“以前是给老伴摆的,他喜欢跟我一起吃饭。现在他不在了,我还是习惯摆上,摆着心里踏实些。”
听她这么一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想着她一个人守着这么大的房子,该多孤单啊。
周阿姨平时生活还能自理,但有时候也会犯糊涂。
有一次,她非要自己下楼买菜,说是想散散心。我拗不过她,只好陪着一起去。结果到了菜市场,她把钱包忘在摊位上,还是我跑回去才找回来的。
回家以后,她拍着脑门直叹气:“哎,老了啊,越来越不中用了。”
看着她眼里闪过的落寞,我安慰她:“阿姨,您这不是还有我嘛,咱俩互相照应着就行了。”
她听了笑了笑,却轻声嘀咕了一句:“哪能总靠你呀,终归还是指望孩子们。”
今年,快到过年的时候,周阿姨提了一个让我意外的要求。那天吃饭的时候,她突然对我说:“春花,今年你回老家过年时,带我一起去吧。”
我听完愣住了,筷子差点掉在桌上:“阿姨,您开什么玩笑呀,您这么大岁数,路上那么折腾,万一不舒服怎么办?”
她却一本正经地说:“我一个人在家还能多舒服?大房子空荡荡的,冷清得很。你们农村不是过年特别热闹吗?贴对联、放鞭炮,还有舞龙灯,我想去看看。”
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村里的条件差,冬天屋里冷得像冰窖,洗澡也不方便,哪里比得上她这宽敞温暖的城里大房子?
再说了,带她回去的话,村里人肯定会问东问西,到时候怎么解释?可如果不带她,她一个人过年,又该多孤单呢?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了很多。建国打电话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犹豫了一下,把周阿姨的事跟他说了。
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说:“她要是真愿意来,就带回来吧。家里虽然破了点,但人情味儿多,过年讲究的就是个热闹。”
听了建国的话,我心里轻松了些,但还是担心周阿姨能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
第二天,我试探着跟她说:“阿姨,我们村条件不好,冬天屋里冷,洗澡也不方便,您能适应吗?”
没想到,她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兴致勃勃地开始准备过年用的东西。
这些天,她买了不少年货,还特意去商场挑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说是过年要穿得喜庆些。每天都问我:“春花,你家里人多吗?村子里热闹不热闹?你们过年都吃什么?”看她那股兴奋劲儿,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我知道,周阿姨平时嘴上从不抱怨,但心里肯定是孤单的。
她的两个儿子虽然每年都会寄钱回来,但他们很少回国陪她。平时电话、视频倒是经常有,可那种远隔重洋的交流,哪里能代替真正的陪伴呢?
有一次,我们去超市买菜时,周阿姨看到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孩子挑年货,忍不住盯了好久,最后低声说:“他们多幸福啊,一家人在一起过年。”我听了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还有一次,她在家里看电视剧,剧情是关于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她看着看着,突然眼眶就红了。我问她怎么了,她摆摆手说:“没事,就是电视剧太感人了。”可我心里明白,她是想孩子了。
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我已经决定带她回家了。这几天,她每天都在忙着准备东西,连我都觉得她比我还盼着过年。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我相信,一个热闹的春节,能让她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或许,对周阿姨来说,陪伴才是最好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