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翻拍电影《无价之宝》上映,打造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深情,张译深情主演父亲角色

楷威放映室 2023-11-12 20:00:22

《无价之宝》是一部主打温情催泪牌的关于父女之间的亲情故事。没有血缘关系的、生活窘迫的人们因为某种机缘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石振邦和杨武收养芊芊的故事在某些桥段上的设定,也会让我想起另一部同样基调的国产影片《人生大事》。在故事内核上两者是相似的:女儿是父亲的无价之宝,而在人生之中,对一个父亲来说,女儿也是自己的一件大事。

作为现实题材影片,如果设定还是来自于有血缘关系的父女情感,就显得平常,且如果想故事精彩,剧作难度上也更高。而这种无意之间获得的女儿,那种情感的浓度才会更强烈。

电影根据韩国电影《担保》改编(下图为剧照),原作中,对应石振邦这个角色的男主是主动从女孩母亲怀里“抢走”了小女孩。但他不知道,这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帮了女孩母亲的忙,因为以后者非法移民的身份,也是无法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改编后的故事,是芊芊的母亲王曼丽主动把孩子交给石振邦照看。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总之孩子的未来就是跟这个叔叔的命运和生活绑定在一起了,因为母亲的角色都是远走他乡,很难再见到了。原作中最后安排了母女相见一面,而改编后的故事则比较惨烈,王曼丽不但没有当面和女儿相认,更是选择和石振邦领完结婚证后跳楼自杀。

石振邦是那种嘴上不愿承认,心里其实对芊芊充满感情的那种人,他表达情感的方式能从他的行动中体现出来。离婚后成为单身汉的他,在突如其来的女孩芊芊身上,逐渐找到了做父亲的那份关爱与责任感。所以,当他发现芊芊被诱拐和卖掉之后,他会奋不顾身地找过去,并以相当猛烈的手段将芊芊救走,其情感的浓度是要超越原作的。

改编后的故事,让几个角色之间的距离更密切。比如原版故事中,母亲的角色没有和男主有什么交集,只是女儿长大成人后的相认与道别。而改编后的故事里,石振邦和王曼丽则因为芊芊这件事,让他们有了特殊而暧昧的情感联系。

甚至等到曼丽回来,苦命的二人决定组合家庭,为了芊芊,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但曼丽觉得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已经足够,癌症晚期的人不能拖累女儿,也不想让本来就很辛劳的石振邦为自己活得更难,于是选择跳楼告别这个世界是她认为最好的选择。

在芊芊成长的过程中,最初石振邦是带着醋意的,特别是他看到杨武在结婚典礼上把芊芊当成自己女儿的时候,他孤独落寞地从婚宴的酒席中逃离出来。

本以为杨武会介绍自己给大家认识,但是没有,他意识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局外人,于是就灰溜溜地离开了属于别人的热闹。那段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在水中的舞蹈片段,某种程度上致敬了影片《雨中曲》的经典桥段。

另一个改编后产生关联的人物就是那个芊芊所谓的二爷张建国,原版故事中那个对应的角色就是过去岁月中的一段过往,不会重提。而改编之后的故事中,这个人物成为推动后面关键情节的特殊角色,由于他的突然出现,导致本来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刻,突然又给石振邦带来命运的转折。

误杀张建国自首后,为了不影响芊芊作为明星的演艺事业,他隐瞒了很多事情。原作中的多年不见,是失踪引起,改编后则是因为入狱和各种隐瞒所致。

个人认为误杀的戏码有点刻意了,估计是按照惯常的剧作模式来设想的,想在主角们生活看来都美好的时刻,硬要加来一场灾难,才能让故事更有情感上的冲击力。

但是之后刑满释放登上热气球这个桥段就有点“飞”了,毕竟这不是创意类的个性化的故事,可以有天马行空的设想,这种看似浪漫的设置,在此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特别是结局还要让本来命运多舛的石振邦跳下来摔成重伤。

不过,通过结尾那段画外音的对话,我们知道当年要成为芊芊监护人的石振邦,现在角色互换,芊芊会成为他的监护人,这也和原版故事“担保人”的角色互换设定保持一致。

这的确是应该保留的设置,会让故事更加令人感动,也会在剧作层面让故事更完整。只是为了走到这一步所做的改编还是夸张了一些,与影片整体基调有些不搭。虽然的确制造了意外的效果,但手法上还是值得商榷的。

总体来说,石振邦这个角色在行为上的猛烈,比原作在情感上更有力度,只是后半段芊芊长大之后的故事显得多少有点失控。而塑造人物层面,个人认为张译对这个角色的表演上要比电影剧作层面的改编上好一些。不过,这样悲情甚至有些苦情的戏码,在收获感动的同时,可能也是某些观众唯恐避之不及的。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