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某售楼处现场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2月28日,中国香港特区公布《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放出针对楼市的大招:
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这意味着,自2010年起分阶段加码的针对住宅市场买卖活动的相关政策(俗称“辣招”),一次性全部取消了。
取消“辣招”后,无论是本地客、内地客、公司客购买住宅或非住宅物业,都只需按照楼价支付100元至楼价4.25%的从价印花税。
香港果断全面一次性“撤辣”救市政策出台后,冰冻的香港楼市快速升温。
自2月28日“撤辣”到3月2日短短4天时间,香港一手住宅就成交了210宗。
而“撤辣”前,香港每日一手住宅的成交量基本都是个位数,2月1日至2月27日香港一手住宅的成交量不过190宗。
图源:大公文汇网
即使距离“撤辣”过去一周,热度也未见丝毫减退。3月7日,香港尖沙咀美丽华商场内,聚集了上百位购房者认购恒基地产旗下位于香港九龙半岛长沙湾的BelgraviaPlace楼盘,这也是香港全面“撤辣”后的首个“日光盘”。
据中原地产预测,3月香港一手住宅成交量预计可达1500宗。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看,香港的“撤辣”救市政策效果好于内地的任何一个城市,这也让很多内地城市羡慕不已。
为何仅仅“撤辣”这一招就有如此效果,政策本身以及政策出台的方式策略,都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
01
“辣招”13年
香港楼市如何变化?
香港实施“辣招”的13年,也是香港楼市跌宕起伏的13年。
香港对楼市的调控以征税为核心措施,即所谓的“辣招”,包括上述的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辣招”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当时受一系列政策放宽影响,大量内地资金涌入香港楼市,促使市场快速升温,刺激楼价一路飞升。
彼时为抑制楼市过热,香港在2010年11月推出额外印花税,最初税率为5%-15%。
2012年10月,额外印花税加码,将涵盖范围延长至三年,并提高税率至最高20%。即所有买家购入物业后六个月内转售,需缴交物业楼价20%的税项,六个月至一年内为15%,一年到三年为10%。
同时,推出买家印花税,主要限制非本地人士及以公司名义的买家,税率为15%。
但当时这些政策未能奏效,楼市仍继续升温。香港楼价2010年时累计升幅为21%,2011年为11%,2012年为26%。
2013年2月,香港又加码双倍印花税;2016年11月,香港再次“加辣”,将印花税税率划一上调至物业售价的15%,得名新住宅印花税。
近几年,随着香港楼市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而加剧波动,炒房风气明显收缩。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2024年1月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为306.4点,相比高峰2021年9月的398.1点,跌幅高达23%,创下了7年的新低。
2022年10月,香港开始实施“减辣”措施,外来人才在港置业“先征后退”;2023年10月,进一步将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3年缩短至2年、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减半,以及为外来人才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
直至此次,香港果断全面一次性撤销所有“辣招”。
02
香港救市不止“撤辣”
还有房贷政策
香港稳楼市的措施不止“撤辣”这一招,在《财政预算案》公布同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宣布放宽物业按揭贷款限制。
主要政策包括承做七成按揭的楼价上限,由1500万元增至3000万元。
同时,还宣布暂停实施按揭压力测试,以及放宽物业发展项目最高融资比率等。
这也是自2023年7月以来当地第二轮放宽按揭审慎监管措施。
本次放宽后,当地银行业系统的监管措施已差不多回归至2009年至2010年的宽松度。
03
“一脱到底”的果断
值得借鉴
香港是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也因此备受诟病。
和内地相比,香港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要少得多,也不太会过多使用行政手段,比如对非本港居民直接限购等,更不可能限价。
通常只限于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因此这10多年来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税收政策,楼市过热时无论买入还是卖出都加税。
特别是其中的额外印花税,和持有的年限关联,持有时间不足三年出售的话,均需不同程度加税。
近两年来,香港楼市和内地几乎同步遭遇严重信心危机,成交量降至30年来最低点,价格大幅下挫。
2023年10月,香港楼市第一次“减税”,一次性将各种附加的印花税砍掉一半。
时隔4个多月后,又再次把这10多年来所加上去的各种附加印花税全部减掉,一脱到底。
这次“撤辣”的大招,效果较为显著(至少目前所见)。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透明和可预期。
一次性到位减到底,不挤牙膏,不留悬念。
至少能把有真实需求,但犹豫不决还等待在市场外边的购房者,激发入场。
香港楼市调控的难度远远大于内地,由于港元和美元实行联席汇率制,利率也只能跟着美元利率走,因此香港特区政府甚至连利率政策都很难动用。
但这次“撤辣”还是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应该带给内地楼市的启迪是: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样可以调控楼市,而各种各样的行政干预未必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同时,各类调控政策正向近期官方提出的,应该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当然,和内地楼市一样,香港楼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香港的经济、地缘政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这些影响因素并非楼市调控政策本身能够解决的。
香港楼市救市最后能否成功,也不会仅仅取决于“撤辣”这一招。
但就楼市本身的政策来说,这一招非常值得内地借鉴。
“撤辣”政策给香港楼市带来的影响和市场的后续走势,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