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杨利伟平安返回地球,嘴角却挂着血迹,一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墨子翟得日记 2024-11-08 14:17:19

“我感觉非常良好,我们的飞船非常正常,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出了一声巨响,紧接着,就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

而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里,载的就是我们国家的“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这一刻,可谓是举国欢庆,更是打响了中国航空的第一枪。

就在经过了21时23分之后,杨利伟乘坐着返回舱平安回到了地球。

然而,杨利伟出舱时,嘴角的一丝血却引起了不少人的猜疑,大家纷纷猜测起了背后的隐情。

那么杨利伟在太空中究竟经历了什么?嘴角又为何会挂血呢?

生死一瞬的抉择

对于神舟五号的发射,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记得它是个举国欢庆的大日子,毕竟是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

而且也正是有了杨利伟的“第一步”,才有了如今的一步又一步,有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更有了如今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

然而,对于当时身处发射舱内的杨利伟来说,却是另一幅景象。

对于当时的情况,后来杨利伟也进行了自述。

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剧烈的抖动和共振如同魔爪般攫住了他,那个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仿佛被撕裂了一样,难以承受的痛苦让他一度觉得自己濒临崩溃。

那么这一现象就被称为了“POGO振动”,这种震动就源于火箭振动频率和推进剂管路液流频率的共振,足以把震荡感成倍放大,对航天员的身体是极大的考验。

同时,火箭加速带来的巨大载荷压力更是雪上加霜,杨利伟形容自己当时“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其实这样的描述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在发射阶段,航天员要承受数倍于自身重量的压力,这期间,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因为在漫长的太空之旅中,杨利伟还经历了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

而且在寂静的太空舱里,他还经常听到神秘的“敲门声”,就好像是有人在舱外敲击,却根本找不到任何来源。

对于这种诡异的现象,即使回到地球后,他也只在和技术人员交流的时候提及过,并没有公开讲述,主要也是担心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其实这种恐惧,就来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同时也更体现了一位航天员的责任与担当。

而在整个“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莫过于返回地球的过程。

尤其是在返回舱穿越稠密大气层时,剧烈的摩擦可以产生超过2000摄氏度的高温,完全就是置身于了“炼丹炉”之中。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一般在距离地面10公里的时候,降落伞就会自动打开。

可就在降落伞打开的瞬间,部分伞体竟然出现了破损!那么这就意味着返回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减速了,也就是说,返回舱会以极高的速度撞击地面,在重力和加速度的影响下,速度也只会越来越快。

那一刻,杨利伟的生死可以说是悬于一线了。

不过好在破损程度不算太严重,返回舱最终还是安全坠了地,只是但巨大的冲击力使其再次弹起,二次坠地才使得返回舱停下。

这一惊心动魄的经历,实在是令人难以忘记,尤其是杨利伟,想想都是后怕,那么大的冲击力,情况实在是太危险了。

而也就是在这期间,杨利伟的嘴角破了。

杨利伟嘴角的血

面对返回舱那突如其来的冲击,让杨利伟在舱内猛烈摇晃,头盔内的耳麦也因此划伤了他的嘴角。

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杨利伟在出仓的时候,嘴角挂着血。

更令人后怕的是,如果耳麦再向下偏移一点,划破的可能就是脖颈的大动脉,这场意外,可以说是让杨利伟与死神擦肩而过了。

不过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同时也为了后续的航天任务,杨利伟和相关工作人员暂时选择了进行隐瞒这一险情。

所以在出舱时,嘴角的血迹已被擦拭干净,也就导致公众看到的是一位笑容满面的英雄,而并不是一位刚刚经历生死考验的勇士。

一直到多年之后,杨利伟才在自传《天地九重》中,详细披露了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他坦言,当时甚至一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而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以及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他不仅详细描述了发射时的痛苦感受,太空中的神秘“敲门声”,更重要的是,他把这些经历转化为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航空之旅结束之后,杨利伟就退居了幕后,继续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着贡献。

退居幕后,甘当绿叶

2003年之后,杨利伟再未执行过太空任务,这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测。

有人认为,是第一次的太空之旅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让他无法再次飞天,也有人猜测,他是因为升职调任,不再担任航天员。

但这些也都只是外界的说法,事实上,杨利伟的身体状况良好,并没有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而他之所以不再执行太空任务,是因为他肩负起了更重要的使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在这个岗位上,杨利伟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倾注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参与了后续几批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为中国航天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知,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需要更多年轻、有潜力的航天员,他选择退居幕后,甘当绿叶,为年轻一代的航天员提供指导和支持。

“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是杨利伟在面对询问时的回答。

尽管他心中仍有对太空的渴望,但他更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即便是不再飞天了,可杨利伟却从来没有远离航天事业,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岁月荏苒,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从神舟五号的单人飞行,到神舟十四号的三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再到如今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而杨利伟,这位中国航天的先驱者,也从来没有停止对太空的探索和向往。

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杨利伟的名字都出现在了备份宇航员的名单中。

那么这就意味着,他始终保持着飞天的可能性,也始终都在为飞天事业付出着自己的力量。

虽然年龄已近花甲,但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体能和心理素质,与年轻的航天员一起参加高强度的训练。

所以说,年龄并不是阻碍航天员飞天的绝对因素,就像和杨利伟年龄相仿的景海鹏,已经三次执行太空任务,分别是神舟六号、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二号,可以说是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飞行纪录。

同样56岁的邓清明,在长达24年10个月的备份生涯后,终于搭乘神舟十五号飞船实现了飞天梦想。

这些事实表明,只要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身体素质,年龄并不能成为阻碍航天员飞天的障碍。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载人航天任务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通常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发射,这为备份宇航员提供了更多飞天的机会。

同时,中国航天员队伍也普遍采用“老带新”的模式,经验丰富的航天员与年轻航天员共同执行任务,这更有利于经验的传承和年轻航天员的成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利伟再次出征太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他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太空的执着追求,都让他成为未来太空任务的理想人选。

或许对于杨利伟来说,再次飞天不仅仅是他个人梦想的实现,更是对中国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作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挑战,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不管怎么说,杨利伟的贡献是无法言说的,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当初嘴角的血,或许也已经成了杨利伟的骄傲,毕竟是象征着他进入太空的标志,同样也是他为中国航天事业留下的重要一笔。

从默默无闻的飞行员,到家喻户晓的航天英雄,再到幕后默默奉献的航天工作者,杨利伟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虽说那场太空旅行并不是那么地顺利,但把这段放在中国航天史中,确实无比顺利的一笔!

我们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和自豪!

信息来源:

央广网——《21年前的今天,杨利伟出征太空!》2024-10-15

环球网——《杨利伟:升空经历“黑暗”26秒 一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021.6.16

央视网——《展开杨利伟返回地球时满脸是血?真相在这里》2018-09-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