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父母一说话就爱发脾气?不用怀疑,这是一种应激反应

兰妈谈育儿 2024-09-27 21:20:26

文/兰妈谈育儿

你本来脾气很好,也受人喜欢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听到父母讲话就会觉得莫名烦躁,甚至还有一种要离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心理

不过,再等你冷静下来,心情没有那么糟糕了,又会感到愧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孝顺、没有耐心…

事实上,这就是童年时期受过心理创伤的一种应激反应

单位来了一个脾气很好的姑娘,大家都叫她琳琳

印象中,这个女孩说话温柔体贴,为人处事方面也不错,总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

所以呢,大家都愿意跟她亲近、做朋友

可有一次,她到我家里拿资料时,整个人显得格外焦虑

看着那满脸通红,再加上一路小跑的气喘吁吁模样,我邀请她到屋里休息会儿、并喝杯水解解渴

而琳琳那边,才刚走进屋,兜里的电话铃声就响个没完

琳琳不想接,挂断了,对方接着打,琳琳接着挂断

直到铃声第五遍响起时,她才不耐烦地接起电话,然后说了声“到底要干嘛?烦不烦呀”

震耳欲聋的声音,可跟之前娇滴滴的小女生形象完全不同

大概琳琳也意识到我诧异的眼光,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是我妈,可烦人了,有事没事就打电话烦我”

我安慰她:“也可能是阿姨有什么着急的事,你跟她好好聊聊吧,别让阿姨那边担心”

没想到,她先是冷笑一声,然后继续说:“她会担心吗?呵呵,从来不会,小时候不论我做得有多么好,她从来都觉得我还不够努力,现在也是一样,明明我认真在工作、也努力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她依然骂我碌碌无为,只配做个不起眼的底层人,让人瞧不起”

听完这番诉苦话,我似乎也慢慢理解了琳琳对她母亲的不耐烦、还有埋怨

这就是属于童年创伤里的应激反应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打压、批评、甚至否定,那缺乏积极反馈、正向沟通的情况下,孩子再和父母沟通的时候就会觉得委屈、痛苦,以至于出现烦躁、顶嘴或者排斥沟通的情况

久而久之,还会对父母产生失望性的情感隔阂

所以,和父母一说话就发脾气的子女,不用怀疑,这是他们曾经受到过心理阴影的自我防御模式,也被称为伤害性应激反应

特别是在以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长大后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也会越强:

01

武断家庭

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冤枉孩子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呢?他们看人待事特别武断,只是听人轻轻一说,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自家孩子

有一个女孩,读中学的时候,她的叔叔正处于热恋期,每天都要和女朋友打电话聊天

就在某个星期天,女孩刚背上书包准备去学校,叔叔就拦住她,并给了30块钱,让她帮忙给家里的座机交下话费

女孩听了叔叔的话,还没到学校就连忙跑去先交话费

可不知道是钱没装好、还是跑太快了,30块钱最后只剩下20块钱

女孩害怕被叔叔批评,就悄悄地只充了仅有的20块钱话费

然而,20块钱的续航力终究是有限的,叔叔也在第二天电话欠费后就发现了不对劲

他带着怀疑查询了交费记录,发现只充了20块钱后,就直接把电话打到学校

女孩把真相解释给叔叔听,叔叔不相信,觉得女孩就是故意扣下10块钱买吃的了,不仅语言犀利地用“偷”字发泄不满,挂了电话后还把这件事直接告诉了女孩的爸爸

女孩爸爸当时在外地打工,知道这件事后也是气急败坏地痛骂女孩一顿

女孩极力解释,爸爸不听,甚至质疑说:“你叔叔那么大的人,会冤枉你吗”

那一次,女孩可是受尽了委屈,她躲在家里泪流不止,哭声也蔓延着整个屋子

爷爷干活回来听到后,安慰她“你没拿就没拿,有什么好哭的”

尽管奶奶相信她,可最终也没有做什么、更没有为她洗清冤屈,只是漫不经心地说句:“下次注意就行“

于是,有了那次被冤枉、被伤害的经历后,女孩的性格就慢慢发生了改变,每次和爷爷奶奶、叔叔、还有爸爸说话时,她都觉得烦躁不安,有时候不想理会,有时候还故意叫板顶嘴

等到多年后,再次提起脾气太差这个问题时,女孩却毫不掩饰地说:“我脾气差还不是你们的功劳”

这是什么?这就是家庭环境决定孩子的性格发展

一个能拥有健康、富足内心的孩子,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基本上都是健康、积极、且充满信任能量的,即便是孩子不小心犯了错,那又如何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也可以说,只要是健康家庭里的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并避免错误

像那些想都不想地直接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往往过于武断、也太过伤人,很容易就让孩子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创伤痛苦

这不是玻璃心,而是有没有被信任、有没有被尊重的人生底牌

02

吵闹家庭

不管争没争赢,孩子都得挨训

之前看到一位博主说的一番话,觉得好似说到了心坎上

那位博主说:

“何止是00后啊,95后,90后都不想结婚了,我们是什么样家庭成长起来的?一个天天抱怨的妈妈,一个活得憋屈的爸爸,每次在家吃饭就像是上庭一样,总要为某一方辩护”

“如果你想独善其身,哪一方都不得罪、哪一方也不讨好,那是不可能的,不管他们最后吵架有没有争赢,你都是那个拖后腿的人”

“妈妈会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至于在这里受气吗?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现在过得有多么好”

”爸爸也会带入情绪地发泄不满,明明你很乖巧地不惹事、不闯祸,他也会看你不顺眼地补一句:就知道玩,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于是呼,你就这样摇摇晃晃地长大了,长成一个毫无自我、毫无自信的社会NPC,谁能告诉我,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人,谁还想结婚”

是呀,一个整天吵吵闹闹的家庭养不出幸福感、有自信的孩子

这类孩子长大后,自我感极低、他们也明白不了结婚的意义

有个闺蜜,今年已经33岁了,面对家里人的催婚,她就给出了三句话:

“结婚干嘛”

“像你们一样整天吵个没完吗”

“还是让我的孩子继承痛苦,像我一样,每次看到你们就想起被训、被道德绑架的痛苦吗”

这是什么?这就是童年阴影里的防御性应激反应

特别是那批在争吵、打骂、还有动不动就被道德绑架环境中成长的子女,他们长大后要么恐婚、要么恐育,并且和家里人的关系还特别紧张,内心的防御系统也致使他们无法忘怀曾经的伤害和阴影

所以,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运的人是在用童年治愈一生,孩子的童年经历好不好,也将直接贯穿整个人生,决定着他们最终幸不幸福、快不快乐…

不想孩子将来痛苦、焦躁、存在伤害性应激反应,那保持家庭的和谐、沟通的稳定,才是家长们不可缺少的修炼手段

03

攀比家庭

不看努力过程,只拿结果要求

还有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为他们规划了周密的完美人生计划

可这些真的适合孩子,又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并不会,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和季节,强行把孩子推到不适合他们的位置,到最后也不过是加快孩子的枯萎速度

就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14岁少年,他不仅整天玩游戏成瘾,上课还睡觉、多次故意逃课旷课

父母知道这些后,管了很多次管不了

无奈之下,孩子就像是一头发了疯的猛兽一样,他生气地看到什么就乱砸什么

直到家里变得一片狼藉,父母气得脸发绿,孩子也僵持着好几天不肯去学校

可正当大家都放弃、不想管时,班主任打来了回访电话,在老师的单独沟通下,却听到男孩嘴里说出的另一个版本

男孩说,自从他读了初中之后,学习压力一直很大,有很多个晚上就失眠睡不着觉,因为他只要一闭上眼,仿佛就能听到爸爸妈妈在拿他和别人作比较

你睡早了,他们会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现在才几点,睡那么早干什么,不知道翻书看看、做些练习题吗”

你睡晚了,他们也会说:“就那么点作业,写到这么晚还在写,我看你根本就是没用心,你看看xxx,人家放学回家作业早就写完了,还额外做了两张卷子,但凡你真的用点心,作业都不至于写到这么晚”

每次听到父母的话,少年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明明也很努力,明明也认真了,可父母就是看不到他的进步和努力

久而久之,在感受不到认可、和学习进步的情况下,少年就开始一蹶不振

他觉得,反正父母认为他什么也不是,他索性就自由自在地想玩游戏就玩游戏,至少游戏能让他在胜局中感受到成就、与快乐

而我们从这一点就可看得出,孩子是需要在自信中成长的

如果我们总是打压、攀比,只看重结果地不停要求孩子,而丝毫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那时间久了,再优秀、再坚强的孩子也会慢慢被蹉跎、丧失信心

04

极端家庭

父母情绪不好,喜欢控制别人

什么样的家庭最让人窒息?兰妈看过很多案例,发现最容易让人感到焦虑、痛苦的家庭,莫过于家里有一个经常制造焦虑的人

而这个人,往往还是孩子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不久前,我在楼下的早点铺吃早点,就遇到旁边桌有位妈妈带着她女儿吃早点

听她们讲话的内容,女孩应该是早上闹情绪,以至于错过了学校的早餐时间,最后才不得不选择在外面吃早点

期间,最让人感到焦躁的,是整个吃饭过程中妈妈一直在喋喋不休:

她一会儿说:“你看看你,身上穿的、嘴里吃的,还有学习上用的每一样东西,哪个不是妈妈辛辛苦苦挣钱买的?平时我自己买双袜子都要专门挑便宜的买,给你买什么,我压根都不眨个眼,可你呢?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能好好读书,可就是这点唯一的要求你都做不到”

她一会儿又说:“妈妈说你,这都是为了你好,你想呀,妈妈能害了你吗?你看看你这学期,群里哪个老师没有提到你,语文老师说你书写不认真,数学和英语老师那边又是经常不交作业,照这个速度下去,你没有到初中就学不进了,因为你到时候坐在课堂上根本就像听天书一样,什么都听不懂,慢慢地,你自己都会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再学习了”

或许,这位妈妈说得是事实、也是不好好学习的最终结果,可当着孩子面不停地灌输这些话,无非是在制造焦虑

特别是用未来还没有发生的结果,去不停地对孩子脑补,并且还都是负面的情况下,孩子只会沉浸在负面中无法走出

等到孩子彻底接受,觉得自己就是读不进书,就是连初中都上不了时,就是我们把孩子“养废了”的模样

所以,根本就没人愿意听、听得了长期贬低、打压、还有制造焦虑的话,孩子也是一样

不想孩子提前进入叛逆期、厌学期,那家长要做的就是:

•管好眼睛,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先看看孩子进步的地方

•管好心态,相信只要孩子努力了、就一定能获得进步

•管好嘴巴,经常对孩子说一些积极正能量的话

•还要管好情绪,每天回家前尽量调整好情绪,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

那么,关于和父母一说话就爱发脾气是一种伤害性应激反应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5 阅读:704
评论列表
  • 2024-09-28 09:57

    父母自以为是,自己错了反而用身份压制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与父母同心同德

  • 2024-09-28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