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骄阳似火,蝉鸣阵阵。湖北黄冈市的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也夹杂着一丝紧张和期待。高考放榜了,对于无数考生来说,这是命运的转折点,是梦想起航的时刻。
年仅18岁的戴柳,以687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黄冈市文科状元的桂冠。这个消息,如同平地一声惊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戴柳的父母,更是喜不自胜,亲朋好友纷纷登门道贺,整个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当戴柳满怀期待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她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和深深的震惊。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写着“中国政法大学”,而不是她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戴柳如遭雷击,她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着准考证号和姓名,生怕是自己看错了。可是,冰冷的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她有半点怀疑。戴柳的脑袋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自己梦寐以求的北大,变成了中国政法大学?还没等戴柳反应过来,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向她解释了这一切。原来,这一切都是父亲一手策划的“阴谋”,他背着戴柳,偷偷篡改了她的高考志愿,将她“送”进了中国政法大学。得知真相的戴柳,犹如五雷轰顶,她怎么也不敢相信,那个从小到大都支持她、鼓励她的父亲,竟然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愤怒、委屈、不解,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戴柳几乎崩溃。她质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剥夺她选择未来的权利?父亲却振振有词地解释道,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这是他一生的遗憾。现在,他希望戴柳能够替他完成这个未竟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在父亲看来,他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为你好”的良苦用心,他相信,以戴柳的能力和才华,一定能够在中国政法大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然而,父亲的这番说辞,在戴柳听来,却是无比的讽刺和可笑。她从小就对文学充满热爱,她渴望能够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成为一名作家,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
为了这个梦想,她付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高考更是超常发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是,这一切,却被父亲的自私和一厢情愿,毁于一旦。戴柳的心,像被撕裂了一般疼痛,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可以如此轻易地否定她的梦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父爱”吗?面对戴柳的质问,父亲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愧疚和后悔,反而更加强硬地要求戴柳服从他的安排,不要再胡思乱想。在父亲的观念里,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的人生经验,是孩子最好的指路明灯。他相信,自己为戴柳选择的道路,一定是最好的,最正确的。然而,父亲的专制和强势,并没有让戴柳屈服,反而激起了她内心深处的叛逆。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摆脱父亲的控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异乡逐梦,独自疗伤1999年的秋天,戴柳带着满腹的委屈和不甘,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中国政法大学,这所承载着父亲梦想的大学,对于戴柳来说,却像是一座冰冷的牢笼,囚禁着她对自由的渴望。刚开始,戴柳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排斥,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加任何社团活动。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她要用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即使没有进入北大,她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
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戴柳还是会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想起那个被父亲扼杀的“北大梦”。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跑到未名湖畔,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听着耳边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仿佛自己置身于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中。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随着时间的推移,戴柳渐渐适应了大学的生活,也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她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上,戴柳依然保持着勤奋刻苦的态度,她潜心研究法律条文,积极参加模拟法庭比赛,她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然而,在戴柳的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怨恨,却始终挥之不去。她无法忘记,当初父亲是如何自私地剥夺了她选择的权利,如何强硬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她。这份伤痛,如同一道深深的伤疤,刻在她的心底,无法磨灭。大学四年,转瞬即逝。毕业前夕,戴柳偶然间看到了韩国一所知名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研究生的招生简章,并且还提供全额奖学金。那一刻,戴柳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意识到,这或许是她逃离的机会,是她摆脱父亲控制,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机会。于是,戴柳毅然决定申请韩国的这所大学,继续深造。当她将这个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不出所料,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认为,戴柳应该留在国内发展,不应该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可是,这一次,戴柳没有再顺从父亲的意愿,她坚定地告诉父亲,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2003年的夏天,戴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释然,踏上了飞往韩国的航班。望着窗外渐渐远离的故土,戴柳的思绪万千,她知道,这一次的离开,意味着她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一段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异国拼搏,用实力证明自己韩国,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国度,对于戴柳来说,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都让戴柳感到无所适从。初到韩国的日子,戴柳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她听不懂老师上课的内容,也无法与同学正常交流,甚至连最基本的点餐和购物都成了难题。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倒戴柳,反而激发了她骨子里的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她开始拼命学习韩语,每天早起晚睡,背单词、练口语,抓住一切机会与当地人交流。
除了语言,戴柳还要努力适应韩国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韩国是一个等级观念森严的国家,职场文化更是如此。作为外国人,戴柳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和不公平的待遇。但她没有气馁,而是虚心学习韩国的职场礼仪和文化,努力融入当地的工作环境。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就一定能够得到认可和尊重。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戴柳的韩语水平突飞猛进,她也逐渐适应了韩国的生活。在学业上,戴柳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优秀,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深受教授的赏识。
研究生毕业后,戴柳顺利进入了一家韩国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初入职场,戴柳遇到了很多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很快就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然而,就在戴柳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辞职。原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让戴柳的身体亮起了红灯。2019年,在朋友的劝说下,戴柳决定辞去工作,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她开始四处旅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放松身心,调整状态。
也正是在这段旅行中,戴柳邂逅了她的爱情——一位温柔体贴的韩国男士。爱情的滋润,让戴柳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幸福,她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戴柳决定和男友一起留在济州岛,开一家民宿。她想把自己喜欢的中国文化和茶艺,介绍给更多的人,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亲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牵绊在韩国打拼的这些年,戴柳几乎没有回过家,更没有主动联系过父母。她不是不想家,也不是不爱父母,而是当初的那份伤痛,始终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她的心头,让她无法释怀。她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亲情。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看到别人一家团圆的场景时,戴柳的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落寞。她会想起小时候,父亲教她读书写字,带她爬山涉水;她会想起母亲做的家乡菜,那熟悉的味道,是她在异国他乡最深的眷恋。
她也曾无数次想要放下过去,主动和父母和解,可是,每当拿起电话,想要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时,她又会犹豫不决。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该如何向他们解释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更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原谅她当初的任性和决绝。
直到2023年的春天,一通来自母亲的电话,打破了戴柳平静的生活。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焦急而颤抖,她告诉戴柳,父亲病重住院了,希望戴柳能够回去看看他。那一刻,戴柳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情感,泪水决堤而出。24年的时间,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可是,当听到父亲病重的消息时,她才意识到,亲情,是她永远无法割舍的牵绊。放下电话,戴柳立刻订了最早的航班,赶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当她走进病房,看到病床上那个消瘦了许多的父亲时,她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曾经那个高大威猛的父亲,如今已经变得如此虚弱,他的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曾经炯炯有神的眼睛,也变得暗淡无光。看到戴柳,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颤巍巍地伸出手,想要摸一摸女儿的脸。那一刻,戴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扑到父亲的床边,紧紧握住父亲的手,失声痛哭起来。24年的委屈、怨恨、思念,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泪水,倾泻而出。父亲慈爱地抚摸着戴柳的头发,他的声音微弱,却充满了慈祥和怜爱。他对戴柳说,这些年,是他对不起戴柳,他没有顾及戴柳的感受,一意孤行地替她做了决定,让她错过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和学校。他说,他一直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他希望能够得到戴柳的原谅。听着父亲的道歉,戴柳的眼泪更加汹涌,她知道,父亲是爱她的,只是他的爱,太过深沉,太过执拗,以至于伤害了她。戴柳握着父亲的手,告诉他,她已经不怪他了,这些年,她也想通了很多事情,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有自己的人生要走。她说,她现在过得很好,有自己喜欢的事业,也遇到了心爱的人,她很幸福。听到戴柳的话,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闭上眼睛,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父亲的离去,让戴柳悲痛欲绝,但也让她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她知道,人生没有重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珍惜现在,活好当下。她会带着父亲的爱和期望,继续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明白,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
参考文献:
高考687分女学霸,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崩,《读者》杂志,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