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安徽合肥科学岛近日建成了国际最大、条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导磁体动态测试系统。这一系统将为“人造太阳”的核心部件——超导磁体的研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核聚变堆的开发。该系统具备超高电流与磁场变化率测试能力,为中国未来聚变能源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国在清洁能源开发上的重大成就。
二、2025年1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使用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完成。实践二十五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燃料补加与延寿服务技术的验证。这次任务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的第555次飞行。
三、2025年,中国航天将迎来更多突破与挑战。长征三号乙火箭将继续高密度发射,预计执行包括小行星探测在内的十几项任务。为此,火箭生产线在“黑灯工厂”加速运作,智能化工艺确保高效输出。同时,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发射,探索月球南极水冰,而商业航天领域也不甘落后,蓝箭航天等公司忙于新火箭的首飞。中国航天的未来将继续引领全球科技前沿。
四、2025年中国航天正迎来高强度发展期,长征系列火箭和嫦娥七号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黑灯工厂”智能化生产加速火箭部件制造,确保高密度发射需求。同时,商业航天蓬勃发展,朱雀三号等新型火箭及卫星网络部署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一切体现了中国航天产业的迅猛步伐与科技创新,推动着国家航天事业向更远目标迈进。
五、1月5日,全国首条跨省“低空+冰雪”文旅专线成功首飞,小型固定翼飞机从珠海起飞,顺利降落在张家口宁远机场。这条航线贯穿五省,飞行距离2200公里,旨在推动低空飞行与冰雪旅游结合。张家口为游客提供全程保障,首批旅客将体验崇礼滑雪。该项目将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未来有望常态化运营,促进区域旅游与航空产业融合。
六、哈尔滨的“冰雪辽宁舰”近日正式亮相,成为新年的亮点。这艘特别的“辽宁舰”以驳船为基底,采用钢结构作为骨架,并以冰块打造外部造型,呈现出独特的冰雪艺术感。其炫酷的外观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赞叹,成为哈尔滨冬季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七、我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日前在山东莱州投产,标志着盐碱滩涂光伏项目的新突破。该电站融合光伏发电与盐业生产,每年可为50万家庭供电,并通过盐光互补模式提升发电效益。借助智能巡检系统和电化学储能技术,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存储,还确保了电网稳定。这一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展示了科技与自然资源的融合潜力。
八、河北石家庄的液态空气储能电站近日成功并网运行,成为新型储能技术的亮点。该电站通过将环境空气冷却至零下170℃,转化为液态储存,再通过升温膨胀发电。一天发电4000度,足以满足400多个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与传统储能相比,这种技术低成本、安全且不受地理限制,特别适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网调峰。
九、国家电投揭阳前詹电厂2×1000兆瓦燃煤发电工程已正式开工,项目由中国能建广东院和建筑集团联合承建。位于广东揭阳,该项目是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燃煤电厂,采用先进的超高参数回热系统和海水冷却塔设计。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90亿千瓦时,将大幅提升粤东及珠三角地区的电力供应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十、陕西凤翔区六营遗址近日揭开神秘面纱,首次发掘出大型平民聚落遗址,揭示了战国时期秦文化的平民生活面貌。遗址包括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和其他日用器物。特别是发现的秦墓,随葬有铜剑、玉器及马车陪葬,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推动对秦雍城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展现了当时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葬俗。
十一、2024年,深圳机场口岸迎来强劲复苏,出入境人数突破550万,创近五年新高。12月22日单日通关人数突破2万人,刷新纪录。得益于优化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外国旅客量大增,尤其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游客涌入。边检部门加快了客货运航线拓展,全年新增37条国际航线,且通过高效的“绿色通道”推动了跨境电商货运量的增长。随着国内外航班、货物流量的大幅提升,深圳机场正逐步恢复其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地位。
十二、国际智商登记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107.43的国民智商均值位居全球第一,领先伊朗和韩国。全球智商排名显示,东亚地区普遍较高,欧洲、北美等地区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而中非和南非则较低。中国人口众多,其高智商水平帮助平衡了全球智商差异,推动全球平均智商为100。此报告每年根据最新数据更新,反映全球智力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