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林雨秀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5000字)
【正经社“银行升级战”观察之八】
重庆银行发布2024年上半年财报后,资本市场没有重演一季报发布后的一幕:财务数据明显改善,但资本市场却做出了消极反应。
4月26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重庆银行的经营状况正在好转: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4.01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两年来首次正增长;实现净利润16.19亿元,同比增长4.9%,连续下滑四年后首次出现反弹;贷款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0.01%至1.33%;拨备覆盖率为233.2%,表明财务稳健、风险可控;资产总额逾78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同比增长10.1%。
当天,重庆银行A股虽然走出了一条大阴线,但是第二个交易日便走出一条长长的阳线,而且开启了一波反弹,直到5月27日涨到近半年来的最高峰7.80元/股(前复权,下同)。
8月30日发布的上半年财报,仍然显示出了主要经营指标向好的趋势:实现营收71.58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净利润32.10亿元,同比增长5.17%;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9.59%,较年初上升15.4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3.77%,较年初上升0.40个百分点;总资产达8059.68亿元,较年初增长6.06%。
但是这一回,投资者的画风却颇为不同。当天,重庆银行A股以小幅下跌收盘,随后又一路震荡下跌,直到9月18日,已跌至6.63元/股,差不多是最近21个月来的最低点。
事实上,从K线图看,2021年2月,重庆银行回归A股后,股价曾涨到14.23元/股,随后就一路震荡下行。即便是银行股全线上涨的2023年,重庆银行股价小幅涨到2023年9月底后就又调头下行,至今已不到回归之初的一半。
由于股价长期破发破净(2021年1月发行价为10.83元/股、最新净资产为14.76元/股),重庆银行近3年内曾4次出手稳定股价,尽管期间涨跌不一,但整体而言仍然是一路下行。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重庆银行的基本面发现,投资者信心的修复,还需要假以时日。
1
业绩增速连续下滑
重庆银行的发展史颇具传奇色彩。
1996年9月,以37家城市信用社和城市信用联社为基础,连同重庆市财政、部分区县财政、有入股资格的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城市合作银行,两年后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商业银行。
但是,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很不顺利,2003年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2004年年初,刚刚成立的银监会对当时13家资不抵债的城商行下达死命令:限期整改,如果无法通过,就强制关闭。
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重庆市商业银行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三次不良资产重组。2007年9月,重组后的重庆市商业银行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重庆银行。
脱胎换骨的重庆银行,规模上获得了快速而稳定的增长。2009年至2013年,资产总额由808亿元增长到2067.87亿元,5年间增长了约2.5倍;3013年至2018年,又从2067.87亿元增长到4503.87亿元,5年间又增长了2倍多;2018年到2023年,又从4503.87亿元增长到7598.84亿元,5年间又增长了约1.7倍;到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已达到8059.68亿元,差不多是15年前的10倍。
但是,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就显得逊色多了。
如果拿与重庆银行并称中国西部银行业双雄的成都银行来做对比,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如果从禀赋来看,重庆银行比成都银行拥有更优越的条件:重庆市境内,城商行只有重庆银行和三峡银行,那意味着重庆银行的直接竞争对手只有三峡银行一家;而四川拥有12家城商行,而且有一家是以前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为基础、引进新的投资者组建而成的省级法人城商行——四川银行,那意味着成都银行需要面临11家同行的直接竞争。更重要的是,2008年4月,重庆银行便拿到了全国运营权,成为中西部地区仅有的两家出自本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家是汉口银行)。
从2013年挂牌港交所到2018年,重庆银行营收由58.75亿元增长到108.40亿元,5年间增长了84.51%;净利润由23.29亿元增长到38.22亿元,5年间增长了64.10%。同期,成都银行尚未公开上市,营收增速与重庆银行相差不大,由70.68亿元增长到115.90亿元,5年间增长了63.98%;归母净利润由29.71亿元增长到46.49亿元,5年间增长了56.48%。
但是,2018年成都银行公开上市以后,与重庆银行的差距就迅速拉开了。到2023年年末,成都银行营收已达217.02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87.25%;归母净利润达到了116.71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148.85%。而同期,重庆银行的营收只增长了24.28%,增至132.11亿元;净利润只增长了36.81%,增至52.29亿元。2024年上半年,成都银行营收达115.85亿元,是重庆银行的1.62倍;归母净利润达61.67亿元,是重庆银行的1.92倍。
重庆银行营收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是2021年以后的事。
2018年至2021年,重庆银行的营收增速分别为8.24%、12.40%、9.21%和11.24%。虽然还不及城商行龙头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同比增速的一半,但仍维持了两位数左右的增速。2022年,重庆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速突然跌至-7.23%。2023年虽略有反弹,但仍然只有-1.89%。
重庆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的时间更早。2018年,重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就降到了1.18%,2019年出现突然大幅反弹,达到11.61%,但随后就一路下行,2020年至2023年分别只有5.14%、5.43%、4.38%和1.27%。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重庆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主要跟其以牺牲净息差换规模扩张的发展策略直接相关。
2018年以后,重庆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很快,由2.11%下降到2023年年末的1.52%,由排名城商行第5位降至第10位。而净息差持续收窄,又主要是高息揽储所致。直到2023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的付息成本率仍然高达2.75%,客户存款付息率更是高达2.83%,明显高于城商行龙头江苏银行2.26%和宁波银行1.94%的客户存款成本率。
与此同时,重庆银行的轻资产化转型进展很不顺。2017年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还能达到16.80亿元,但随后便一路下滑,到2021年就已经腰斩,只有7.69亿元。2022年和2023年继续下滑,分别降至7.61亿元和4.11亿元。
2
不良率结构性畸高
很大程度上,重庆银行的前身重庆市商业银行是被不良贷款率拉下了“水”。2004年年初银监会要求进行整改时,重庆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竟然高达32.9%。经过三次不良资产重组,到2005年年末,不良贷款占比终于下降到4.93%。改组完成后,重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10年均维持在了1.00%以下的水平。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回归A股前3年。2016年,重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只有0.96%,但2017年就突然上升至1.35%。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1.36%、1.27%、1.27%、1.30%、1.38%、1.34%和1.25%,基本维持了1.30%左右的水平。
如果仅从数据上看,1.30%左右的不良贷款率只能算是同行业的中偏上水平。
根据42家上市银行发布的财报统计,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区间为0.66%至1.87%。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差距不大,最低的邮储银行为0.84%,最高的建设银行为1.35%,上下限差距为0.51个百分点。9家股份制银行中,最低的是招商银行,为0.94% ;最高的是华夏银行,为1.65%,上下限差距为0.71个百分点。10家上市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的上下限差距比股份制银行略大,为0.89个百分点,最低的是苏农银行,为0.91%;最高的是青农银行,为1.80%。上下限差距最大的是17家上市城商行,最低的成都银行只有0.66%,最高的郑州银行高达1.87%,上下限差距为1.21个百分点。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重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结构性上升,具体表现为房地产、金融业、采矿业和批发及零售业贷款不良率畸高。
重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不算高,不管是与行内别的行业贷款占比比较,还是与城商行同类比较。重庆银行内部,2019年至2023年,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5.6%、5.2%、3.7%、2.9%和2.5%。到2024年6月30日,已下降到2.34%,排名17家上市城商行的倒数第二位,略高于南京银行的3.09%。但是,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上升很快。2016年,重庆银行涉房不良贷款率约为0.20%,随后便一路上升,2017年至2023年分别达到0.25%、1.51%、1.79%、3.88%、4.71%、5.88%和6.48%,7年间竟然上升了32倍。截至2023年年末,17家上市城商行中,只有3家的涉房贷款不良率超过5%,另外两家是杭州银行和郑州银行,分别为6.36%和6.48%。
金融业贷款不良率畸高方面,重庆银行2023年年初就已经引起市场关注。当年3月份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重庆银行金融业贷款余额8.7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竟达1.50亿元,不良率高达17.06%。到2023年年底,金融业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余额略有减少,分别为8.60亿元和1.48亿元,但不良率则上升到17.19%,差不多是同期招商银行金融业贷款不良率的59.28倍,农业银行的132.23倍和中国银行的859.5倍,高居全行业第一。
采矿业的贷款不良率2021年至2023年达到高峰。截至2020年年末还只有0.13%,但2021年年末便猛然上升到31.08%,2022年和2023年略有下降,当年仍然分别高达14.23%和7.45%。
批发和零售业一直是重庆银行发放的贷款金额居前五的行业,又是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行业。2019年至2023年,不良率分别达到6.74%、6.49%、6.12%、4.28%和5.19%,明显高于平均不良率。
重庆银行房地产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及零售业不良贷款率畸高,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有行业不景气的因素。比如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2018年以后突然上升,很大程度上就跟2018年以后调控政策进一步加码、市场快速萎缩直接有关。
另一方面还跟重庆银行风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关。
最近三年,重庆银行就因为风控和内控问题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罚款金额超过200万元的就有3次。
一次是2021年12月,因信贷资金被挪用、违规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贷前调查不尽职,形成“假按揭”贷款;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信贷资产转让不规范,风险未完全转移,拨备提取不足等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共计被罚430万元。
半年后的2022年6月,又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罚395万元。
最近的一次是2024年6月,因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资金投向不合规且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对政府平台项目风险管控不到位;贷前调查不尽职;小微企业抵押评估费用由借款企业承担等违规事实,被罚款200万元。
3
新管理层任重道远
业绩增长乏力的重压之下,重庆银行迎来了管理层大换血。
2023年4月,重庆银行原副行长隋军因工作调动辞职。当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没曾想竟是新一轮高层大换血的开端。
8月,行长冉海陵到龄退休。次月,继任者高嵩出任行长的资格被核准。
10月,黄宁因工作调动辞去副行长职务。同月,非执行董事杨雨松因工作调动离职,独立董事邹宏因工作单位管理要求离职。
11月,周国华因工作调动辞去副行长职务。同时,张松被宣布为副行长候选人、郭喜乐为非执行董事候选人。
进入2024年,换血继续有条不紊进行。
1月,担任了7年董事长的林军到龄退休。她的职位由“70后”杨秀明接任。
林军是中国上市银行中少有的女掌门人。担任董事长期间,重庆银行的资产规模由2017年的4227.63亿元增长到2023年三季度的7414.82亿元,增长了75.39%。2020年还实现了重庆银行回归A股,从而成为西部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
新任董事长杨秀明则是出自中国农业银行的“老兵”,从大学毕业就一直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支机构近30年,曾担任过农行重庆分行房地产信贷部、公司业务部、投资银行部等业务部门,以及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一把手,还担任过农行渝北支行行长、重庆分行副行长等职务。
6月21日晚,重庆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原副行长、董秘彭彦曦卸任,留下的职位由侯曦蒙接任。侯曦蒙曾任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秘书、西南证券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副总裁等职。而彭彦曦据传已赴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按照惯例,很可能会出任董事长。
8月31日,重庆银行又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宣布颜小川被聘为副行长。
一年之内,重庆银行先后有8位高管离职,包括1位董事长、1位行长、4位副行长兼董秘以及2位董事。新任的1位董事长、1位行长、3位副行长兼董秘已经到位。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新的领导班子陆续到任后,重庆银行的财务报表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除了前文提及的营收增速转正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反弹之外,还有3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一是非息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上升明显。2024年上半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9.34亿元,同比增长21.73%。涨幅较明显的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5.11亿元,同比增长159.99%,表明轻资产化转型再次开始提速。
二是付息成本率小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负债付息率为1.9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客户存款付息率更是下降了12个百分点,降至1.79%,表明存款结构得到优化。不过,净息差仍然同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降至1.42%,位列17家上市城商行净息差倒数第四名。
三是不良贷款率有了结构性改善。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比上年年末下降了70个百分点,降至5.78%;采矿业贷款不良率比上年年末下降了559个百分点,降至1.86%;批发及零售业贷款不良率比上年年末下降了262个百分点,降至2.57%。
当然,相较于重庆银行这些年来累积下来的问题,上述变化只能说是有了良好的开端,杨秀明带领的新管理团队需要直面的问题,仍然难言轻松;他宣称的“通过高效到位的战略管控,实现全行的务实改革创新”、“以良好的业绩和稳定的收益回报广大投资者”,也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